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663章 搶地盤,練新兵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663章 搶地盤,練新兵字體大小: A+
     
      薊鎮總兵徐敷奏於八月到薊鎮,駐地在遵化縣東側的三屯營,和忠義中衛所在一起。Google搜索

      三屯營以薊鎮治所的資格,南治大海、北扼沿邊,東挈山海,西持居庸,成為「東回地軸山河固, 西擁天關宮闕尊」的九邊第一重鎮,是「虎觀雲流第一樞」、「九關魚鑰控雄圖」的軍事指揮中心。

      到了這裡後徐敷奏發現位置真特娘的不好,因為往北不遠就是喜峰口和青山口。

      這就是清兵入關的常走路線,最前陣線。

      好在這時他已經完完全全算是丁毅的人了。

      這次他帶去三千兵馬,皆是丁毅給他的精兵,三千精兵足以抵普通明軍三萬用。

      當地還有薊鎮原總兵陳國威, 吳國俊留下的兵馬,三萬四千。

      這邊的兵馬是真多,陳國威和吳國俊多次帶兵出去,參加了好幾次大戰,還餘下三萬多兵馬,但是徐敷奏隨便找了個營一看,都是臭魚爛蝦,老弱病殘,只有兩位總兵被斬的五百家丁,還能一戰。

