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506章 李氏王朝;摸著石頭過江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506章 李氏王朝;摸著石頭過江字體大小: A+
     

    九月二十五日,漢城景福宮思政殿。

    景福宮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八年,王宮得名於《詩經》中「君子萬年,介爾景福」中「景福」二字。

    此時此刻,李氏朝鮮第十六代國王李倧,身着五爪緋黃龍袍,托著下巴凝視兩班大臣,因為身心憔悴瘦骨嶙峋,王座之上的李倧望之不似人君,更像是只猴子。

    依照大齊規制,朝鮮國王爵位為郡王級別的藩王,按禮制,其爵位是要低於親王,並且服飾也不同於同級別的皇室郡王。

    藩國國王身穿五爪黃龍袍,與大齊皇帝分庭抗禮,實屬僭越。不過考慮到朝鮮軍隊曾跨過鴨綠江攻打大齊,一路屠戮到瀋陽,圍着齊國陪都打了小半年,眼前這點僭越實在算不了什麼。

    更重要的是,李倧現在惶惶如喪家之犬,也沒心思在乎自己僭越不僭越。

    此時朝鮮八道已有兩道被齊軍佔領,九月中旬,武定皇帝率大軍傾巢而出,大軍壓境,威逼朝鮮,開戰前,齊軍向黃海道、京畿道發出了檄文,在列舉朝鮮國王背約棄盟,種種不端后,齊國太上皇揚言要蕩平朝鮮,仿照漢武帝故事,在朝鮮八道設立州縣,將其徹底納入大齊疆域。

    朝鮮君臣接到檄文後,無不惶恐至極,因為大齊太上皇在檄文中提出,他不僅要佔領王京(漢城),而且要懲治元兇李倧和李舜義,為被屠戮的大齊寬甸百姓報仇。

    李倧自知不是齊軍對手,齊軍一支偏師便將朝鮮打得沒有還手之力,何況對方現在全軍出動,可謂泰山壓頂。

    大敵當前,朝鮮文官武將立即分成兩派,就戰和問題爭吵不休,文官代表的東、南人黨主張和談,武將代表的西、北兩黨,則表示要決戰。

    朝鮮黨爭歷史由來已久。

    壬辰倭亂爆發前夕,當朝鮮兩班大臣們為日本是否入侵吵得不可開交時,原本的東人黨再次一分為二,形成南人黨和北人黨。兩黨變成東南西北四黨,各黨黨魁終於可以湊一桌打麻將了。

    宣祖25年(1592)5月,就在日軍逼近漢城的緊急關頭,東南西北四黨還在爭論誰該擔任朝鮮軍主帥,在之後的戰場上,哪怕朝鮮國土淪陷大半,黨爭仍然一點也不耽擱,遇有戰功,大家爭先算到自己名下,戰敗時則相互甩鍋。為一己私利勾心鬥角,卻疏於治國。(註釋1)

    備邊司(註釋2)左參贊張晚向國王諫言,應當派出使者向齊國乞和,懇請武定皇帝罷兵,化干戈為玉帛,為此,朝鮮可仿照前明制度,對大齊朝貢稱臣,永不背叛。

    而右參贊兼御營大將李舜義所代表的主戰派則表示,劉招孫虎狼之心,實乃千古第一暴君,議和是不能議和的,這輩子也不能議和,他們認為應當積極備戰,同時遣使九州,向幕府將軍借兵,日本國與開原兵有血海深仇,征夷大將軍德川秀忠必能聲張正義,協助朝鮮抵禦暴齊。

    張晚指責李舜義好大喜功,輕開邊釁,而且不知廉恥,竟然想要和倭人為伍,借兵實屬引狼入室;李舜義反唇相譏,抨擊張晚等人軟弱可欺而且空談誤國,為保俸祿官位,不惜賣國。

    兩邊唾沫橫飛,幾乎就要在思政殿打起來,這裏不得不表揚一下朝鮮文武大臣,吵架歸吵架,很少像明朝官員那樣,動輒就在大殿上動手,保持了文官武將基本的禮節。(註釋3)

    兩邊勢力,李倧都得罪不起,無奈之下,他只得同時派出兩波使者分別趕赴瀋陽和九州,一面向齊國求和,一面向幕府乞兵,和談備戰兩手抓。

    結果派出的兩波使者全都有去無回,杳無音信。

    就在昨日,使臣被齊軍殺頭祭旗的消息傳回漢城,朝鮮君臣愕然,須知使臣被殺這樣的事情,在前明時代幾乎很少發生。

    左參贊張晚手持笏板,率先站出來,大聲對王座之上的國王李倧道:

