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四十四章 靖安堡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四十四章 靖安堡字體大小: A+
     

      “茅兄,前些時日劉守備讓你造的紅夷大炮,進展如何了?你為何不把它們帶上去開原?”

      “你可知,劉招孫這幾日連朝鮮美姬都不碰,聽他做夢都在說:努爾哈赤,吃我一炮!”

      “你說那紅夷大炮,真能一炮糜爛數十里,比之雷公電母還要厲害?”

      沈陽至開原官道上,大隊大隊的明軍人馬滾滾而來,紅色鴛鴦襖與灰色戰馬融成鐵血洪流,從平原蔓延向丘陵,一眼望不到盡頭。

      灰頭土臉的茅元儀如喪考妣,騎在一匹騾馬上,一路之上沒有怎么說話,完全不是他往日健談的樣子。

      你還是經略府上那個不羈少年嗎?

      喬一琦雖然不再是少年,卻像少年人般精力充沛,此刻,他與茅元儀騎馬并行,兀自滔滔不絕。

      東路軍離開沈陽已經兩日,開原城現在就在眼前,劉招孫麾下六千多名南兵僥幸不死,五千新軍更是士氣昂揚,只要不訓練,他們就很高興。

      喬一琦這位曾經的朝鮮軍監軍,在楊經略的委任下,正式代替康應乾的職位,成了劉招孫監軍。

      茅元儀耷拉著腦袋,一直沒說話,他胯下那匹騾馬打了個響鼻,站立不動,含情脈脈注視著一匹擦身而過的母馬駒。

      昨日,劉招孫未能忍住,殺了些鬧事的暴民,卻沒有起到威懾遼鎮投降勢力的作用,反而把南兵與遼鎮之間的新仇舊怨全部激發出來。

      在劉招孫等人的不斷刺激下,在南兵勢力不斷膨脹下,一直嚷嚷著要出家為僧為道的遼鎮大哥李如柏,感覺到權力被掏空,決定重新出山。

      在宣布身上各種疑難雜癥不治而愈后,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終于坐回了遼鎮一哥的位置。

      可見權力不止是春藥,更是良藥。

      李如柏雖不如其父李成梁打仗厲害,不過在搞自己人方面,卻顯然更勝一籌。

      劉招孫下令追殺暴民后,李如柏立即封鎖遼沈兩城,派人將朝廷調撥東路軍的糧草、軍馬等物資全部封存。

      李如柏派人向京師發出塘報,大意是說南兵已反,正在沈陽屠戮遼民,且遼鎮之中,亦有劉招孫同黨,事急從權,罪臣李如柏不得不力挽狂瀾,便宜行事。

      御史們對楊鎬的彈劾也如期而至,這次大家不再說經略大人經略無功之類的套話,而是揭露他縱容南兵,為禍遼東,還與白蓮教勾結,煽動遼人,意圖攜帶遼人投奔建奴。

      這樣的奏疏呈遞上去,即便是萬歷想保楊鎬,恐怕也是力不從心了。

      且不說屠戮遼民,縱兵謀反這樣的大罪,就是勾結白蓮教這一條,也足夠楊大人菜市口一刀了。

      大明對白蓮等教會,向來都是零容忍態度,從太祖到世宗,歷代皇帝對白蓮都是殘酷鎮壓。嘉靖年間,白蓮教眾逃離內地,與蒙古內外勾結,以至于成為朝廷數十年的心腹大患。

      李如柏將奏疏發出之前,便借口南兵叛亂,遼沈不寧,將楊鎬全家“禮送”出城,讓經略大人去尋找更安全的府邸。

      這當然不是李如柏良心發現,要放老楊一馬,他只是想坐實楊鎬謀反罪證,然后逼著這群南兵在朝廷與建奴之間,進退兩難,最后陷入絕境。

      經略大人沒怎么受委屈,不過茅元儀就沒那么幸運了。

      兩門正在澆筑的炮筒模型被遼兵推倒,砸成了稀爛,茅元儀上前阻擋時,門牙被打掉了兩顆,現在張口說話就漏風。

      這些時日,在開原總兵馬林的積極爭取下,開原守城兵馬已有:

      總兵馬林麾下客兵八千人、守備劉招孫麾下一萬二千人,總兵賀世賢戰兵八千人,游擊喻成名所率正兵營兩千人、參將史風鳴兵馬兩千人、參將李克泰兵馬一千五百人。

      除此之外,一些持中立立場的遼鎮將官還在觀望,不排除他們未來可能參與到開原守城之戰中。

      蒙古兩個小部落,璦兔和速不地,仍舊是墻頭草的做派。

      對開原周邊突然出現的這么多明軍人馬,他們心中很是畏懼。

      不過鑒于英明汗努爾哈赤之前戰無不勝攻無不取,蒙古人在向馬林劉招孫他們信誓旦旦盟約的同時,也派人和后金大汗取得了聯系。

      他們將明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全部告訴給女真人,并表示必要時候可以替大金國當先鋒,攻擊開原周邊一些小墩堡。

