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二百七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字體大小: A+
     
    最新網址:    崇禎元年三月十二日,寧遠。

        平遼侯在祖大壽的總兵府上,宴請被他俘虜的九邊將官。

        其中包括大同鎮總兵、延綏鎮參將、寧夏鎮副總兵、固原鎮參將、甘肅鎮總兵、山海鎮參將、臨洮鎮參將、井陘鎮總兵、永平鎮副總兵等九邊十三鎮共計二十三名總兵參將。

        須知薩爾滸之戰后,大明在九邊十三鎮設置的總兵參將職位,滿打滿算才有七十六人。

        也就是說,平遼侯以一己之力,讓九邊三分之一的高級將官來參加他組的這個局。

        直到很多年后,帝國的歷史研究人員在回顧總結這場驚心動魄的鴻門宴時,反復提到的一個詞語是:

        溝通不暢。

        因為溝通不暢,崇禎元年這場鴻門宴,最終演化成一場可怕的屠殺。

        當晚,援遼客軍總兵參將悉數當場,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沒人愿意做劉招孫的敵人。

        王在晉坐在康應乾旁邊,相比劉招孫,他更愿意和康應乾打交道。

        老康不止一次提醒王經略,大意是說,平遼侯最近心緒不寧,勸他不要刺激這位年輕氣盛今年只有二十一歲的遼東王。

        王在晉當然不愿招惹平遼侯,然而他手下這群悍將,個個都沒把平遼侯放在眼里。

        在很多人看來,劉招孫不過黃口小兒。

        他不過劉綎義子,當年若不是仗著岳父楊鎬和同黨熊廷弼,還有廠公魏忠賢撐腰,如何能在渾河打敗建奴。

        所謂時勢造英雄,這些總兵參將們相信,如果換做自己在渾河,也能平定遼東。

        酒過三巡后,平遼侯當眾提出他的新方略:

        一、開原軍無意與各邊軍為敵,以和為貴,以后盡量避免兵戎相見;

        二、平遼侯在九邊開設的商鋪、牙行,各方應予以保護,作為回報,開原愿意讓步部分商貿利益給九邊各軍鎮;

        三、平遼侯清君側之際,各邊軍不得阻攔。

        四、承認開原軍在山東的全部權益,并加以擴大;

        五、九邊各地私人廠礦、鹽業改為開原與邊鎮合辦,附近礦山不準遼東貿易公司以外的人開采;六、開原情報人員進出路徑邊地,邊鎮須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得為難。

        劉招孫滔滔不絕一共說出二十一條,涵蓋軍政、民生、情報,甚至包括允許人才自由流動。

        平遼侯開出的條件之苛刻,比之后世袁世凱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有過之而無不及。

        史稱《寧遠二十一條》。

        不過對九邊軍頭們來說,條約損失的基本都是明國的利益。

        只要嚴格遵循平遼侯提出的二十一條,各位總兵參將,除能獲得遼東每年二成的利潤,還能得到平遼侯還許諾給他們的每家每年五十萬白銀和等價值的南貨。

        最后,平遼侯端起酒杯,目視眾人,神色平靜:

        “好了,本官的話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九邊軍官面面相覷,紛紛打起各自主意。中軍衛隊一百多名衛兵手持火銃重刀,殺氣騰騰站在大廳四周。

        眾人都不說話,場面一度有些尷尬。

        “本官反對!”

        一眾武將循聲望去,說話的正是延綏鎮參將吳自勉,吳自勉此人驕橫跋扈,平日在延綏鎮無法無天,連巡撫都不放在眼里。

        祖大壽死后,他便縱容手下戰兵搶劫百姓,被平遼侯下令處死,延綏鎮是這次援遼客軍中唯一一支大規模打劫百姓的客軍。

        劉招孫早就注意到這位延綏參將。

        吳自勉今年四十出頭,出身于延綏將門之后,參加過萬歷三大征中的寧夏之役,自然不把劉招孫放在眼里。前幾次守城,延綏鎮沒怎么和開原軍交手,所以吳自勉對劉招孫一直不服。

        劉招孫默默望向這個刺兒頭。

        聽吳自勉說完,其他將官都不說話,既不表示贊成也沒有公開反對,坐在吳自勉不遠處的遼東經略王在晉、甘肅鎮總兵趙振遠連忙朝他使眼色,示意吳自勉住口。

        這位兇悍成性的延綏參將兀自不知,繼續高聲道:

        “劉招孫,投降開原,本就是經略大人的主意,他老邁昏聵,擔心傷及無辜,老子延綏鎮,怕過誰?這里是寧遠,老子這次只帶了五千人馬,不想和你們開原兵拼命而已。”