    「君上,小國服侍大國,當竭盡全力表示恭順,或許這是武定皇帝對我們朝鮮國的試探,」

    張晚話剛落音,立即得到身後一群文官贊同。

    左參贊為了讓自己說法更具說服力,繼續補充道:「明太祖洪武初期,朝鮮與明國有過一段誤會,太祖也是斬殺了我國使者,後來我們又堅持又派出一次使者,這才使得大明皇帝了解我們的心意。」

    李舜義走出武將序列,哈哈大笑道:「迂腐!劉招孫這次是要來滅朝鮮國的,你們就是派出十波使者去瀋陽,也是一個結果,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李倧再次猶豫了,他遲疑不定望向李舜義,這個武定皇帝點名要殺的武將。

    「對馬島那邊有信息嗎?」

    李舜義連忙回道:「回君上,倭人說,要援助我國可以,不過需要把對馬島先還給他們,德川才會考慮派兵。」

    李倧聽了雙眼放光,立即問道:「那你答應沒有?」

    李舜義看也不看對面文官,回答國王說:「答應了,幕府說下個月便可派兵,先派一萬鐵炮手登陸京畿道······」

    「混賬!」

    「無恥!」

    「賣國賊!」」不等李舜義說完,一眾文官頓時暴跳如雷,紛紛舉起笏板,像握持一把把利劍,向李舜義那武夫砸去道。

    「你竟敢答應倭國割地!還割讓了最重要的對馬島!你這叛徒!」

    「對馬島辛苦奪來,哪能說送就送,要送也不能在我們手中送!」

    「你這亂臣賊子,是不是已經收了倭人的錢財!」

    李舜義後面出來個年輕武將,大吼一聲,打斷文官們嗡嗡嗡。

    「當初爾等割讓北方兩道給齊國,現在一句話不提,對馬島不過彈丸之地,哪裏比得上你們!叛徒,你們才是叛徒!」

    文官隊列立即站出一人,針鋒相對道:

    「北方兩道窮苦之地,暫時交由齊國代管,未為不可,我們失去的不過是兩道之地,你們出賣的可是朝鮮之魂啊!」

    ········

    為協調兩邊,也為向大齊皇帝表示朝鮮國求和的誠意,朝鮮國王又派出了第二波使者趕赴鴨綠江,進入齊軍大營。

    ~~~~~

    經過十日疾行軍,武定皇帝及中路軍於九月二十五日抵達寬甸,大軍在此鴨綠江西岸老虎山紮營休整,預計二十七日渡江。先期進入朝鮮的各兵團主官都離開駐地,北上迎接太上皇。

    九月二十六日,鴨綠江畔,寬甸老虎山齊軍中路軍大帳。

    「天桃高髻木魚鬂,紫的回裝草綠衣,應向壁藏新買宅,誰家今夜夜遊歸。」

    劉招孫手捧一本朝鮮文人詩集,對着金虞姬朗聲讀道。

    「什麼淫詞浪語,陛下是從哪裏尋來的?」

    金虞姬一聽便知這首詩是朝鮮京畿道文人李德懋所撰《青庄館全書》中題為《醫女》的詩篇。用詞奢靡,言辭曖昧,描繪的朝鮮醫女的日常生活。

    「死人身上扒下來的。」

    案几上散落着幾張沾滿血跡的腰牌,金虞姬皺皺眉頭,拔出匕首扒過一副瞟了眼,只見上面刻着「黃海道觀察使朴正義」。

    「從二品的大官,讓夫君殺雞似得給殺了,真是殘暴啊。」

    劉招孫放下沾滿血跡的詩集,盯着金虞姬道:「你認識他?」

    金虞姬忿忿不平道:「當然認得,朴正義為禍黃海道多年,與女真人走私貿易,勾結參贊,魚肉百姓,嗜好醫女孌童,不知怎的被李倧派來這裏了。」

    武定皇帝哈哈大笑:「李倧無人可用了,看來朕不能再殺朝鮮使者了,什麼阿貓阿狗都派來了。」

    說罷,他轉身走向大帳門口。

    「金虞姬,走,陪朕去看趙率教,他來鴨綠江負荊請罪了。」

    朝鮮國王李倧向大齊派來的第二波議和使者,被戚金拿住,連夜遣送至江畔齊軍大營。

    一起趕來的,還有輕敵戰敗的第八兵團主官趙率教。

    帝后兩人剛走出大帳,裴大虎立即率一隊衛兵在四周戒備。

    林宇吳霄趕去京畿盜墓后,武定皇帝的安保工作便由裴大虎親自負責。劉招孫對這位老部下頗為滿意,雖然絕大多數時候太上皇根本不需要任何護衛(隔三差五都有刺客被劉招孫親自殺死)。