      這些都是即將到來的大戰中存在的變量。

      李克泰等幾位投奔過來的遼鎮參將判斷,蒙古人會幫助明軍攻擊后金,他們給出的理由是,李成梁在世時,遼鎮和這些小部落相處頗為融洽。

      在劉招孫看來,現在需要將這些蒙古人考慮到敵對陣營中。他對這些草原部落沒有任何信任,后金在遼東幾次成功閃電戰,背后都有蒙古人的身影。

      遼東戰馬多屯集于遼陽、沈陽城中,守城遼鎮將領皆表示遼沈無險可守,戰馬斷不能增援開原。所以眼下開原守軍戰馬匱乏,茅元儀這樣的幕僚,只有騎騾馬的份。

      楊鎬以總經略的官威去壓他們,不過根本沒用,遼鎮那些將官們現在誰也不怕,就等著努爾哈赤早日攻打開原,將劉招孫他們斬盡殺絕。

      劉招孫的出現,讓遼鎮與朝廷,遼鎮與客兵,以及遼鎮之中的各種深層矛盾提前凸顯出來。

      相比之下,戰馬只是旗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問題。

      最后說破了天,丁碧他們表示只愿接受現銀買馬。

      他們給開原守軍開出的價格是:一匹馬,三千兩銀子。

      這已經不是買不買馬的問題,而是是否資敵的問題。

      駐守遼沈的將官皆與南兵有隙,丁碧雖然不是其中的核心之一。

      大概是因為鐵嶺距離開原太近,開原兵力之盛,讓他感覺害怕,他擔心劉招孫報復,就早早放棄了鐵嶺,率家丁和營兵逃入沈陽城,說是要增援遼沈。

      就這樣,原本歷史上明軍在遼東最堅固的遼沈兩城,現在卻成了遼鎮投降勢力的聚集地。

      “紅夷大炮,老子到開原再造,老子現在最恨的,不是奴酋努爾哈赤,而是李如柏,李如柏這個狗賊!老子要一炮轟殺遼鎮!殺光這群丘八!”

      茅元儀忽然提高嗓門,一改往日溫文儒雅的形象,狠狠抽打那匹含情脈脈的騾馬,丟下一臉茫然的喬一琦,朝守備大人劉招孫的背影,絕塵而去。

      開原城南,靖安堡。

      劉招孫與馬林、賀世賢等一眾將官,在各人家丁護衛下,策馬由南門進入堡。

      靖安堡周長三里,有南北二門,城墻為土筑,有民屯十四個,有楊木答兀屯、王朵羅只屯、黃泥岡屯、王貴屯等。

      設沿邊墩臺三座,有廣順關門臺、河奇臺、新架子臺;腹里墩臺十二座,有長嶺臺、松山墩、王貴臺等。

      守堡官是開原副將于化龍的舊部,是一個身材矮胖的千總,名叫王連,堡內官軍502名,皆由他指揮。

      王千總聽聞幾位上官前來,早早在南門等候,于化龍向劉招孫介紹了此人,王千總看著眼前這個比自己年輕十幾歲的守備,又聽聞這就是擊潰鑲藍旗,斬殺阿敏的劉招孫,不由呆了片刻,才向上官行禮。

      劉招孫對著靖安堡頗感興趣,便對王連道:

      “王千總,靖安堡乃奴賊必爭之地,大軍還在休整,不如你帶本官四處走走,說一說這里的形勢,”

      王連連忙點頭答應,金應河對這個號稱明國最大墩堡的靖安堡也頗感興趣,便跟上來聽王千總介紹。

      靖安堡內,一條南北走向的大街貫穿整個墩堡,街道兩端是兩座厚厚的堡門,外面還有護城河。

      堡內車馬行人川流不息,蒙古和女真的商販往來不絕,沿街叫賣,一群小孩跑過三個武人身前,嘻嘻哈哈追逐一個蹴鞠去了。

      所見皆是一派祥和熱鬧景象,甚至比北直隸一些小城還要繁華,眼前所見,和劉招孫想象中兵荒馬亂根本不一樣。

      “王千總,此人不曾有過戰火么?”

      三人登上墩臺高處,向遠處眺望,王連這個胖子不停的擦拭額頭汗珠,看來平時也是養尊處優慣了。

      “回大人,怎的沒有打仗?嘉靖年間,葉赫部和哈達部在此發生過多次激戰,建州女真對哈達也發動過多次戰爭,”

      “哦,”

      劉招孫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了化外之地,到了荒蠻國度。

      “后來朝廷在廣順關設女真馬市,大人請看,位置就在廣順關西清河南。”

      劉招孫順著王千總手指望去,只見靖安堡北方兩里之外,清河河水緩緩流淌,如玉帶環繞墩堡,渡船還在來回擺渡。

      “車馬行人不易涉渡,這便是靖安堡的天然障塞。”

      劉招孫若有所思的望著這條河寬且深的防御帶,心中默默規劃出開原防御圖。

      



    上一頁 ←    → 下一頁

    當醫生開了外掛儒道至聖重生軍婚:首長,早上好穿越絕色毒妃:鳳逆天下快穿:男神,有點燃!
    萬年只爭朝夕末世大回爐農女要翻天:夫君,求壓全職法師婚後相愛:腹黑老公爆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