        眾人圍在那張巨型八仙桌上啞口無聲。

        吳自勉見沒人說話,以為是眾人都贊成他意見,接著道:

        “劉招孫,老子當年和你義父在寧夏平叛時,你還在穿開襠褲呢·······”

        劉招孫腳踏謝公屐,翻身跳上八仙桌,箭步走到吳自勉身前,拔刀出鞘。

        寒光閃過,吳自勉人頭高高飛起,頸部鮮血噴射而出,濺在旁邊兩位總兵身上。

        嘭一聲,人頭砸在八仙桌上,一雙驚恐憤怒的眼睛掙得大大的,兀自死不瞑目。

        劉招孫回到上首座位,目光掃視眾將,神色平靜道:

        “本官最不喜歡別人質疑年齡,諸位,對于二十一條,還有什么異議?”

        眾人紛紛搖頭。

        次日,邊軍陸續返回山海關,除宣府、陜西兩鎮外,其余各部人馬損失并不嚴重,經歷上次那場鴻門宴后,無人再敢輕言對開原用兵,總兵參將老爺們都想著早日逃回關內。王在晉給京師發回塘報,聲稱他已率大軍在山海關擊退開原軍,劉賊膽寒,不會再覬覦山海關,撤回遼東了。

        兩位監軍給皇帝的上疏也大致如此。

        大同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山海鎮、臨洮鎮、井陘鎮、永平鎮九邊十三鎮紛紛上疏,都說傷亡慘重,不堪再戰。

        有這樣的奏疏呈遞上去,朝廷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與開原的關系。

        王在晉返回山海關后,立即聯絡御史言官,彈劾主戰派窮兵黷武,于是朝堂分化為兩派,一派主張對開原繼續用兵,抽調更多人馬攻打寧遠、廣寧,另一派則認為國庫告罄,糧草不足,不可輕易言戰。

        兩邊爭論不休時,開原軍另一部人馬已經在遼南迅速推進,占據蓋州、復州,很快便要攻陷旅順。

        開原軍在遼南,所向披靡。

        喬一琦、袁崇煥率近衛第三軍、第四軍從遼陽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先后占據鞍山、海州、耀州、蓋州、永寧,至三月中旬,第三軍、第四軍與第五軍在遼南紅嘴堡會師,遼鎮殘余人馬退守金州,二月十五日,金州城門被內應打開,開原戰兵爭先涌入。二十日,克旅順,遼南守軍全部投降。

        第三軍軍長王二虎與第四軍軍長戚金,以及新建第五軍軍長馮河,三人繼續率戰兵向南追擊,直至長生島止。

        駐守遼南的明軍,戰力不堪恭維,很多都是當地的衛所兵,之前開原軍在遼南給這些衛所兵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當袁崇煥他們率開原軍出現在遼南時,衛所兵幾乎沒有任何抵抗,爭先向開原軍投降。

        二月二十日,遼東水師抵達遼南雙島,吳阿衡隨即下令炮擊旅順,戚金率近衛第四軍從金州南下進攻,南北夾擊之下,很快攻克旅順。

        喬一琦從吳阿衡口中聽說楊鎬去了文登,大吃一驚,將宋應昇與遼鎮勾結,叛逃山東之事告訴吳阿衡,吳阿衡聽了搖頭嘆息道:

        “裴大虎堅持要去登州,艦隊還分出一條戰艦,護送他們去山東。”

        “他們何時去山東的?”

        “三日前。”

        吳阿衡對宋應昇本就沒什么好感,現在聽說宋應昇叛亂,他便想去山東平叛。

        “平遼侯令本官與袁大人掃平遼南后,須盡快登陸威海,解救安遠將軍,如今,”

        喬一琦無奈搖頭道:

        “如今還要去救楊鎬,真是任重道遠。”

        喬一琦對楊鎬沒什么好印象,喬一琦上次和楊鎬見面還是在三年前,在薩爾滸時,喬一琦差點被楊鎬害死。

        “事不宜遲,如今遼南已經攻下,當一鼓作氣,立即登陸威海,若是平遼侯夫人有什么三長兩短,我們可擔不起責任。”

        袁崇煥在旁邊提醒喬一琦,喬一琦鎮守遼南,安排袁崇煥與吳阿衡一起前往山東,平定文登可能出現的叛亂。

        二月二十二日,袁崇煥吳阿衡率艦隊由雙島起航,十一艘戰艦護送福船船隊,運送近衛第四軍、第五軍六千戰兵,橫渡遼海,登陸登州。

        樂文

        


    上一頁 ←    → 下一頁

    絕天武帝撐腰坑爹兒子鬼醫娘親大國戰隼快穿之龍套好愉快
    離天大聖無相仙訣猛卒鬼手神醫:王妃請上位盜墓筆記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