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國將相» 第221章:魏國的出路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國將相 - 第221章:魏國的出路字體大小: A+
     
        秦國的消息很準確,魏國最近確實在鼓搗三晉同盟。

        曾幾何時,強盛的‘霸魏’從不考慮盟友,數十萬甲兵、二三十萬武卒,足以令諸國臣服,但如今不成了,不只是因為攻趙之戰、桂陵之戰、河西之戰、河東之戰等一系列的戰爭中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國力的持續衰弱。

        為何魏國國力會持續衰弱?

        在李郃的授意下,少梁以鉅子墨踐為首的‘前魏墨派’墨者正在研究探討這個問題,以便作為少梁的前車之鑒。

        魏國駐少梁使者惠施亦參與其中。

        他們通過辯論與研究發現,魏國其實在其國力的巔峰時期,就已漸漸偏離了前魏國名相李悝制定的種種法律,比如說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

        當年李悝在魏國主持變法時,魏國主張‘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掃除了大量尸位素餐、對國家毫無貢獻的舊貴族,使大量的田地掌握在國家手中,在此基礎上,才有四方人才投奔魏國,且魏武卒也隨之誕生。

        可隨著這些年魏王不斷地將土地賞賜給有功之士,賞賜給魏武卒,掌握在國家手中的土地已越來越少;相反,隨著魏國稱霸中原百年,當年被稱之為‘淫民’的那幫人,即不事生產、只知享樂的那幫人,又開始慢慢出現,甚至變多。

        魏王封賞的田邑漸漸不足以維持淫奢的生活這么辦?這些人不想辦法讓名下的田邑增收,而是采取了一個更簡單的辦法:田地的收入不足,那我想辦法多弄點田不就完了么?

        于是土地兼并現象出現,各地的貴族想盡辦法獲取田地,甚至為此不惜違背法令、強買強賣,昔日生活在令狐邑的狐氏、田氏、王氏等幾支氏族被迫西遷少梁,就是最佳的例子。

        當這些土地慢慢落入地方貴族手中時,名相李悝當年‘盡地利’的精耕細作,也就逐漸偏離了當初的道路,勤懇的農民失去了自己的田地,只能為貴族耕種獲取微薄的糊口之糧,耕種自然不會再有積極性,而各地貴族雖通過獲取大量田地而得以維持淫奢的生活,但損害的卻是魏國的根基。

        你說魏王或魏相公孫衍沒發現么?那不盡然,他們可能發現了,只是未必有魄力再來一次變法。

        畢竟當年李悝變法的時候,魏國的外部環境還是相當和平的,非但還未與韓、趙撕破臉皮,秦、齊兩國也沒有能力成為魏國的威脅,這才使得魏國搶先成為了中原霸主。

        可如今呢?不止秦、楚、齊三國日日夜夜盯著魏國,恨不得將魏國拖下霸主的位子,就連作為‘三晉’的韓趙兩國也對魏國恨之入骨,此時若魏國因為二次變法而出現動蕩,那保不定就是諸國聯手瓜分魏國的景象了。

        在這一點上,李郃很早就看出了魏國的弊端,因此他少梁從一開始就否決了‘賞賜田地’,改用將賞賜田地折算成糧收的俸祿制,寧可由國家財政來承擔耕種人口的開銷,也要確保土地、山林等資源掌握在國家手中,以便用計劃經濟的方式徹底推行‘精耕細作’。

        觀少梁近三年來迅猛的發展勢頭,可見李郃的主張是正確的。

        或許日后少梁會開放土地買賣,但遠不是現在。

        對比發展潛力巨大的少梁,魏國無疑正走在下坡路上,但不可否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魏國的體量,只要不犯大錯、不引起眾怒,即使是秦、齊、楚三國,暫時也無力徹底取代魏國,更別說魏國還想掙扎一下。

        三晉同盟,便是魏相公孫衍向魏王提出的建議。

        當前魏國在對外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思路,一個是去年惠施獻給瑕陽君,而后瑕陽君又獻給魏王的‘聯齊抗秦’——其實確切地說,應該是‘尊齊’、‘聯韓、梁’、‘抗秦’。

        這條策略其實分兩部分。

        一個是‘尊齊’,承認齊國在東方的地位,默許齊國在泗上十二諸侯國施加影響,以此換取齊國對魏國的支持,組建‘魏齊同盟’。

        第二個是‘聯韓梁’,即在‘魏齊同盟’這個大框架下,拉攏韓國、少梁組建一個以魏國為首的小聯盟。

        如此一來,待等他日魏國擊敗秦國之后再掉頭對付齊國,就相當于‘魏韓梁三國同盟’對抗‘齊衛宋以及泗上十二諸侯的同盟’。

        別看‘齊衛宋以及泗上十二諸侯的同盟’很唬人,其實這個聯盟水分相當大,哪怕是這個同盟中處于第二位的宋國,惠施認為也不見得是少梁的對手,衛國與泗上十二諸侯就更別說了。

        到時候韓梁兩國替魏國解決掉宋、衛與泗水十二諸侯,留下魏國與齊國單獨抗衡,齊國怎么贏?

        或許有人會說,惠施怎么將趙國給落下了?

