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438章 秣馬厲兵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438章 秣馬厲兵字體大小: A+
     

    統制公李舜義一臉諂笑走進大帳,身後跟着兩個衛兵,鰲拜伸出熊掌般的大手,攔下兩個朝鮮衛兵。

    杜度掃了統制公一眼,鼠須抖動,輕哼一聲,算是和這位朝鮮盟友打了招呼。

    傳說統制公是朝鮮名將李舜臣的私生子,也有傳言說他原本並不姓李。

    後來上位后改性,不,是改姓為李,據說李舜義和他那位死去的好友姜弘立一樣,都是靠男色上位,區別在於姜弘立是光海君的男人,而李舜義則是當今朝鮮國王李倧的男人。

    杜度對這些傳言並不瞭然,以清國現在的政治文明發展程度推斷,杜度估計也很難理解男人之間的斷袖和龍陽之好到底是什麼原理,如果讓他知道眼前這個容貌俊秀皮膚白皙的武將其實是個小白臉,那隻會加重大清對朝鮮的鄙視。

    「皇帝陛下,」

    李舜義盯着大清皇帝昂起的頭顱和鼻孔下粗重的鼻毛,聲音謙卑而柔和。

    「請問大軍什麼時候可以進攻,我們在這裏已經停留五日了,」

    杜度大手一揮,像趕走一隻討厭的蒼蠅:

    「快了,復州攻克,便全力攻打瀋陽,齊軍準備充分,這座城池可不容易打下來。」

    統制公盯着韃子皇帝強健的體魄,喉嚨微微蠕動。

    他今日來覲見,仍舊是和往常一樣,是來向清國皇帝要糧食要補給的。

    單憑朝鮮兵在瀋陽周邊劫掠零星幾個遼民,根本不夠兩三萬大軍所需,瀋陽守軍在他們趕來之前便進行了堅壁清野,把方圓百里的糧食、木材全部拉回了城池墩堡,連風乾的牛馬糞都沒給朝鮮人留下。

    「統制公,又來向朕要糧食嗎?」

    杜度敏銳的覺察到這個細皮嫩肉的朝鮮文官眼色不善,總是在自己身上上下打量,看得他頭皮發毛,擱在往日,大清皇帝早一鞭子抽過去了,不過他今日剛剛和慈聖太后通信完畢,心情舒暢,暫時還不想打人。

    「皇帝陛下明鑒,附近村寨里糧食都被我軍徵用一空,我國素來窮困,糧草難以為繼,這些陛下也是知道的,上次大清補給我們的糧草,早已經用完了。」

    西征軍從新義州出發時,朝鮮國王一路將李舜義送到了鴨綠江畔,臨行叮囑統制公,到了明國(朝鮮仍奉前明為宗主國),一切都要靠自己,朝鮮素來窮困,糧草難以為繼。

    「所以你們把周邊村寨的遼民都殺光了?」

    杜度怒目而視,與其說是責備,不如說是震驚。

    「聽說寬甸也是你們屠的,就不怕劉招孫的徒子徒孫們,以後找你們報復嗎?」

    「呵呵,」統制公幹笑兩聲,他沒想到清國皇帝會問出這個問題,未免顯得有些虛偽,須知杜度從赫圖阿拉起兵時,也在撫順屠城。

    統制公搖頭晃腦,引經據典道:「陛下此言,便是婦人之仁了。想我朝鮮世代偏居一隅之地,與中國相鄰,如何能在億兆人口、國力強盛的中國旁邊倖存?靠的就是這隨機應變、改弦更張之道,遠的不說,平安道北部的鐵嶺衛,原先是元朝轄土,明國接手后,一直鞭長莫及,加上後來永樂皇帝靖難之役,無暇東顧,鐵嶺衛便被朝鮮管轄,後來宣宗不得不承認,你們現在佔據的鐵嶺,其實是後來明國在遼東設置的,根本不是原先那個鐵嶺啊,」

    李舜義說了半天,最後總結道:「這就是我們小國的存活之道啊。」

    杜度對這段歷史根本不感興趣,他知道,當年明成祖朱棣為了制衡朝鮮,在遼東與朝鮮平安道附近設置了建州衛,也就是現在大清祖宗們居住的老家。

    杜度當然不知道,千百年來,倭國的國土面積「吞吞吐吐」,時大時小,除了佔有沖繩和琉球,最終無甚大變化;相比之下,三韓之人從最開始龜縮半島東南一角到明初覬覦東北,其巧取豪奪之能力簡直讓日本人都要汗顏。

