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498章 三征朝鮮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498章 三征朝鮮字體大小: A+
     

    第八兵團、第三兵團兩攻朝鮮而不下,朝野震動。

    武定皇帝痛定思痛,決意改變對朝戰略。當然,他並不贊成戚金那樣龜速前進,因為他和他的大齊,現在最缺的便是時間。

    穿越者決定採取疲敵之策,主動出擊,持續不斷騷擾朝鮮,給李倧放血。

    不過,在此之前,他須效法唐太宗李世民,召集大軍御駕親征,兵臨漢城,給朝鮮致命一擊,向這個反覆橫跳的東藩小國興師問罪,簽訂城下之盟,只有這樣,才能從戰略還和輿論上獲得對朝的整體優勢,重塑大齊在東亞大陸的國際中心地位。

    對付朝鮮這樣反覆無常毫無信義的「小國」,只有以雷霆萬鈞之勢,一下子將其打服,然後才能進行戚金那套種田策略,否則只會讓齊軍陷入長期無效的拉鋸戰。

    為完成武定皇帝想要的雷霆一擊,須徵調十個兵團主力,至少六萬戰兵,二十萬輔兵壯丁,糧草物資更是天文數字。

    除防守淮河一線的秦建勛部不能調動外,各地只留少量駐軍維持當地秩序,其餘人馬,全部徵調遼東備戰。

    穿越者將模仿隋煬帝,提前在天津、瀋陽、寬甸,建立三個前進基地,轉運糧草軍隊,大軍將分水陸兩路,對朝鮮發起總攻。

    要讓群臣接受這個計劃,還需一個過程,尤其是在當下齊國四面皆敵,兵凶戰危之際。

    因為稍微出現一點差錯,劉招孫便將重蹈隋煬帝命運,大齊將像秦朝、隋朝一樣,二代而亡,提前結束生命。

    「趙率教輕敵冒進,被李舜義伏擊,損失千人,戚金借口雨季道路難行,龜縮平安道,止步不前,三月空耗糧草,諸位以為,當如何懲處此二人??」

    武定皇帝環顧四周,神色不善的掃視他的文臣武將們。

    「當初信誓旦旦說掃穴犁庭,一舉征服朝鮮,剛開始就打成這樣,一個朝鮮就讓第八、第三兵團受阻,接下來還要征伐倭國,平定安南,又將如何?」

    馬士英輕咳兩聲,身子微側,向大學士侯詢拚命使眼色,侯詢假裝沒看見,馬首相無奈,只得又望向金大久。

    金大久乃慈聖太后金虞姬兄長,在前明時代曾任朝天使多年,往返於京師與漢城之間,對朝鮮周邊道路頗為熟悉,每一條官道小道,他都諳熟於心。

    見眾人都望向自己,大舅哥知道推辭不掉,只得硬著頭皮勸說。

    「陛下,臣往返京師漢城多次,對山川形勢頗為熟悉,目下是三月底,仲春將至,朝鮮多雨,寬甸至鴨綠江確實難行。」

    劉招孫看大舅哥一眼,示意吳霄展開地圖。

    馬士英如釋重負喘口氣,對著侯詢嘀咕了句什麼。

    「遼西向朝鮮新義州,走這條路最近,」

    大舅哥對著渤海周邊,繼續道:

    「陛下請看,這裡,朝鮮人稱為傍海道,乾旱時能走,這是遼東至朝鮮的捷徑,只有六百里,往年朝天使都走這條路,不過近年雨水增多,海水張潮,官道變成小道,小道變成水道,很多路都被海水淹沒,海水退去,泥巴比朝鮮年糕還黏,沼澤藏在荒草下,人踩上去無影無蹤,更別說大車了。」

    武定皇帝想起當年率開原軍征戰朝鮮的情形,打斷大舅哥:

    「朕之前入朝鮮,從未見過什麼沼澤,不過,當年走的不是你說的這條路。」

    金大久將目光從地圖上收回,向皇帝解釋道:「陛下,臣剛才說了,早年間雨水稀少,傍海道沿途沼澤大都乾涸,所以能行,目下卻是不能了。」

    劉招孫揮揮手,不和大舅哥理論。

    「還有其他路嗎?」

    「有,從盧龍縣出發,經灤河到承德,從承德走200里山路到凌源,再順著大凌河到柳城。」

    大學士侯詢補充說:「聖上,臣知道,燕國大將秦開打東胡,西漢霍去病攻打匈奴左賢王庭,曹操北征烏桓、隋煬帝三征高句麗,以及李世民親征,都是走的這條道。」

    「大學士引經據典,知道的倒是不少。」

    武定皇帝聽到隋煬帝三征高麗時,表情微微變化,看得出是有些不悅。

    穿越者一遍遍告訴自己,他不是隋煬帝,大齊也不是隋朝,可是潛意識裡總會有種心理暗示,時常讓穿越者感覺不安。

    老臣徐光啟也說道:「大學士提到的這條路,遇水搭橋,遇山開路,瀋陽到漢城,得有一千五百里遠。《孫子兵法》中有雲,食敵一盅,當吾二十盅。朝鮮糧草缺乏,因糧於敵是不用想了,運糧供應數萬大軍,對大齊來說,力不從心。當初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天下沸騰,便是因為後勤無力。不過,這條路儘管不好走,但沿途河水還不少,比完全走陸路要省力一些。」

    大家都要提隋煬帝。

    武定皇帝陰沉著臉,馬士英以為太上皇已經知道東征艱難,於是連忙說出心中所想:

    「陛下,趙率教首戰失利,戚將軍進展緩慢,皆與糧草調度有關,朝鮮國王知道我國新政,知道投降也落不得好,所以只能負隅頑抗,此外,聽聞朝鮮國得到倭人支持,德川氏縱容對馬海盜支援朝鮮,為其輸送火藥硫磺等物·······」

