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異域孤軍沉浮記» 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異域孤軍沉浮記 - 第44章 撤還是不撤(11)字體大小: A+
     

    “110特種部隊”確實英勇善戰,上寮一仗,打得老撾武裝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呂維英野心勃勃,想趁老撾內亂髮展隊伍,招兵買馬擴大地盤,然後當一回老撾霸主。不料老撾人對於這些讓緬甸政府傷透腦筋的漢人軍隊萬分忌憚,懷有高度戒心,一是利用,二是消滅。一年之後的1962年,老撾成立三方臨時民族團結政府,原先打得不可開交的左中右各派竟坐在一起握手言歡,把槍口一致對準了國民黨僱傭軍。僱傭軍遭遇三方聯合突襲,傷亡大半,呂維英心灰意冷,離隊逃亡,獨自去了泰國,在異國他鄉隱居二十多年。八十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古稀之年的呂維英毅然踏上歸程,在雲南昆明見到日思夜唸的親人和子女。1992年秋天,呂維英在昆明逝世,葬於著名的風景區筇竹寺玉案山,實現了葉落歸根的人生夙願。

    呂維英遠去後,張蘇泉帶領剩下的百十個人,突出重圍,渡過湄公河回到了金三角。他們先後投奔過段希文和李文煥,皆因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和重重矛盾,不得已又重返森林,過起野獸一般的流浪生活。他們隨時都得提高警惕,小心翼翼地躲避到處隱藏着的致命危險和敵人:緬兵、撣族武裝、佤軍、游擊隊、土司兵以及各種土匪。

    一個陰雨天氣,剛剛擺脫緬兵追擊的這支精疲力竭的小隊伍,在一處沒有地名的河谷遭遇了另一支人數更多的當地武裝包圍,形勢萬分危急。關鍵時刻,對方突然有人高喊張蘇泉的名字,原來那支隊伍的領袖不是別人,正是他從前的部下坤沙!於是張蘇泉率部下100多人(均是排連級軍官,具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加入了坤沙的販毒組織“撣邦革命軍”,並擔任參謀長,成爲坤沙的得力助手。外界合稱他們爲“二張”,又稱呼“撣邦革命軍”爲“張家軍”。幾年內張蘇泉幫助坤沙訓練出一支頗具戰鬥力的軍隊,逐步消滅、收編了金三角地區的其他販毒集團,一個震驚世界的毒品帝國就這樣誕生了。

    留在緬老叢林的段希文的第五軍還有4000餘人,李文煥的第三軍還有1000餘人。開始他們想在老撾北部建立根據地,但老撾軍方出動飛機、部隊進行攔截,三、五軍落荒而逃。段、李想重返緬北,但緬軍早已嚴陣以待,準備予以痛擊。

    此時的殘軍,痛失根據地,內部分裂,情報不靈,到處被動挨打,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殘軍中大部分人都成了家,拖兒帶女,因此部隊裏有一半人是婦女和兒童。此時的殘軍,與李國輝、李彌時代完全不同了,他們***的政治目的已經消亡,臺灣也不再是靠山;沒有國籍,沒有番號,沒有給養,失去了一切,爲了生存,到處流浪。他們身上唯一可以辨認的標記,那就是他們說漢話,用中文,是一羣漢人。

    失去和臺灣的聯繫,他們又重新淪爲浪跡天涯的孤軍。

    2.富臺計劃

    【富臺計劃】

    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手中緊握槍桿子,在戰爭的洗禮中,愈挫愈奮,愈戰愈勇。他們是金三角廣袤土地的霸主,像狼一樣嘯傲羣小,縱橫馳騁,爲所欲爲,逍遙自在。因此雖然屢遭各方的軍事打擊和國際輿論壓力,他們都不願撤臺。而且他們多是雲南人,家鄉就在金三角對面,更兼前有譚忠、李國輝、李彌幾位老長官返臺後的不幸遭遇,他們更不願撤臺。相比而言,留越殘軍被繳械,成爲刀俎上的魚肉,在集中營裏過着屈辱、非人的生活。故鄉既然回不去,他們對撤臺則望眼欲穿;遭遇不同,返臺對他們而言,無異於大解放。

    在1951年西方傳統節日聖誕節國民黨被軟禁的殘軍發起的聲勢浩大的絕食運動,終於使返臺計劃(臺灣稱“富臺計劃”)浮出水面。經多方努力,1953年5月14日,參謀總長周至柔上將電告黃傑:“留越****即全部船運臺灣歸國,第一批船15日出發。”返臺終於有了確切消息,不由人心振奮。

