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568章 大鑒爐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568章 大鑒爐字體大小: A+
     
      崇禎九年(1636年),滿清李永芳被剌身亡,進一步剌激了皇太極,他在盛京大開殺戒,斬殺了不少上次入關搶來的漢民,用來殺雞儆猴,給大明的細作們看看。

      這樣一來, 人員損失慘重,加上又被丁毅在義州打了一波,而此時他們國內糧價上漲,百姓生活艱難,皇太極終於決定,按原計劃,攻打朝鮮, 搶奪糧食和人口。

      歷史上他打朝鮮是很簡單的,想到之後馬上集兵就是。

      但這次有討厭的丁老鼠在, 所以皇太極決定好好布置一番。

      首先皇太極派多爾袞帶兵重新占領義州,要保證他們進退的線路,不被明軍截斷。

      這次皇太極下了死令,如果丁毅再來攻,只能守,誰敢出去迎戰,斬無赦。

      多爾袞隨軍帶去一萬民夫,瘋狂建設義州防線,又是同樣的挖坑和做碉堡,短短兩個月左右,就經營的固若金湯。

      他一邊讓多爾袞重新經營義州防線,一邊在國內派人去蒙古會盟,查戶口,編牛錄,抽調外藩蒙古兵出征。

      與此同時,朝鮮似乎也感覺到清國對他們的敵意,上次滿清打下義州, 派鰲拜駐守, 結果被丁毅打掉,丁毅走後,朝鮮也沒有派兵重新占領,基本等於放棄這個地方。

      果然,如朝鮮所料,沒多久,清兵又占了去。

      而且清國那邊傳來消息,要他們投降,不然就來攻打。

      朝鮮收到消息,一方面緊急向大明丁毅求援,國內也分化為金尚憲、洪翼漢為代表的主戰派和金鎏、崔鳴吉為代表的主和派,

      其中前者占絕大多數,以台諫官員為主,後者則以仁祖李倧反正功臣為主,兩派爭論不休。

      李倧起初偏向主戰派,後來在崔鳴吉的反覆勸諫下傾向「守和」,按照崔鳴吉的建議派遣譯官去清朝,溝通緩和雙邊關係,圖維持兄弟之國」的狀態。

      同時,他又按金尚憲的意思,派人去皮島,通知丁毅,大清國好像要打咱們了,因為你打了他們的義州,大兄弟,當初你可是說好的,唇亡齒寒,要幫咱們啊。

      十月,朝鮮入清的譯使朴仁范等所攜國書被皇太極拒絕接受,皇太極隨後對朝鮮下最後通牒,要求十一月二十五日前送來王子、大臣來更定和議,否則將「大舉東搶」。

      李倧對此痛苦地說:「欲為守御之備,則形勢如此;欲為羈縻之策,則名士輩皆日不可。賊來而已,將如之何?」表達了他既無力防備清軍入侵、又面臨斥和派(所謂「名士輩」)輿論壓力的進退兩難之境。

      最終,李倧頂住朝中斥和派的壓力,又派譯官朴蘭英出使清朝,但在朴蘭英北上途中,丙子之役就爆發了。

      這次因為丁毅打義州的事,和李永芳被剌的事,皇太極重修義州防線,晚了大概兩個月。

      原歷史皇太極是十二月一日出兵,這次拖到次年(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初才出兵。

      崇禎十年( 1637年)二月二日,皇太極命兵部貝勒岳托召集眾臣於篤恭殿,宣布將親征朝鮮,以懲其「敗盟逆命」之罪。

      他要求每牛錄各選騎兵15人、步兵10人、護軍7人、共甲32副,昂邦章京石廷柱所統漢軍每甲士1人箭50枝,甲12人,各備長槍1桿, 2牛錄備雲梯、挨牌各1副,並備齊各種器械及馬匹,攜半月行糧,於五日集合。

      二月五日,皇太極祭告天地、太廟,「告征朝鮮之由」,列舉了朝鮮在薩爾滸之戰時「助明來侵」、在遼瀋之戰後招誘遼民」、在丁卯之役後「屢敗盟誓「等罪

      狀,甚至丁毅攻義州時,都稱有朝鮮相助。

      幾番大罪控訴完,大清上下義憤填膺。

      二月九日,外藩蒙古的兵馬(主要是科爾沁部)趕到盛京會合,參與討伐朝鮮。皇太極安排鄭親王濟爾哈朗留守盛京,武英郡王阿濟格駐牛莊、安平貝勒杜度駐海州,多爾袞守義州,以防備明軍丁毅部,嚴令各城只能守,不能進攻,誰敢像鰲拜那樣主動進攻明軍,無論勝敗,立斬。

      同時令科爾沁部五千蒙軍來往於義州和海城之間,以防明軍。

      翌日,皇太極祭堂誓師,正式出發。

      ----

      丁毅回到皮島時,已經是十一月中,朝鮮的使者都來了半個月,天天到丁毅家門口等,急的不得了。

      丁毅接到朝鮮的告急書,這才想起來,原歷史上,皇太極就大概在這個時間打的朝鮮,因為他們國內又缺糧了。

      丁毅叫來使者,安慰他:「你放心,我丁毅說話算話,回去告訴你王,皮島即日發兵。」

      使者大喜。

      這些年丁毅在遼東遼南與後金連番大戰,戰無不勝,經過丁毅不著痕跡的宣傳,丁毅之名在朝鮮比明朝皇帝崇禎還要響亮。

      得到丁毅承諾使者非常振奮,再三感謝丁毅,並表示,明軍所需糧草,由他們供應。

      接著又問丁毅準備怎麼打?