    「統制公,糧草正在路上,還需等候幾日,我軍糧草亦是匱乏,所以朕建議你們,繼續去劫掠瀋陽周邊吧。」

    杜度越發覺得這個貪得無厭的朝鮮人可惡,只想儘快打發走此人。

    「糧草的事情還請皇帝陛下催一催,老夫這次來,是要想陛下彙報一個重要軍情。」

    杜度不耐煩搖搖頭,他雖生性隱忍,然而骨子裏還是有通古斯人的火爆脾氣,剛才聽李舜義一番嘮嘮叨叨,早已壓了一肚子火。

    「說!」

    李舜義感覺到杜度的怒氣,不敢再啰嗦,直截了當道:

    「崇禎皇帝朱由校一直被劉招孫關押在濟州島,駐朝齊軍倉皇逃竄,不及將朱由校帶走,現在此人就在我們手中,還有一個康光緒。」

    杜度一雙小眼睛眯縫成線,閃爍著充滿智慧的光芒。這個明國的皇帝原來還沒有死,杜度一直以為他被劉招孫殺了,現在留下他,將來還有用處,等大清滅了齊國,入關南下,可以用他來威脅南蠻子朝廷。

    「人現在在何處?」

    李舜義連忙回道:「在寬甸。」

    「這個康光緒又是誰?」

    「回陛下,此人是賊人康應乾的獨子,因罪被發配寧古塔,不知怎麼最後被送到了寬甸,城破時,被老夫擒獲了,現在和崇禎皇帝關押在一起。」

    「獨子?」杜度撫弄鼠須,小眼睛再次閃爍光芒,小聲嘀咕起來,「原來康應乾還有個兒子,我在開原三年多,從來沒聽人說過啊。」

    「是他親生兒子嗎?」

    「千真萬確,找過他身邊好幾個人都問了,確定無誤。」

    李舜義繼續道:「天佑朝鮮,天佑大清,這兩人都讓我們抓到了,看年齡也才十四五歲,想必是康應乾老來得子,正好這個康光緒和瀋陽守軍交易。」

    「才十四五歲?」

    「是啊,是個紈絝子弟,貪財好色,和李成梁幼子差不多,」

    李成梁幼子李如柏,因為各種荒誕行徑,在遼東、朝鮮一帶算是臭名昭著,經常被當地人用來當做教育子女的反面典型。

    杜度眼前浮現出老汗在世時寵幸小貝勒多爾袞多鐸的畫面,女真寵愛幼子,他能想像出康應乾對此子的喜愛。

    「那你為何還不儘快把這兩人押到瀋陽來,交到朕面前?」

    李舜義立即露出為難之色,吞吞吐吐道:「寬甸與瀋陽之間道路不平,時常有齊軍殘部出沒,本想着多派人馬護衛押送,奈何糧草不足····」

    杜度咬了咬牙,伸手打斷李舜義訴苦,回頭對範文寀道:「大學士,讓戶部給速撥五千石糧食與統制公。」

    範文寀恨恨瞪了眼從主子手裏騙錢騙糧的朝鮮人,咬牙切齒走了出去。

    杜度死死盯着李舜義,一字一句道:「統制公,限你五日之內,將崇禎皇帝和那個什麼光緒帶到這裏,否則······」

    ~~~~~

    統一戰心后,瀋陽城內秣馬厲兵,大齊文武百官各司其職,各自開始忙碌起來。

    慈聖太后帶着女眷藤原千代子、德川千姬坐鎮武定殿;康應乾負責全城守軍統籌、調度;徐光啟、茅元儀、宋應星制定作戰計劃;趙率教、鄭一石、金應河、戚金各率人馬守衛四門;秦建勛、裴大虎率援兵在城中警戒待命,隨時增援各門守軍;葛業文、謝陽負責大軍後勤補給與百姓安撫;喬一琦、森悌組織瀋陽民壯,協助守城;楊通、藤原恭二負責清理細作;工坊生產由雷匠頭和傳教士金尼閣指揮。

