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三百八十六章 南明崛起之聯寇平虜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南明崛起之聯寇平虜字體大小: A+
     
        舊吳宮重開館娃,

        新揚州初教瘦馬,

        淮陽鼓昆山弦索,

        無錫口姑蘇嬌娃。

        一件件鬧春風,吹暖響,

        斗晴煙,飄冷袖,

        宮女如麻,

        紅樓翠殿,

        景美天涯,

        都奉俺無愁天子,

        語笑喧嘩。(注釋1)

        大齊武定元年、大唐貞寶元年,大明弘光元年,二三月間,京師(南京)。

        宮殿樓臺遮蔽了北國的刀光劍影,京城中的驕奢掩飾住了前方將士的艱難困苦。

        繼位不到兩月的弘光皇帝朱常灜,如同這個時代大多數藩王一樣,在經歷數十年極度壓抑之后,有朝一日忽然登基御極,自然想要讓身心欲望都得到最大釋放。

        所以當北虜(弘光君臣對劉招孫等人的稱呼)在北京城與張春、李獻忠鏖戰時,弘光皇帝仍在關心自己御花園的魅力,關心宮內戲臺班子的戲裝精致。

        當然,皇帝也不忘在后宮中和他新近冊立的十多位江南美人們纏綿悱惻鏖戰不休。

        弘光元年的春天,劉宗周(時任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討逆大都督)所在的揚州大營,吸引了江南士紳中最狂熱的忠義之士。他們從江南各地,尤其從淮河流域來到劉宗周營中充當幕僚,渴望為朝廷效力,誅滅北虜。

        劉宗周從南京離開時,帶走了他在對抗海盜(鄭芝龍)期間招募訓練的精兵強將,如張一寵、李彪、周自新、史可法、孟振邦等年輕人。

        抵達揚州后,劉宗周未及上奏弘光皇帝,便宣布成了一個特殊機構——禮賢館,并下令招納四方學士,以幕僚身份為其出謀劃策。

        當弘光皇帝還在南京紙醉金迷尋歡作樂時,劉都督卻已秣馬厲兵,位于揚州大營的幕僚們,建議劉大都督開始考慮與陜西流賊李獻忠部結盟,以共同對付大齊殘部及仍控制著的山東河南大部分地區其他“北虜”。

        南明君臣創造出的這種堪稱“天才”式的政治軍事聯盟策略,后世史學家稱之為“聯寇平虜”,當然,更官方的稱呼是“四月逆流”。

        無論該軍事策略被后世史學家如何定義,在弘光元年的春天,該倡議一經劉宗周麾下謀臣史可法等人提出,立即得到了南京朝野上下廣泛的支持和擁護。

        南明君臣擁護聯寇平虜之策的原因,其實也很容易分析。首先,無論是劉宗周還是弘光皇帝本人,都覺得利用流賊力量去消滅主要敵人開原軍,是老成謀國之舉。其次,毫無疑問,弒君篡國,殺害先皇、先先皇的北虜,顯然要比剛剛入關(潼關)的流賊更加危險,也更加可惡。最后,君父之仇不可不報,而殺害君父的,正是劉招孫這個亂臣賊子。

        南方的東林黨人更是以唐朝平定黃巢為題目著書立論。

        既然唐朝平定像黃巢之亂,沒有只靠有郭子儀、李光弼,還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溫這類義軍叛徒,才有中興之望。所以我朝也可暫時利用李獻忠的流賊,讓流賊和開原軍相互消耗,到時再收漁翁之利。

        南明朝廷效率極高,二月底得到京師變故消息,三月二日,劉宗周便派出參將何濤攜御史秘密北上,聯絡流賊頭目李獻忠,并以弘光帝的名義冊封李獻忠為秦國公。

        與此同時,南京朝廷得知唐軍已將劉招孫徹底圍死在北京,并開始發動猛攻,北京城隨時可能被唐軍攻克,南明朝廷大驚。弘光元年三月十二日,南京方敏受到了馬金星親自操刀攥寫的那篇《為天下百姓伐齊書》。

        在弘光朝廷的飽學之士們看來,這篇檄文筆法晦澀,文中之意頗為含糊,第一部分寫了唐軍出兵北直隸的理由,寫唐軍希望鏟除暴齊,拯救天下。

        考慮到北方官員士紳都“懷忠義之心”以迎唐軍,并且現在已經主動投靠大唐,成為新朝治下的良民,這一點都證明了唐朝的善意。李獻忠在檄文中表示:

        所有與唐朝合作的人,都會被加官進爵,對支持南明的江南百姓,唐朝也將一視同仁,加以保護。

        “其有不忘明室,輔立賢藩,勠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當通好講和,不負本朝。彼懷繼絕之恩,以敦睦鄰之誼。”(注釋2)

        馬金星檄文中的這一部分,以“兩立”作為誘餌,為南明小朝廷的君臣們描繪了一副南北和平共處互不侵犯的美好畫卷。

        這篇檄文仿佛一劑強心針,徹底打消了劉宗周和他幕僚們對流賊的最后一絲顧慮。

        于是和談正式提上日程,參將何濤出使后不久,通北使臣夏之令再次出發,他原始戶科給事中,現在弘光皇帝手下任南京巡撫,恰逢其母剛在天津去世,夏之令作為山東人,想回北方安排母親葬禮。因此,他請求率使團出使前往北京。

        本次南明使團出使,一則為殉國的天啟皇帝督辦祭品及安排葬禮,二則是說服闖王李獻忠與南明結盟。

        為表示誠意,南明將割讓更多已被唐軍控制的西北土地,而且保證以后每年向闖王繳納三十萬兩白銀,以此換取唐軍撤回關西(潼關)。

        當然,所以這些議和,都是要在滅掉劉招孫,殲滅開原軍,將北虜逐出山海關之后,才能坐下來進行的。

        弘光元年這次出使聲勢浩大,除夏之令作為正使外,還有兩名副使,太仆寺少卿馬邵和左都督等人。

        此外還有十名官員,二十隨從,騎兵武士,馬夫兩百,衛兵三千。

        李獻忠揉著眼睛,不耐煩的望著站在面前的兩位“弘光皇帝使者”。

        “他是皇帝,咱老子也是皇帝,見了咱老子,就得下跪。”

        兩位使者極不情愿的跪下,向貞寶皇帝行了三叩九拜大禮。

        “弘光皇帝的意思,是要闖軍嚴守邊界,不得”

        注:

        1、孔尚任:《桃花扇》,第13頁

        2、談遷:《國榷》,第6118頁,又見顧誠:《論清初社會矛盾》,第141頁。



    上一頁 ←    → 下一頁

    穿越:下堂王妃難再娶中華第四帝國網游之金剛不壞三國之召喚猛將調教大宋
    外掛傍身的雜草皇恩絕品小村醫近身狂兵超品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