      萬曆年間,薊鎮在冊十萬人,但當時的總兵尤繼先卻說,能戰的,只有一千。

      現在這三萬四千人里,徐敷奏毛估估,真正能稱之為青壯的,大概也就三千左右。

      此時和他一同前來的,還有參將吳水富,游擊何大平。

      這兩人都是原來王衛忠部, 也是徐大堡出來的猛戰。

      何大平在清水泊阻擊多爾袞一役更是失去左手三根手指, 差點重傷退役。

      但這次還是跟著徐敷奏過來了。

      徐敷奏和兩人一商量, 決定先從三萬多兵馬中,抽取六千人重新練兵。

      練完後,打亂,把徐帶來的三千精兵一分為三,一千老兵帶兩千新兵,九千人分為兩營。

      徐敷奏親帶一營駐守三屯營。

      吳水富帶一營駐守樂亭縣。

      何大平率一營守永平。

      其中樂亭縣東邊是鹽地,南邊是大海。

      丁毅的船以後可以往這邊運糧和運軍械,同時占有東邊當地千戶所的鹽場,一舉兩得。

      這九千精兵是由丁毅發餉發糧的,另兩萬多人就地囤田,煮鹽,修建喜峰口等長城。

      這次朝廷核給薊鎮是四萬五千兵馬,一百四十萬餉。

      此時已經在征餉中,結果當然沒徵到這麼多,反而逼的更多的百姓起來造反。

      徐敷奏也估計自己拿不到這麼多,按以前歷年的經驗,能拿到十分之一,十四萬餉就算不錯。

      除了丁毅養的九千精兵,朝廷下發的餉糧會用來給囤田,煮鹽和修建長城的人用。

      至於怎麼用, 就要好好想想,如何激勵他們。

      在這方面,丁毅的人最有經驗,也最有辦法。

      八月初,徐敷奏和吳水宣,何大平輪流跑遍明軍各部。

      每到一營,先以兵馬圍住全營,然後集合當地明軍。

      「朝廷要我們重練薊鎮兵馬,我們要從諸營中挑選精銳。」

      「敢於和建奴野戰,血戰的人,站出來。」

      營中一片安靜,無人有反應。

      很多人臉上一片冷漠和漠不關心,好像打仗的事根本和他們無關,也有人躍躍欲試,必竟很多人,與建奴有血海深仇。

      就在這時,早安排在營中的群演開始出聲。

      「有餉嗎?沒餉誰願意拼命。」

      就是就是,頓時下面一片喧鬧,很多人紛紛開口。

      有人甚至說有餉也不能打,和建奴打必死,他們無敵的。

      「都別吵。」邊上有人大聲鎮住他們。

      「此次本鎮將改制,營兵分為三種。」

      「一為戰兵,普通兵士,每月發銀一兩,實發不剋扣,全部都是到手的。」

      嘩,人群微微有點激動,但也只是微微而已,這些錢實在不多。

      「戰兵只訓練,不幹活,每天提供三餐,經常有魚有肉,每月實拿到手,一兩銀,有戰另賞。」

      軍營包吃,那這餉銀還算可以。

      有人動心了。

      「隊長多少?」人群中有人問。

      「每月四兩。」

      「把總呢?」

      「月六兩。」

      「真的不剋扣?」

      「誰剋扣誰是孫子,斬他娘的。」

      「特娘的,和韃子拼了。」有大漢站出來,看他的衣服,像是把總。

      「我也幹了。」又有人站出來。

      然後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

      邊上把站出來的人,拉到一邊,有些人看起來就是老兵油子,還有個千總大肚便便,油光粉面的,一看就不像能打仗的,都先拉到另一邊再說。

      等把第一批戰兵分出來後,徐敷奏這邊又叫:「戰兵也不是你們想當就當的,若考核不合格,通不過訓練,還會打回來。」

      現場一片噓聲。

      接著再繼續。

      另選囤兵,種田煮鹽,包吃,同樣每人每月五錢銀,但囤田和煮鹽的產出,都歸朝廷(其實是丁毅)。

      牛和種子工具,也全由朝廷提供。

      農閒和不煮鹽時,需參加訓練。(就是每年抽幾個月訓練他們。)

      馬上又有人問,如果天災收成不好,沒有產量呢?

      徐道:「一樣發銀,種多少,交多少。」

      「把總多少?」有人又問。

      「囤兵皆是五錢,不論品級。」

      「有魚有肉不?」

      「魚肉較少,不如戰兵。」

      於是好多人往囤兵去,必竟不要打仗,有些原本走到戰兵的,也想去囤兵。

      軍官們則不想去,去了和普通兵士一模一樣了。

      然後再道,另選輔兵。

      專門築城,築堡,築房,挖坑,運貨,包吃,每月銀五錢,不要參加訓練。

      這也是,魚肉不如戰兵。

      有些囤兵聽聽,感覺還是要多吃點魚肉,又走回戰兵行例。

      這樣徐敷奏他們把薊鎮三萬多兵馬,重新分選,先選出六千多戰兵,又選出一萬多囤兵,還有近一萬多則為輔兵。

      其間因為輔兵和囤兵不分官階工資一樣,只有少量管事都由丁毅的人馬擔任,很多軍官沒得到安置,又不願意當戰兵,多次發生騷亂,皆被徐敷奏直接斬殺,再借著訓練的藉口,順勢清理了一批老兵油子。

      到當年年底時,薊鎮已經新組三營九千兵馬,分守三屯營,永平,樂享縣。

      另有一萬多囤兵,按登州經驗,每一百人左右建一堡,在堡四周囤田,共計囤田二十萬畝。

      這邊的田原先就是薊鎮的,但薊鎮歷經總兵沒有一個種田種的好的,現在到了丁毅手上,肯定會提高不少產量。

      這邊只種水稻,麥子和大豆,不種紅薯和土豆,但每年丁毅會運來熟土豆和成品紅薯干,餅給他們吃。

      另這邊的鹽場規模沒有旅順大,除了夠他們自己所用外,可以少量供給隔壁其他九邊重鎮。

      僅薊鎮經過整偏後,丁毅新得兵馬六千,囤兵輔兵數萬。

      薊鎮這邊收支也都比較大。

      朝廷雖然征餉,其實從來沒有按要求能重到。

      以往日經驗算,最後到手有十分之一,十四萬銀就算成功。

      而糧食全靠自己囤,因為楊嗣昌的策略就是讓各九邊重鎮自己囤田自給自足。

      假設朝廷給最終給到十四萬銀。

      而丁毅今後一年的開支有三萬五千多人的工資,糧食,合計就近六七十萬兩。

      朝廷會提供一部份牛和種子,工具,但肯定不夠,丁毅在這方面開支最少也要五萬兩。

      加上建堡築城煮鹽場的材料費,新增六千兵馬的軍器裝備,馬匹,車輛等其他費用,七七八八加起來,又要四十萬兩左右。

      那這邊未來一年,丁毅最少要投入一百萬,這和朝廷核餉差不多。(還是因為丁毅成本低)