      丁毅想了想,他是為朝鮮解圍,可不能和清兵拼命。

      他剛打了義州,皇太極正想找自己霉頭,自己要避避風頭。

      萬一再把皇太極打重了,崇禎可要喘過氣來的。

      李自成現在那邊不給力,丁毅指望明朝滅亡,還得靠皇太極。

      谷荷

      歷史上的農民軍也全靠皇太極,每次被明軍打的半死或要覆沒時,皇太極就入關,立馬又喘過氣。

      而丁毅現在的地盤和人口還太少。

      只有再好好經營幾年,大員也發展起來,人口破百萬後,差不多可以打團。

      「我將用水師把兵馬運至江華島,你讓你王死守漢城,到時我們的兵馬會從後面上岸,襲清兵後營,一舉破之。」

      使者記在心上,匆匆回朝鮮。

      丁毅等使者離開後,召集諸將議事,商議出兵朝鮮之事。

      有人覺的這麼冷的天出兵對東江火器兵不利,特別朝鮮那邊大雪天比較多,丁毅現在大部份還在用魯密銃,怕到時會影響擊發。

      但丁毅和諸將解釋,朝鮮必須要救,一定要幫。

      不說雙方簽了盟約,就朝鮮每年替東山運來大量的大木,糧米,還有購買東江鳥銃,火藥,鐵炮等,都必須要救。

      一旦被清兵攻破,東江會失去所有來自朝鮮的支援。

      阮文龍馬上向諸人匯報了下,僅去年和朝鮮的交易,就得到銀兩三十三萬,糧米三十萬石,各種適造大船的大木,五千根。

      所以朝鮮是絕不能放棄的。

      這樣上下很快達成一致,出兵朝鮮。

      雖然決定出兵,但出多少兵馬,打到什麼程度,也是眾人要好好商量的。

      打的重了,不利於丁毅的大計,打的輕了,也不划算。

      經過丁毅和諸將一番討論,最後決定出兵一萬二。

      抽陳有時21營,三司九局,肖永秋7營三個司九個局,何小車35營,九個局,另從旅順馬躍部抽來三個局,徐威部抽六個局(歸馬躍指揮),

      全軍合計統兵4400左右,槍盾兵5000餘人,另有炮兵1600,袁有才騎兵1000。

      隨行大將為陳有時,肖永秋,何小車,馬躍,袁有才。

      這次會防止大雪天,丁毅抽調全軍一千多杆燧發槍,都集中到何小車部。

      同時旅順這邊,也在加班加點,擴建火器工廠,爭取明年擴大產能。

      議定出兵後,丁毅一邊調派兵馬,準備物資,一邊回憶原歷史。

      他實在記不住原歷史什麼時候打的,清兵出了多少兵馬,但思來想去,皇太極最多也就好像出三四萬兵馬。

      以他現在一萬兵馬,防守戰是完沒問題,野戰的話,也能打,但儘量避免,以防重大傷亡。

      十一月下旬,李忠義請丁毅到長生島去。

      因為這幾年隨著丁毅地盤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原豬島匠作局已經不夠用了。

      為了加快燧發槍的製造,李忠義不得不建造更大的煉鋼爐。

      丁毅的燧發槍使用全鋼,需要大量的鐵料,更大更多的鐵爐,還有更多的人。

      這也是他為什麼自從燧發槍制出來後,裝備很慢的原因。

      打個比方。

      他們從日本和其他地方運來的鐵礦,先提煉鐵料,再五六煉成為熟鐵,然後以蘇鋼法,把生鐵和熟鐵放在坩堝中煉。

      當時明代的煉鋼技術已經算是領先世界,歐洲各國到18世紀才發明生鐵和熟鐵放在坩堝中煉的方法。

      因為丁毅用鋼多,需要把生鐵煉五六次為熟鐵,再來煉鋼。

      他以前的鐵爐都已經遠遠跟不上需求。

      最少他就五個爐子,有時生鐵六熟,大夥就等著熟鐵用,工匠們可以幾天沒事幹。

      後來隨著人多,鐵料多了,用鋼多了,丁毅和李忠義發現爐不夠用。

      為了擴產燧發槍,丁毅下令多建爐,寧可爐等人等料,不能讓工匠等鋼和鐵。

      於是這兩年,他們在長生島開建大爐。

      這個大爐,叫大鑒爐,也是明代官方最大的爐子了,每爐煉鐵可達八萬斤。

      為提升效率,每爐都有幾百工人在負責,有司爐者,掘鐵礦者,汲者,燒炭者,用騾馬運料者,上下運船的,各百人以上,每個爐子都有一套完整的運作系統,配備適量的工人,及大提高了效率。

      



    上一頁 ←    → 下一頁

    深淵主宰碎玉投珠重生之魔教教主嬌妻高高在上狂探
    一遇成婚:撿個總裁當老大神別分心網遊之全球在線都市血狼大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