    接下來的幾個月,臺灣派出先遣人員來到富國島,運來大批的新制軍服,希望他們在臺灣上岸時保持令人尊敬的軍容,而不是看去像無人收留的難民。

    1953年5月23日,第一批前來接運的三艘軍艦到達越南陽東,頓時“度一日似三秋,盼一日如半夏”的國民黨殘軍官兵、眷屬們歡呼起來。黃傑在回憶文章中如是形容道:“清晨,海面的曉霧,又濃又厚,一片迷濛,看不出什麼動靜;但魚色的高空,卻給我帶來了一個天氣晴朗的預報,海里的波浪也太大,我的心頭,泛現出無言的喜悅。漸漸地,重重的曉霧消失了,旭日從陽東山背射出灼人的光芒,使碧透的海面平添無限瑰麗。驀然間,一聲尖銳的狂呼:‘船來了!’沙灘上的人羣,如蟻沸蜂屯一般,向東南角上擠去。這時,三艘登陸艇,迎着升起的朝陽,正對陽東港駛來……”

    撤軍由臺灣海軍派艦艇載運,共分七批次船運,到1953年6月22日(一說28日)結束。1949年12月13日,隨同黃傑進入越南的國民黨殘軍人數是32457人,三年半以後接運回臺的軍民,有30087人。因環境惡劣水土不適埋骨異域者近1000人,約1500人自願留越,散居越南、高棉(柬埔寨)各地,自由謀生。自此,他們在越南歷時3年零6個月的逃亡生活終於結束。

    就在黃傑的殘兵穿上新制軍服興高采烈、歡呼雀躍而又默默無聞地撤臺後不到半年,另一支國民黨殘軍在金三角異國的土地上,手持鋼槍,目光兇狠,踏着雄赳赳、氣昂昂的腳步,登上了返臺的飛機。當時各國記者對此事都進行了報道。

    留越殘軍去臺人員均在臺灣南部的高雄港上岸,該部隊後來整編爲海軍陸戰隊。眷屬則分別安置在臺北、臺中、臺南、左營、花蓮等新建的“富臺新村”。

    關於豫衡聯中,當時跟隨殘軍入越的約有300個師生,1953年返臺時,剩下的208個學生被送到員林實驗中學入學。內戰中被機器“絞”出來的多股國民黨殘軍、孤軍和整批撤出或零散逃出的難民,以及他們的孩子們,如涓涓細流,慢慢都匯入了員林實驗中學。

    至於中洲豫劇團,1953年該團隨國民黨殘軍部隊遷臺後,在海軍陸戰隊的支持下改名爲“飛馬豫劇隊”,後又改隸屬臺灣“教育部”,更名爲“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該豫劇團經常出外表演,培養了像臺灣豫劇皇后王海玲這樣一代又一代的藝人,深受各界高度肯定,可謂享譽島內外。

    自願留越的人員多是在當地謀生打工的人員。“我想在哪裏都一樣,當時這邊還是法國人管理,做工可以掙足夠的錢過日子了。”多年後留越最後一位老兵餘集年用含糊的廣西話說。他的妻子是祖籍潮州的華僑,是在打工過程中通過其他華僑介紹認識的,當時很快就要結婚,所以他決定和另外的1500多人留在越南。

    至於黃傑,則在越南處理善後事宜,四處登門造訪,表達感謝之意。走前,他向堤岸各僑團辭行,歡宴中即興賦詩,算是告別富國島歲月的心情寫照:

    去歲忘情曾爛醉,而今病胃怯杯多。

    中原自有重逢日,風雨南邦奈別何?

    離開越南之前,黃傑在富國島爲死去的官兵立下了一塊紀念碑,並親自題寫碑文:“***留越****病故紀念碑。”至今,這塊碑仍然矗立在富國島陽東的村莊裏。只是這塊碑前不再有人祭拜,周圍蓋滿了民房,碑下堆滿了垃圾。

    1953年7月3日,黃傑善後事宜處理完畢,離開西貢返回臺灣,是年8月出任“臺北衛戍司令”,並被授予陸軍二級上將。1954年7月調任“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1957年7月,改任“臺灣‘總統’府參軍長”,得以隨侍“總統”,參與機密。1958年8月任“臺灣警備總司令”。1960年晉升爲陸軍一級上將。1962年12月調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任職6年多。任內頗有建樹:開闢修建南橫、曾文水庫,澎湖跨海大橋,頗受讚譽。1969年任臺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防部’長”。1972年辭去現職,被聘任爲臺灣“‘總統’府戰略顧問”。自1962年起,連任國民黨中央常委。1995年去世,享年93歲。