      明年就會好點,如果能豐收,最少能得四十萬石糧。

      而軍器裝備又是固定投資,明年會少很多,這樣明年丁毅最多再投入三十萬到四十萬能養起來。

      一年花三四十萬養三萬多人,並不算多。

      丁毅打算這邊前三年不分田,他自己來養囤兵輔兵,種得的糧全歸自己,三年後,看情況可以和登州旅順一樣分田,開始收田稅。

      這樣的做法是前期投入巨大,三年後收入也比較小,但開支也會少。

      但收支還是小事,關鍵可以練出九千精兵,幾乎等於控制了山海關以西最重要的地盤。

      於是崇禎十二年,徐敷奏和丁毅的人在薊鎮又是修城,又是煮鹽,又是練兵,把喜峰口,青山口這兩個清兵常進出的地方修好後,又加固,再挖坑,造碉堡。

      徐敷奏把這裡經營好後,以後清兵出入,想走這條線就難了。

      徐敷奏在這邊大幹的時候,王衛忠在臨清也同樣干,收編當地營軍幹活,發少量餉銀,找地方囤田,不然支出太大。

      沈世魁到天津後同樣如此,三位總兵各自在自己的地盤囤田,練兵。

      而這時,朝廷剛剛開完會,讓各路總兵與當地督撫們配合練兵,征餉,但整個大明真正這麼幹的,只有這三個丁毅的總兵。

      他們認真干,也是為了幫丁毅占地盤,練兵馬,囤糧田,積蓄實力。

      九月時,丁毅乘船經海路,先到天津,再到樂亭縣(再從樂亭到薊鎮),並運給兩鎮各二十門12磅守城火炮,然後視察拿他軍餉的兵馬。

      此時他對外面的總兵也都十分放心,必竟所有的精兵都是他的人訓練出來,所有的中高層軍官幾乎都是他的人。

      連徐敷奏現在也沒有家丁了,只有一百親兵。

      看過天津和薊鎮兩地後,丁毅更加無法想像大明朝會敗成這樣。

      兩地可囤田的地方最少幾十萬畝,僅各千戶所加起來就有四五十萬最少。

      但當地軍戶大量逃亡,千戶所名存實亡,衛所無數田地無人打理,又因為清兵多次從這邊入關,百姓也是紛紛逃亡,百姓的田地也沒人管,加上朝廷沒錢,士兵沒有餉糧,毫無鬥志,一戰即潰。

      歸根到底就是沒人好好種田。

      當官的不想種,當兵的沒力氣沒心思種,所有人不種田,朝廷收不到稅,收不到稅發不出糧餉,士兵打仗就不行,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明末這方面做的好的就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盧象升,他在總督宣府、大同時,專心囤田,每畝收一鍾(估計一鍾兩石到三石之間吧),一年就儲存了二十多萬石,更是練出宣大山數萬兵馬,這個囤田能力,讓丁毅都汗顏。

      崇禎當年還好好表揚了他,讓九邊向他學習。

      然而最後還是被崇禎賣給清兵,所練精兵也幾乎損傷殆盡。

      另一個做的好是孫傳庭,孫傳庭在陝西時,練兵囤田,練出一萬多秦兵,大敗高迎祥,今年因為耳聾請辭,崇禎不信也算了,還把他抓進牢里,一關就是三年。

      大明兩個最會囤田練兵的就這麼被崇禎搞掉。

      其他總兵無心囤田,囤啥田啊?上面自會有人派餉,等餉銀到了,咱們吃吃空餉,再收收好處,一年就幾萬幾十萬兩,何必花這麼大心思去囤田?

      所以丁毅經過天津和薊鎮後,看到當地荒蕪了如此多的糧田,心中也是大喜。

      「好好囤田,一年後肯定能豐收啊。」他對著徐敷奏等人喜道。

      眾將官紛紛點頭。

      但囤田說容易也不容易,前期耕牛準備,工具準備,水渠修理,全都要大量的投入。

      好在這次朝廷下了旨,讓當地巡撫總督配合,很多東西由朝廷出一部份,丁毅支持一部份,效率就慢慢起來了。

      丁毅花了點時間轉了轉薊鎮,召見了這邊九千兵馬的所有軍官。

      接著又轉到天津。

      薊鎮是大鎮,天津就沒這麼多兵,馬爌任天津總兵時,手下就四千多兵馬,朝廷在冊兵馬是八千,他等於吃了一半空餉,但他前任就是這樣,和他也無關,而且這時朝廷也發不滿這麼多餉。

      為了把位置讓給沈世魁,馬爌被移鎮甘肅,比原歷史提前兩年就去了甘肅。

      他走時,帶走自己的家丁和兩千精壯,留下約兩千老弱給沈世魁。

      沈世魁帶著三千多精銳到天津,隨行有劉宗河,賀國慶,等東江大將。

      天津遭受失災的比較輕,還有少量百姓,沈世魁收攏百姓,加上兩千老弱,開始囤田。

      所以他的兵馬沒徐敷奏多,還是三千多。

      丁毅看過天津之後,給他下了個指標,明年兵馬要練到六千,囤田要達五萬畝。

      所需所有東西,山東會支持。

      沈世魁一口答應。

      



    上一頁 ←    → 下一頁

    活人迴避逃婚33次:棄后帶娃不有個總裁非要娶我轉生眼中的火影世界神級兌換系統
    玄渾道章朕有子民千千萬都市神級高手超級微信天生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