    星羅棋佈的轄堡、墩台、障塞內,埋伏着規模上千的戰兵和哨騎,他們是從十六支近衛軍中選拔上來的精銳敢死隊。此刻,他們像頑強的釘子一樣,死死鑲嵌在瀋陽周邊的遼河原野上,釘子雖小,可是將它們一根根拔出來,需要耗費不小力氣,而且還會見血。

    渾河兩岸方圓二十里,上百座墩堡敵台,如眾星捧月般拱衛著瀋陽主城。到九月底,這些墩台與墩台之間,修築好了前後十二道兩丈寬、七尺深的壕溝,以及同樣數量的胸牆,壕溝和胸牆之間埋伏有大量鋒利的鐵蒺藜,由於工坊產能不足,地雷炮只選擇在部分重要地段埋設。

    一百二十座大小不一的墩台、堡壘,內中守軍人數從五人到五十人不等。

    這些墩堡互為犄角,裏面提前儲備好了足夠守軍所需的糧食、彈藥和木材。

    按照事先制定的作戰計劃,外圍這些堡壘,對延緩清軍攻擊主城,將起到重要作用,守在墩台中的這些戰兵和哨騎,註定都將戰死在這裏。

    深秋時節的遼東陰雲密佈,一場朔風,雪就會飄下來。

    清軍圍城才剛剛開始,只有囤積足夠多的物資才能熬過這漫漫寒冬。

    從八月份開始,瀋陽守軍實行堅壁清野,謝廣坤帶着鎮撫兵四處強拆,這位粗通兵法的民政官,嚴格按照《紀效新書》中的守城要求,將靠近瀋陽城牆周圍的民房全部拆除,不能拆掉的,一把火其焚毀。否則清軍攻城時,韃子可以藉助房屋輕鬆攀援登城,現在不拆,等到敵軍來攻城時再拆便可能來不及了,那樣民房就會成為敵人攻城的武器·····

    當然,民政對這些民房主人都進行了一定賠償,謝廣坤越拆越興奮,後來不僅拆民房,還把瀋陽城郊的寺廟、道觀、城隍廟、娘娘廟、藥王廟全部拆了。

    瀋陽西郊,大清宮。

    鶴髮童顏的張真人遺世獨立,手持拂塵望向站在身前的葛業文謝廣坤,聽說兩人都是齊國民政官吏,張真人回憶道:

    「阿彌陀佛,貧道記得,武定皇帝曾許諾要為真武神重塑金身,」

    他偷瞄一眼謝廣坤身後一群手持斧頭鎬頭扁擔籮筐的鎮撫兵和開原屯戶,和顏悅色道:

    「兩位今日是來為皇帝還願的嗎?」

    葛業文也不和這道士廢話,猛一揮手,大聲命令道:「拆!」

    張真人見狀,連忙上前阻擋,哪裏擋得住,一群屯戶揮舞鐵鎬斧頭,立即開始叮叮噹噹敲打院牆,搬磚的搬磚,扛木頭扛木頭。

    謝陽摸了摸禿頂,用髒兮兮的手拉住了張真人,對道長語重心長道:

    「先皇當年就是在大清宮許願,什麼五十年壽辰,以致後來不到壯年便龍馭歸天,康首相說要治你們謀逆刺駕之罪,還好本官替你們求情,現在韃子來了,你們不趕緊將功抵罪,還提什麼金像的事情!」

    於是存世三百年、曾有幸見證武定皇帝、慈聖皇后相互救贖的大清宮也未能倖免於難·····

    拆下來的磚石瓦礫被雷匠頭他們的人拉去各個城牆,修馬面、胸牆,加固垛口。

    剩餘的房梁木板,則被拉回城中,堆積在大倉庫中。

    在遼東一帶守城,除了消耗糧草軍械,燃料和棉被的充足供應也是守城主官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明末著名的大凌河之戰,祖大壽所部被圍在大凌河城數月,最後城中木材耗盡,天寒地凍,無以為繼,不得不向清軍投降。

    有了這麼多智囊相助,瀋陽守軍當然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上一頁 ←    → 下一頁

    總裁的私有寶貝神話版三國極品美女校長網遊之逆天戒指大唐神級駙馬
    和嫂子同居的日子老衲要還俗惡魔就在身邊妙手仁醫重生之軍嫂萌娃兵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