    「倭寇此時支持朝鮮,也是應該的,唇亡齒寒,德川秀忠害死了袁崇煥,殺我無數將士,朕這次不會再饒他。等滅了朝鮮,再征服倭國,這一次,發三十萬大軍,是真正的征服。」

    武定皇帝憧憬未來時,群臣面面相覷都不說話,以齊軍現在的實力,不要說征伐倭國,能否全面佔領朝鮮還是個疑問。

    「所以,第三次東征朝鮮,朕不要再小打小鬧,只派三五千人,這次須調集六萬戰兵,全面進攻,一舉攻下漢城,逼迫李倧簽訂城下之盟,內容與當年《牛關條約》類似,平壤以北,都要划入大齊疆域,由齊國直接統治。」

    群臣無言。

    六萬大軍,遠征朝鮮,一舉攻下漢城,徹底吞併平壤以北(兩道十五郡)。

    當年萬曆援朝時,神宗皇帝舉全國之力,調天下精兵,勉強才能達到如此規模。

    明國有兩京一十三省數億人口,可是大齊呢,目前只有遼東、河南,山東、湖廣數省之地,經曆數年戰亂,人口不過千萬,要組織這麼多人,還要防備山西張自成,南明朱常灜····怕是要三丁抽一了。

    武定皇帝也不廢話,抬頭望向馬士英。

    「馬首相的意思是,是勸赦免這兩人?」

    馬士英連忙點頭,小心翼翼道:「趙、戚兩人,不得一戰而定朝鮮,若論其罪,死有餘辜,然陛下攝政以來,聖德寬厚,海內共仰,此何足以介聖懷!臣以為,當允許其戴罪立功。」

    群臣跟隨馬士英齊齊跪下,為戚金和趙率教求情,希望太上皇不要誅殺兩位大將。

    武定皇帝聞言,大笑兩聲,就坡下驢道:

    「既然群臣都為趙、戚兩人求情,朕便先不追究,朕御駕親征時,允其戴罪立功!」

    見太上皇堅持要徵募天下之兵,東征朝鮮,群臣終於沉不住了,各人紛紛進諫,以為不可。

    馬士英以隋煬帝東征為教訓,勸諫太上皇不可輕舉妄動。

    孫傳庭的話更嚴厲,他說,當下大齊之患在內而不在外,當休養生息,不可再窮兵黷武。

    「臣擔心陛下前腳剛走,關內又將大亂,好不容易佔據的河南湖廣等地,又將陷入戰火,說不定,又會出現武定元年的慘劇。」

    徐光啟、宋應星茅元儀等人從軍糧調度,兵力徵調等方面,大致估算了六萬大軍所需的糧草物資、輔兵馬車,最後得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天文數字。

    幾位智囊強調說,以大齊現在的國力,很難支撐這樣一場遠征行動,如果強力推行,結局恐怕不會比隋煬帝好多少····

    連一直沉默不語的金應河、葛業文等人,也開始勸說不要輕易東征。

    ·······

    武定皇帝讓東方祝端來茶水,默默開始喝茶,等所有人都一一說完,他從懷中掏出份書簡,遞給森悌。

    「這是康應乾從雞澤縣發來的奏疏,他老了,舉箸提筆,諸多不便,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你們聽一聽,這個老頭給朕說了些什麼。」

    東莞仔手捧康應乾奏疏,清了清嗓子,開始大聲讀道:

    「當初,煬帝無道,失人已久,遼東之役,人皆斷手足以避征役。三伐高句麗,九路軍渡遼河,共三十萬五千人,待回遼東城時,只餘二千七百人。巨萬軍資儲備器械喪失殆盡,二次東征,亦大敗····

    「今吾皇征朝鮮,百姓莫不踴躍參軍,臣在廣平府,所見百姓皆願東行,官府募十得百,募百得千,而不能從軍者,無不憤嘆鬱邑!」

    「臣親眼所見,鄰居有張氏鐵匠子,自願以私裝從軍,征伐朝鮮,言為武定皇帝報仇,因身高不足,被募兵官拒絕,張氏曰:「不求縣官勛賞,惟願效死遼東!」官員不許,張鐵匠激憤之下,遂投鬱壘河而死,臣老邁昏聵,今生不得再追隨吾皇鞍前馬後,建功立業,只願手扶庭前枇杷樹,遙望東北,祈福吾皇旗開得勝,蕩平東藩跳梁,開太平盛世。」

    群臣聽完無不墜淚,馬士英眼圈紅潤,泣不成聲道:

    「康監軍家族罹難,被奸賊所害,還能心繫朝廷,砥礪人心,臣等忝居高位,慚愧慚愧。」

    劉招孫親手收起老部下發給自己的書信,沉聲道:

    「諸位只看到了賬面上的數字,糧草、兵餉,都是死的,朕的子民,是活的,他們願意打仗,願效死遼東。所以,朕不會是隋煬帝。」

    「打朝鮮的理由有很多,為索取戰馬,為索取太監宮女,為索要······朕,要朝鮮為背叛大齊屠戮寬甸付出代價,這一條就夠了。朕意已決,即日起駕回遼東,今年九月三征朝鮮。」

    ~~~~

    太初三年九月壬辰(十五日),王師發寬甸,(武定皇帝)親佩弓矢,手結雨衣於御鞍後。——《太祖實錄·親征第二》。



    上一頁 ←    → 下一頁

    劍道通神最強神話帝皇快穿:虐渣指導手冊光腦武尊我全家都是穿來的
    隱婚神秘影帝︰嬌妻,玩屠神之路無敵升級系統狂神進化快穿炮灰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