    大帳旁倒著幾個剛死去不久的朝鮮使者,他們的腦袋被裴大虎砍下,高高掛在中軍大纛上。

    龍纛旗迎著鴨綠江濕冷的晨風,烈烈飄揚,不時有血滴淅淅瀝瀝的滴下,周圍像是在下血雨。

    武定皇帝大步走向龍纛旗下,伸出大手替金虞姬遮住從天而降的人血,對着跪在帳外的趙率教大聲吼道:

    「有戰兵在,主官不必下跪,開原的老規矩,你忘了嗎?起來!」

    大帳四周,一隊隊輔兵扛着火炮輜重,牽引戰馬,或是乘船、或是過橋,正快速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義州。

    赤·裸上身,綁縛荊條的趙率教緩緩站起身,佝僂身軀,不敢正視武定皇帝的眼睛。

    劉招孫大手一揮,衛兵紛紛散去,周圍只剩慈聖太后和幾個心腹,有禁衛軍大統帥裴大虎、總訓導官森悌、蓑衣衛主官章東以及大內總管東方祝和大祭司佛朗西斯科。

    眾人惶恐不安望向趙率教,默默等待太上皇對他的懲罰。

    金虞姬充滿同情望向趙率教,慈聖太后很清楚自己夫君脾氣,此次親征朝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來親手處置此人,所以這時候誰勸都沒有用。

    嘩啦聲響,太上皇伸手拔下裴大虎身上佩刀,拎着腰刀,徑直走向趙率教。

    「陛下,看在·····」

    金虞姬終於還是忍不住向太上皇求情。

    劉招孫手起刀落,一刀兩斷,在眾人震驚的目光中,趙率教背後的繩索緩緩脫落。

    劉招孫解下自己大氅,上前給趙率教披上。

    「罪臣何敢·····」

    武定皇帝輕輕有力,按住情緒激動的趙率教,不可置疑道:

    「朕對不起袁崇煥,對不起第八軍,讓好多人死在倭國,不能再辜負你!勝敗乃兵家常事,朝鮮不好打,是朕輕敵了,罪在不你,這次敗了,下次贏回來便可!」

    趙率教雙手抱拳,淚如雨下。

    「臣只願早日攻下朝鮮,回倭國給袁知府報仇!」

    武定皇帝點點頭,扶起趙率教,轉身眺望對面,自言自語道:

    「走到今日,朕都是摸著石頭過江,所有手段都要嘗試,就像這些戰兵渡江,可以乘船,也可以搭橋,或者自己游過去,」

    九月的鴨綠江冰寒刺骨,應該不會有人游過去。

    所以這話只是比喻。

    金虞姬若有所思道:「夫君現在找到最好的渡江方法嗎?夫君把石頭都摸完了嗎?以後要對內殺戮不止,對外征伐無度?」

    劉招孫沒有理會這話。

    的確,他已將石頭摸完,從仁君聖主到千古暴君,所有政體都試過了,只差西方那套自由明珠平等的三權分立。

    實踐證明,只有極權主義才最適合這個位面,最適合這個國度。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要往前看,朕要給劉堪打下個大大的江山,以後怎麼治理,是他說了算。」

    說到這裏,就差說出那句著名的「我相信後人的智慧」。

    可是後人會有什麼智慧呢?

    武定皇帝這般窮兵黷武,恨不能將百姓榨乾,不斷向四面用兵,天知道他死後齊國會變成什麼樣子。

    最後,穿越者還是沒能忍住,說出了那句名言。

    「一代人管一代事,我們,要相信後人的智慧。」

    趙率教雙手抱拳,對武定皇帝道:

    「臣不懂什麼摸著石頭過河,臣是個武將,武將只管打仗,不管大齊以後怎麼走,臣都追隨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穿越者在心底說:「好,你比那些鍵盤俠要強得多。」

    劉招孫拍拍趙率教肩膀,勉勵他了幾句。

    「渡江!」

    裴大虎牽來戰馬,太上皇翻身上馬,揮舞馬鞭,胯下那匹棕色戰馬嘶鳴一聲,揚起四蹄,奮力掙扎往前奔去,馬蹄踏上浮橋,狂飆突進,將金虞姬等人遠遠甩在了後面。

    註:

    【1】《朝鮮「兩班」研究》朴晉康延邊大學2015

    【2】備邊司:李氏朝鮮總領中央和地方軍務的官廳,為正一品衙門,別稱「備局」、「籌司」。正德五年成立,初期為邊防有事時處理事務的負責國防的機構,後期許可權大增,包攬了軍國機務,成為朝鮮王朝後期事實上的國政運營中樞。

    【3】《論古代朝鮮的「兩班」及其文化特點》潘暢和、何方東疆學刊2010.3



    上一頁 ←    → 下一頁

    狂神進化快穿炮灰女配這裡有妖氣瘋狂升級系統我們是兄弟
    少年歌行穿越農女之楊柳兒腹黑總裁心尖寵清宮熹妃傳叢林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