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大國將相» 第34章:戰場磨礪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大國將相 - 第34章:戰場磨礪字體大小: A+
     

      “該死的戎人,他們也太吝嗇了,光叫咱們啃腌菜,就不能給幾塊肉么?”

      “你以為是在韋營啊?”

      “好像回韋營啊……”

      數日后的一天,十來名奇兵在什長韓延的帶領下,就那么漫無目的地游蕩在洛水西邊那片廣闊的平原上,嘴里不斷發著牢騷。

      聽著身背后眾人的抱怨聲,什長韓延也不在意,畢竟就連他也十分不滿河西戎國對他們的冷淡態度。

      好歹他們……好吧,李百將說了,他們只是趁著秦國攻打河西戎裝的這場戰爭來磨礪自身的,倒也沒必要被自己臉上貼金,硬說什么是來相助河西戎國的。

      忽然,一名奇兵抬手指著前方提醒道:“有秦卒!”

      韓延抬眼一瞧,旋即便看到正前方約一里左右的距離外,好似隱隱有一隊人。

      “嘿!看來又有魚要咬鉤了……”

      “這個距離……有點遠啊,再靠近點吧,我怕對面追一半就不追了。”

      隊伍中的奇兵們七嘴八舌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渾不在意遇到一隊秦軍。

      見此,韓延亦笑著說道:“那就再靠近點吧……都注意,別露出破綻。”

      “好咧。”

      眾奇兵紛紛應道。

      遠處的秦軍,看人數應該是一隊正在執行巡邏任務的士卒,要么就是斥候,人數約三、四十人,遠遠超過韓延這一行人。

      但韓延這一行人卻很大膽,他們仿佛沒有注意到迎面而來的秦軍,繼續朝前而去,直到彼此間只剩下數十丈距離,甚至于對面的秦軍已經發現了他們,朝他們快步奔來,韓延等人才表現地跟剛剛發現對方似的,故意表現出驚慌失措的一面。

      “秦軍!秦軍!”

      一名奇兵夸張地大叫,轉身就逃。

      韓延等人見此也轉身逃跑,時不時便回頭張望。

      倒不是怕被身后那隊秦軍趕上,相反,他們怕對方跑不過他們,索性不追了,那他們豈不是白費了工夫?

      那隊秦軍可不知韓延等人的良苦用心,見韓延等人畏懼地逃跑,大呼小叫著,緊追不舍,怕是已將韓延等人當成了隨意可以揉捏的羸弱敵卒,當成了即將到手的軍功,一路追著韓延等人,追入了遠處的一片森林。

      而在那片山林中,李郃與幾十名奇兵正在歇息,或倚著樹,或坐在樹旁,百無聊賴地等著誘餌將秦軍引來。

      忽然,眾人聽到林外傳來韓延咋呼的喊叫:“快、快追上了,快逃啊……”

      這中氣十足的喊聲,聽得李郃暗暗搖頭。

      好歹你裝地精疲力盡些啊,這中氣十足的喊聲算什么?

      “準備作戰!”

      李郃低聲喝道。

      一聲令下,許多奇兵立即爬上了附近的樹,用茂密的枝葉遮掩身體,而其余的奇兵則潛伏在樹木背后,明明有幾十人,卻沒有發出任何響動。

      不多時,韓延一行人便將那隊秦軍勾引到了樹林內,帶到了奇兵們的埋伏點。

      只見韓延裝出無力繼續逃跑的樣子,拔劍轉身,一臉悲憤地對其余幾名奇兵喊道:“弟兄們,跟他們拼了!”

      與他同隊擔任誘餌任務的幾名奇兵們忍著笑,一個個露出了十分夸張的憤慨之色,拔劍轉身,看似要與即將追上他們的秦軍做魚死網破的廝殺。

      見此,追上來的那幾十名秦軍露出了貪婪與喜悅之色。

      因為他們發現,眼前這支羸弱的敵卒小隊,不知什么緣故,居然人人都配有一把劍。

      相比較笨重的長戈,劍因為打造不易,那可是十分緊俏的,就眼前這幾名敵卒手中的劍,足夠他們回軍營換一大筆錢了。

      想到這里,這幾十名秦卒一臉貪婪與猙獰地圍住了韓延等人,誰也沒有發現,這附近的樹上都潛伏著殺機。

      突然,由什長吳恒帶頭,率先從樹上跳了下來,在跳下來的同時,手中的利劍瞄準了一名秦卒的背后。

      這仿佛是一個訊號,其他二十幾名潛伏在樹上的奇兵也紛紛躍下,手中的利劍各自瞄準了一名秦卒的后背。

      噗——

      噗——

      一連串利刃穿透身體的聲音幾乎在同時響起,只見在一轉眼之間,以吳恒為首的二十幾名奇兵,便各自暗殺了一名秦卒。

      攻防之勢在一瞬間轉換,原本準備圍殺韓延一行人的秦卒駭然地發現周圍多了二十幾名敵卒,且這二十幾名敵士卒,一現身就殺掉了他們不少人,甚至反過來將他們包圍在其中。

      “你、你們……”

      秦卒駭然地轉身,驚駭地看著突然現身的奇兵們。

      下一刻,他的胸腹就被一柄利刃貫穿,只見韓延一改之前驚慌恐懼的模樣,冷笑著對他說道:“方才追得挺緊啊……”

      “干掉他們!”

