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481章 天心城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481章 天心城字體大小: A+
     

    當初,襄王朱翊銘在襄陽加固工事,收編叛將、叛卒,來投即納,對於朱翊銘如此草率的行為,監軍張克儉、推官鄺曰廣等以為不可,奈何襄王不聽。章東派出的姦細,得以滲透入襄樊兩城,在關鍵時刻與齊軍裏應外合,一舉攻破襄城。

    弘光四年(1630年)四月上旬,齊國三大兵團圍攻襄陽府,參將米千春、監軍張克儉出城奮戰,米千春戰死。

    朱翊銘令樊城、谷城各軍撤退,全力守襄陽,並引水注入護城河,沿河排列大炮,兵士環城守衛。

    後來史書評價此次決定南明命運的襄陽之戰,南明將士的陣亡,襄王朱翊銘罪責難逃。

    四月十五日,襄城外圍的樊城、谷城、宜城等地相繼淪陷,只余襄陽一座孤城。

    齊軍兵臨城下,朱翊銘親自督率監軍兵備副使張克儉、推官鄺曰廣、知縣李大覺、游擊黎安民出城迎戰。

    明軍再次戰敗,死傷慘重。

    次日,明軍驅趕百姓登城,投擲滾木擂石抵擋齊軍蟻附攻城,第一兵團工兵在襄陽東門築起土城,炮兵將火炮推上土牆,向城頭猛烈轟擊,百姓傷亡慘重,不忍目睹。

    齊軍又在漢江築起江堤,用城西閘門積累江水,派兵守住城東水口,江水倒灌襄陽城。

    洪水呼嘯而至,齊明雙方鏖戰很久,明軍突遭洪水侵襲,瞬間崩潰,齊軍騎兵乘勢掩殺,明軍紛紛向城外奔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敵人殺死,傷亡慘重。

    四月十七日,日暮時分,襄王退守瓮城,與張克儉等率殘兵分陴(城牆上凹凸形的小牆)固守。監司高出等翻城牆逃走,明軍徹底崩潰。

    齊軍趁機發動猛攻,襄王督率軍士持盾牌大戰,又敗。

    當夜,襄陽更樓起火,齊軍從小西門殺入瓮城,襄陽失陷。

    朱翊銘見大勢已去,無法挽回,遣散家奴,佩劍、印,自縊而死,監軍張克儉、襄陽知縣李大覺也跟着自殺。僕人王世明撫屍大哭,放火自焚而死。

    此事傳到南直隸,弘光帝聞訊震悼,命有司備葬,謚襄王為忠,史稱襄忠王。

    自此,持續近四個月的襄陽之戰終於結束,武定皇帝和他的將士們,牢固佔據山西以東,合肥以西,庫頁島以南,荊州以北的大片區域。

    五月初五日,齊軍繞開淮河防線,飲馬長江,威逼武昌府。

    湖北省內八府一衛之地(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襄陽府、荊州府、鄖陽府和施州衛),除武昌、漢陽外,其餘州縣望風而降。

    此時,天氣漸漸燥熱,山東、遼東等地戰兵水土不服,多有疫病發生,軍士疲憊,不堪再戰,太上皇遂令部下稍事休整,充分消化襄陽之戰的戰果。

    軍隊作戰雖然暫時停止,民政商業的戰鬥卻剛剛打響。

    打土豪分田地的傳統項目,在均州、襄陽、隨州、黃州等地有條不紊的展開。

    湖北各地分到田地的佃農、漁民,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各地青壯踴躍參軍,上百萬農民加入大齊農會,以求捍衛《齊朝田畝制度》和這個新生政權。