    黃傑返臺後,一些重要機要幕僚也隨着他平步青雲,活躍於臺灣政、軍、警各界中。

    【60年代的鬧劇】

    留越國民黨殘軍體面地返臺,結束了在越南屈辱的歷史,但也徹底毀滅了蔣介石企圖利用留越殘軍***的希望。尤其是當金三角柳元麟的殘軍也隨之撤臺後,老蔣更是心如死灰。但時間進入60年代,老蔣又死灰復燃,看到了希望。

    肯尼迪時期,國民黨當局多次向華盛頓提出要求向大陸發動直接軍事進攻,但是美國僅容忍其在一定限度內對大陸進行小規模的偵襲竄擾。於是,蔣介石在暗地裏緊鑼密鼓地籌劃起新的“****”計劃。

    1961年4月1日,臺灣軍方成立“國光作業室”,開始避開美國單獨擬訂“自立”“***”的作戰計劃。其間,蔣介石於1963年5月2日提出開戰指導,親自指示參謀研擬如何先炮擊大陸3天到4天后,誘發大陸對臺灣進行炮戰。然後,國民黨再向世界宣佈大陸“對臺挑釁”,接着是空軍反制作戰,數日後展開登陸戰。但蔣介石這一指示在該年5月30日被臺“國防部”參謀推翻。

    1964年2月下旬,國民黨當局先後向華盛頓提出如下建議:第一,由美國牽頭組建美國、韓國、南越和臺灣的“四國同盟”;其次,如果美國不贊成參與“四國同盟”,可由韓國、南越和臺灣三方締結“盟約”……美國明白蔣介石此舉實際是想爲“***”做準備。因此,白宮以“東南亞條約組織”(SEATO)及其相關“協定”已足以滿足東南亞的防禦要求爲由拒絕了組建“四國同盟”的建議。

    此舉未成,臺灣當局於1964年3月直接向美國提出將在海南島採取軍事行動,說倘若美國對北越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在海南的力量將對美構成重大威脅,因此必須先下手爲強,並要求美國給予海空軍和後勤支持。但是,當國民黨當局將行動計劃提交給美臺軍事協商機構“藍獅”委員會時,卻遭到拒絕。

    取道越南由於沒有獲得美國的支持,臺灣當局則暗地裏自主加強和東南亞“****勢力”聯繫的努力。1964年4月19日,老撾右派將領庫普拉西斯?阿貝發動軍事政變,聲稱其政權得到臺灣、越南和泰國等的支持。美國獲知消息後,立即警告國民黨當局,要求其馬上停止在老撾的行動。

    國民黨當局矢口否認曾經支持過阿貝集團。然而,臺灣的報紙卻一直在鼓譟:“****入越作戰將可能開闢第二條****道路。”《徵信新聞報》5月7日發表題爲《****入越作戰問題》的社論說:中南半島與東南大陸接壤,地理形勢複雜,且爲一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對於國民黨軍之“****”具有極爲優越的羣衆條件。

    六十年代越南戰爭爆發,美國中央情報局試圖祕密僱傭(收編)驍勇善戰的金三角國民黨殘軍到越南戰場作戰,遭到堅決拒絕。1964年下半年隨着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的不斷升級,華盛頓對臺灣當局在東南亞的動態保持高度警惕,以防止國民黨對局面的攪擾而引起的干涉。《紐約時報》5月13日報道,美國陸軍突擊隊正在臺灣的深山老林中祕密訓練國民黨特種部隊,並猜測這些經過挑選的突擊隊員可能將被偷偷送到中國大陸。美國務院立即於當天發表聲明加以澄清,美國在臺軍事人員幫助國民黨訓練軍隊的目的僅是爲了“保衛”臺灣。

    約翰遜政府在反對國民黨“進攻大陸”這一問題的立場上與其前任並無二致。在根本目標針鋒相對的情況下,“取道越南***”不可避免地淪爲歷史鬧劇。



    上一頁 ←    → 下一頁

    海賊之最惡新星極品上門女婿我當道士那些年滄元圖大明帝國日不落
    帝道獨尊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重生校園女神:明少,太最強仙府升級系統妾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