      已殺掉一名秦卒的吳恒在旁喝道。

      一聲令下,幾十名奇兵一同搶攻上前。

      由于樹林內的地形根本不利于秦卒們結陣御敵,再加上腹背受敵,僅僅數十息工夫,剩下的二十幾名秦軍就被奇兵們全部殺死,唯獨帶隊的秦卒憑著蠻力,用隨身攜帶的利劍逼退了兩名奇兵,一臉猙獰亡命向樹林跑。

      但很不幸,他逃跑的方向正是李郃在一旁觀戰的方向。

      “啊——!”

      只見那名孔武有力的秦卒大吼著拿手中的利劍劈下李郃,然而下一息卻被李郃一把抓住手腕,旋即一擊強有力的重拳打在那人胸前的甲胄上,但聽咔嚓一聲,那名秦卒猛地瞪大了眼睛,旋即就被李郃抓著手腕掄了起來,重重掄在一旁的樹上。

      那秦卒噗地一聲吐出一口血,隨后便一動不動了。

      “往哪逃不好,偏偏要往李百將所在的方向逃……”

      一名奇兵搖搖頭感慨著,走上前用利刃刺穿了那名秦卒的身體,完成了補刀。

      前后不到三分之一炷香的工夫,近四十名秦軍士卒,就被相同數量的奇兵所殺,而奇兵們甚至都沒有人負傷。

      盡管是占了偷襲的便宜,但也可見奇兵的單兵作戰能力,遠遠超過這些秦卒。

      在反復確認這些秦卒已盡數斃命后,參與此戰的奇兵們,包括擔任誘餌的韓延隊,整齊地在林中列隊,等待李郃的評價。

      沒有讓他們失望,李郃對他們此次的誘殺給予了高度的贊許:“很好,對比最初那回,你們所有人都大有長進……”

      聽到這話,大多數奇兵都露出高興之色,唯獨有幾名奇兵面露尷尬。

      因為李郃所說的‘最初那次’,就是說的他們,當時要不是李郃與其他奇兵及時出手,偷襲失敗的這幾人絕對要受重傷。

      當然這都是之前的事了,在經過了數日的磨煉后,奇兵們對于林中偷襲已經是十分擅長,哪怕沒有李郃在旁指揮,也能默契地相互配合殺死全部的敵人。

      隨后,一干奇兵們便開始打掃戰場,清理尸體。

      他們笑嘻嘻地把各自殺掉的秦軍身上的甲胄剝下來,準備清洗一番后去換錢。

      這是李郃近日來所制定的一條規矩:每一名奇兵都能擁有所繳獲的戰利品,不必上繳,但不許搶奪他人的戰利品,違者重罰。

      這條規定得到了奇兵們的普遍擁護,也是他們這幾日熱衷于獵殺秦卒的動力。

      隨后,那名帶隊的秦軍悍卒,也被殺掉他的奇兵剝下了甲胄,只見那名奇兵看著甲胄上那明晃晃的凹陷,嘖嘖說道:“好家伙,李百將這一拳,連甲胄都凹進去了,恐怕這人骨頭都被打碎了,怪不得當時一動不動……”

      “我看看我看看。”

      附近的奇兵們也來了興致,頓時圍了過來,議論紛紛。

      “嘖嘖嘖……”

      “想起來,我也曾挨過李百將一拳,看來當時李百將是收著力的……”

      “你這不廢話么?若李百將全力一拳,你小子還有命在?”

      “哈哈哈……”

      看著一群人在那七嘴八舌地議論,什長吳恒在旁催促道:“都別傻站在那了,趕緊把這些尸體燒了埋了!”

      一聽這話,眾奇兵們又忍不住嘆了口氣:“唉,又要刨坑了……”

      不錯,李郃允許這些奇兵保留各自戰利品的同時,還規定一件事,即每一名奇兵都有義務刨坑將殺死的敵卒掩埋,這既是尊重死者,也是為了防止發生瘟疫。

      畢竟在這個年代,瘟疫是遠比天災更可怕的人禍,一旦爆發,動輒死幾十萬、幾百萬人。

      雖然無法徹底杜絕此事,但李郃自忖這種可怕災禍最起碼不能在他與奇兵隊的手中發生。

      奇兵們對這規定頗有抱怨,畢竟他們殺個人可能只需幾個喝口水的工夫,但刨坑、燒尸、掩埋,卻需要他們花費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精力。

      不過鑒于李郃在奇兵隊中的威望日漸提高,奇兵們也愿意遵守這條在他們看來有些無法理解的規定。

      就在眾奇兵們忙著刨坑埋尸的時候,李郃將一干什長叫到了一起,皺著眉頭說道:“這連續幾日,至少殺了數百名秦軍的斥候與巡邏隊,我看秦軍也應該察覺到情況不對了,再者咱們的糧食也不多了,索性先回洛水長城那邊,協整一番,暫時避避風頭。”

      李應、狐豨、韓延等什長們連連點頭。

      當日,李郃便帶著奇兵隊,用那輛裝糧食的拉車載著眾多繳獲的甲胄與兵器,回到了正在仍在修建的洛水長城的北段。

      “李百將。”

      剛回到洛水長城北段,便有一位穿著草鞋與褐衣的墨家弟子看到了李郃等人,旋即面帶笑容地迎了上來。

      此人正是前幾日出聲制止戎國士卒的暴行時與李郃所結識的墨家鉅子,墨踐。

      



    上一頁 ←    → 下一頁

    師父又掉線了醫手遮天武器大師至尊毒妃:邪王滾一邊陰陽鬼術
    嬌妻在上:墨少,輕輕親極靈混沌決異能之紈?寧小閑御神錄蓋世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