    五月十五日,太上皇的行鸞由靜樂宮移至襄王宮。

    正統元年,明仁宗朱高熾的五子朱瞻墡由湘王改封為襄王,就藩的地方由長沙遷至襄陽。

    朱瞻墡來襄陽任襄王之前,襄陽已為他營建了一座輝煌氣派的襄王府,佔地約60畝,正廳、後堂、大門、儀門和左右榜房一應俱全,乃襄陽城中最氣派的建築,

    劉招孫前世讀書的時候,曾遊歷襄陽府,氣派華麗的王府已被李自成付之一炬,留給四百多年後人們的,只有王府門前那道照壁,也就是著名的綠影壁。

    因為穿越者的到來,襄陽府被完整保留下來。

    而那個曾經佔據襄陽將其改名為襄京,並在此建立政權,離開時將其付之一炬的李自成,在這個位面上,卻成了襄陽府的守護者,至少是武定皇帝的守護者。

    此刻正更著林宇他們在四周護衛,嚴密監視王府四周百姓一舉一動。

    由於武定皇帝在荊襄地區殘酷鎮壓流賊,清理道眾,打壓土豪劣紳,得罪了很多人,幾乎每天都有人試圖刺殺太上皇,雖然這些死士不過都是些撲火飛蛾,沒掀起什麼風浪,然而卻攪得蓑衣衛和禁衛軍不得安寧,章東不得不和裴大虎聯手,增派人手加強對王府保護,生怕出任何紕漏。

    而劉招孫本人卻是氣定神閑,他對這些刺殺行動顯得毫不在意。

    此刻,太上皇挽著金虞姬纖纖玉手,漫步走到綠影壁前,指著鑲刻的雲龍給金虞姬講解。

    「明正統元年朱瞻墡自長沙徙封是邑,營造宮室,此壁就是當年王府門前的照壁。」

    金虞姬駐足觀看,但見漢白玉鑲邊的照壁中間刻有「二龍戲珠」,左右各刻巨龍飛舞於「海水流雲」之間,左、右兩堵各雕一蛟龍飛向中堵,大有奪珠之勢,四周邊框精雕小龍姿態各異,霧海茫茫,群龍爭躍,栩栩如生。

    金虞姬伸手撫摸1漢白玉上的游龍,口中喃喃:「大明工匠果然不凡,朱高熾皇帝待他兒子真好,這照壁,這王府,不知要花費多少銀子,多少人力物力···」

    劉招孫脫口而出道:「你若喜歡,朕便命人將其拆了,搬到新都城去。」

    「臣妾說的又不是這王府照壁,」慈聖太后欲言又止。

    「那是?」他想到了留守瀋陽的楊青兒和小皇帝劉堪。

    兩人相視一笑,都不再說話。

    武定皇帝長嘆一聲,回頭詢問站在遠處的錢謙益:

    「錢大學士,當年南宋襄陽之戰打了多少年?」

    錢謙益聽見太上皇詢問,立即上前搖頭晃腦道:

    「回陛下,自宋咸淳三年,蒙將阿術進攻襄陽的安陽灘之戰開始,中經呂文煥突圍,張貴、張順援襄,龍尾洲之戰和樊城之戰,至咸淳九年呂文煥力竭降元,歷時近六年。」

    劉招孫撫掌大笑:「聽到沒有?金太后,蒙古人打了六年,朕只打了四個月,雖然暫時攻下,還很多事情需要處理,等荊襄徹底平定,自然會讓堪兒他們過來,那時候,」

    武定皇帝抬頭望向眼前高聳入雲的照壁,若有所思道:

    「那時候,他們便可以來看看大齊的新都城,看看新都是如何拔地而起。」

    ~~~~

    六月初,掃蕩流賊明軍的作戰任務基本結束,武定皇帝見民心可用,遂決定趁熱打鐵,開始他心心念念的都城營建工程。

    在聽取雷匠頭、柯真惡、李三光、弗朗西斯科、徐光啟等專家意見,並實地探查后,武定皇帝最終將新都城的中心點定在均州城東十里,襄宛盆地南部靠近漢江之處。

    選址問題敲定后,正式動工前,還需進行「燙樣」。

    所謂「燙樣」,便是製作建築模型,因為有些部分製作需要用烙鐵熨燙成型,因此得名。

    雷匠頭先將元書紙、高麗紙層層粘合成板料,再剪裁成型、塗飾顏色,最後粘合組裝成完整模型。

    都城嚴格按照周禮古制的王城規劃思想進行規劃建造的,其平面呈長方形,佔地面積摺合90平方千米(要求面積超過唐長安城87平方千米)。

    劉招孫望着弗朗西斯科和金尼閣繪製的密密麻麻的工程圖紙,又看了眼雷匠頭製作的燙樣,指著護城河所在的位置,對都城設計師們詢問:

    「這護城河被你們繞成了羊腸小道,曲曲折折,是嫌敵軍難以攻破城防嗎?為何要這樣做?!」

    眾人面面相覷,帝國首席占卜師兼陰陽風水師柯真惡連忙站出來解釋道:

    「陛下明鑒,都城四面城牆環繞,城牆四角各有一座角樓。角樓位於乾卦之位,引漢水入護城河繞之,這完全符合易經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原理。正所謂····」

    「好了,別說了!」

    太上皇又指著引入城中的兩條河流,質問他的近臣。

    「此地近鄰南陽盆地,你們把河引入城中,遇到千年一遇的大雨天氣,莫非想要朕的臣民都去看海嗎?」

    劉招孫想起前世,每當城市遭遇惡劣天啟,就聽專家說說是什麼百年一遇,好像一百年是很常見的時間單位。

    宋應星對水利頗有研究,立即向皇帝解釋說:

    「聖上,護城河水系貫穿都城,到皇宮前東南角處形成閉環,注入漢江,循環往複,絕不會形成內澇。」

    柯瞎子再次引用易經八卦知識:

    「這便是長江和黃河,向東南方向流去,寓意富饒天下,也符合風水學里開天門,閉地戶的理念,設計巧妙,有種大氣磅礴之感,天人合一之兆油然而生。陛下,此城建成,大齊基業千秋萬代·····」

    「你們在四角建這麼多角樓作甚?」

    「陛下上承天命,天帝住的紫薇垣對應陛下所住的皇宮,二十八星宿環繞在紫薇垣四周,保護著紫薇垣,其角以角宿為首最為善戰,四角角樓是請角宿下凡保護大齊。」

    柯真惡又開始解釋午門代表正南方,坐落於皇城的最南端,為當子午,故名午門。午門有形卻屬陰,南方無形卻屬陽,一陰一陽的結合,表明大齊要平衡天地之間·····

    劉招孫實在懶得聽他東拉西扯,回頭向弗朗西斯科等人詢問了幾個建城的關鍵問題,比如水源補給,城市功能分佈,交通建設等,幾位專家的回答讓太上皇頗為滿意。

    武定皇帝也不廢話,拍案而起,大聲命令道:

    「那就開始動工吧,十年時間,調撥給二十五萬民力,給朕建成一座前所未有的大城!以後,它將是大齊真正的中心。」

    此後,均州襄陽周邊開始大規模移民屯田,對百姓減免賦稅、免費提供耕牛和種子等。工部尚書徐光啟、大祭司佛朗西斯科、帝國旅行家李三光等人則離開荊襄,足跡踏遍全國,廣尋材料。

    大齊帝國最精銳的工兵匠人們,深入森林,歷經萬難採伐千年金絲楠木,藉助水力將楠木運到漢江上游的均州,木材有了需要磚石,蘇州一帶土質優良,燒制有方,武定皇帝特賜封為御窯村,生產大殿所需地磚,又稱金磚。保和殿後方御路正中的石陛青石,長十七米,重達兩百多噸。巨石來自京畿良鄉,數萬勞工寒冬時在道路兩旁每一里左右挖井,用井水潑地,形成冰路,前拉后推,利用冰路將巨石運到工地,最後雕成石陛。此外,由山東臨清生產建築用磚·······

    民工們用生石灰和粘土混合的灰土與碎磚層疊築基,在地基撒煮好的糯米與白礬,如此不計成本的做法,讓地基變得無比堅硬,最大程度避免了沉降隱患。

    總之,都城所需每一項原料無不精益求精,當然,這些都是后話,後面會詳細介紹。

    太初二年六月十六日,沖虎煞南,宜齋醮開市破土。

    武定皇帝下旨,新都城營造先期工程正式動土。

    在此之前,****詢問喬一琦王化貞等老臣,新都應該叫什麼名字。

    群臣答曰:「漢都」「新都」「新京」「中都」····

    武定皇帝覺得這些地名都不夠霸氣,不能彰顯帝國新氣象。

    金虞姬道:不如取名天心城,寓意天下之心。

    太上皇稱善。

    遂定都城名為天心城。



    上一頁 ←    → 下一頁

    全能運動員極品美女愛上我神門超神建模師逆天武神
    武神空間星辰變蜜寵田園:山裡漢子俏廚另類保鏢:龍潛都市一窩三寶:總裁喜當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