        事實上惠施早前就預見了魏、趙和解,畢竟當時趙國已經不再是魏國的主要針對對象,而趙國也支撐不住繼續與魏國交戰,兩國的和解是必然的事,之所以沒有將趙國納入聯盟,就是考慮到韓國。

        說來有點拗口,惠施認為促成魏韓梁三國同盟的前提,是默許韓、趙、少梁三國結盟,否則絕無可能說服韓國助他魏國擊敗秦國。

        因此魏國不宜過于拉攏趙國,避免韓國感受到威脅——少梁則不在其列,畢竟少梁是韓國最穩固的盟國。

        換而言之,惠施看出促成三晉同盟不切實際,因此在韓、趙兩國之間選擇了韓國,且讓少梁取代了趙國的位置,有意組建一個‘小三晉同盟’。

        鑒于少梁的體量,‘小三晉同盟’自然不如真正的‘三晉同盟’強大,但若雙方真正較量起來,‘小三晉同盟’可未必會輸,對上‘秦楚同盟’或者‘齊衛宋以及泗上十二諸侯的同盟’,也毫不遜色。

        說實話,惠施的這個主張其實相當具有可操作性。

        但很可惜惠施是瑕陽君一派的人,魏相公孫衍既已與瑕陽君撕破臉皮,又怎么會采用惠施的主張?

        于是公孫衍又自己想出了一個‘聯三晉、抗秦齊’的外交思路。

        顧名思義,就是聯合韓國與趙國,組建三晉同盟,對抗秦國與齊國。

        說實話,這個思路遠不如惠施的主張有可行性,別說秦、齊、楚三國,就算是韓國也不會認同——除非韓國希望日后以‘韓梁同盟’去對抗‘魏趙同盟’。

        但沒辦法,為了維持在魏王心中的地位,公孫衍只能硬著頭皮去促成三晉同盟。

        三月上旬,自魏王與趙侯于漳水締結《漳水之盟》后返回大梁,公孫衍便獻上了‘聯三晉、抗秦齊’的策略。

        不得不說,這話可謂是說中了魏王的心坎。

        自從在河西、河東兩場戰爭中意識到他魏國已經不如巔峰時期那樣強盛后,魏王便退而求其次地考慮起了‘三晉同盟’的事,畢竟這事天下各國談論地太多了,以至于魏王也堅信,只要他能促成以他魏國為首的三晉同盟,那么他魏國恢復霸主時期的輝煌也就指日可待了。

        公孫衍這項遠不如惠施可行的策略,因此反而受到了魏王的采納。

        不過,如何說服趙國出兵相助魏國奪回河東呢?要知道魏趙兩國剛剛和解,再者趙國在先前的戰爭中元氣大傷,除非魏國許以重利,否則趙國如何會答應?

        在這件事上,不得不說公孫衍確實有水平,不愧能當上魏相,他給魏王出了一個主意:“許趙衛地。”

        言下之意,即將衛國之地許給趙國,默許趙國攻打衛國,以此換取趙國派兵相助。

        魏王先是一愣,隨即大喜。

        要知道衛國在上一場戰爭中背叛了魏國,魏王對其恨地咬牙切齒,但由于衛國投靠了齊國,他也不敢報復衛國,如今即許諾趙國衛地之便報復了衛國,這豈不是一舉兩得?

        欣喜之余,魏王又猶豫問道:“如何向齊國交代?”

        公孫衍笑著說道:“何須向齊國交代?衛,背主之國,我大魏看在齊國的面子上不予教訓,卻沒有理由去干涉趙國的兵事。再這,若齊、趙兩國因此失和,這豈不是對我大魏更為有利么?”

        “妙!”

        魏王撫掌稱贊,當即召集眾臣商量此事。

        很罕見地,在這件事上,素來與公孫衍不和的瑕陽君倒也沒有反對,默認了公孫衍那拿衛國利益去交換趙國支持的做法,但也沒有表示支持。

        他只是勸說魏王:“聯韓、趙不可行,不如聯韓、梁。”

        說白了,他還是堅持惠施的主張。

        可惜魏王癡迷于促成‘三晉同盟’的美好景象,沒有采納瑕陽君的建議,命公孫衍立刻出使趙國。

        十日不到,大抵是臨近三月下旬時,公孫衍抵達邯鄲。

        此時趙侯已因為長久的憂勞臥病在床,改由太子趙語接見公孫衍。

        說實話,鑒于魏趙兩國之前打了二年多的戰爭,且趙國還恥辱地被魏國打下了邯鄲,這位趙國儲君對公孫衍乃至魏國也沒什么好臉色,以前兩年的戰爭使趙國元氣大傷為理由,婉言拒絕了魏國的要求。

        畢竟他趙國雖然與魏國言和,卻也沒有要與秦國決裂的打算,豈能答應助魏國去攻打秦國?

        于是公孫衍就拋出了重餌:“……若趙國能予以援助,魏王承諾可以默許貴國占據衛地。”

        這一番話別說太子趙語心動了,就連臥病在床的趙侯也心動了。

        7017k



    上一頁 ←    → 下一頁

    快穿女配逆襲:男神請上最強醫仙神荒龍帝夜少的二婚新妻腹黑娘親帶球跑
    青蓮劍說無盡丹田異世界的美食家傾世絕寵:王妃,別惹火第一影后:重生之我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