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春閨記事» 第226節 請帖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春閨記事 - 第226節 請帖字體大小: A+
     

    魏舉人和樑瑞的病十天後才徹底好。 壹?書?庫

    向公公也特意帶了謝禮到顧家道謝。

    他很少出宮門,一年也出不來兩三次,自然在望族之間引來了不少的話題。

    老爺子也聽了顧瑾之的建議,將藥鋪做了調整。

    每日除了急診,只看十位病患。

    城裏有宵禁,一更鼓之後、五更鼓響之前,都不能在街上行走,所以沒有出現通宵排隊的情況。

    不過,五更過後,立馬就會有病患登門。

    老爺子就每日五更鼓之前起牀,等更鼓一響就開門,不想讓病患餐風宿露。

    等顧瑾之趕到的時候,十個病患都看完了。

    天色未亮,鋪子下板又上板。

    基本上就沒顧瑾之什麼事。

    她就隔三天再去一趟鋪子,在那裏住一晚。第二天陪着老爺子問診,學習老爺子的開方用藥之法。

    其實兩個月以來,老爺子已經傾囊相授,顧瑾之將他的醫術學了九成。現在,不過是補補課,鞏固下基礎。

    餘下的時候,她就在家裏。

    中秋的日子越來越近,顧瑾之和兩個弟弟的生日又要到了。

    顧瑾之今年滿十四歲整。

    小十和小十一滿週歲。

    去年因爲安南國出事,沒有替顧瑾之過生日,宋盼兒心裏總覺虧欠孩子的。今年是定要熱鬧一場的。

    她早就去親朋好友下了帖子。

    顧延臻便在一旁嘀咕:“那日是中秋,誰家裏不用過節?來了耽誤人家團聚。不來又得罪你……”

    宋盼兒瞪他。

    他只得乖乖閉嘴。

    顧瑾之便在一旁笑得不行。

    小十和小十一的乳孃抱了孩子來玩。

    小十已經會走路了,悶聲不響的。他哪怕是餓了,也很少哭,像個悶葫蘆;小十一則太愛哭了,瘦瘦的,可憐兮兮。

    孩子太小,臟腑嬌嫩,不能用藥調理,只能順着他們自己生長。顧瑾之和宋盼兒也沒少替十一擔心。

    “在我肚子裏的時候,是不是好東西都給了瑥哥兒?”宋盼兒抱着小十一珹哥兒。看着扶了乳孃的手蹣跚學步的小十。對身邊的人。

    衆人都笑。

    “纔多大啊?”宋媽媽對宋盼兒這種態度不滿,笑着道,“有的孩子一歲半才學着走路。咱們瑥哥兒走得早,這是好事。怎能非要將珹哥兒比一比?”

    顧瑾之就哈哈笑。

    她從乳孃手裏接過瑥哥兒。牽着他的手。慢慢帶着他走。

    小十走在很順暢。

    小十一依舊在宋盼兒的懷裏,安靜看着,似乎不明所以。

    等琇哥兒和煊哥兒下了學。兩人又分別抱了小十和小十一,在屋子裏又笑又鬧的。

    宋盼兒在花廳裏安排中秋節的事宜,聽到這邊的動靜,特意叫了慕青來說:別折騰孩子了……

    琇哥兒就不敢了,忙把小十交給了顧瑾之。

    顧延臻悠閒坐在一旁喝茶。

    他問顧瑾之:“中秋節之前,王爺能回來嗎?”

    今日才八月初十。

    朱仲鈞和林翊、顧辰之是八月初一離開京師去河南藥市的。

    “不知道啊。”顧瑾之道,“按理說,來回得半個月。不過,明知十五是中秋節,又是我的生辰,他們路上應該會趕快的……”

    顧延臻點點頭。

    到了八月十一,宋盼兒的請柬就全部下了。

    稍微有點交情的,她都請了,這是準備大熱鬧一場。

    當天中午,大部分人家就寫了回帖,答應那日會到場。

    大家知道是未來的廬陽王妃生辰,乃是太后的準兒媳婦,豈有敢不捧場的?基本上沒有拒絕的。

    宋盼兒就很高興。

    不過,當天下午,顧家也收到了別家的請帖,是章和侯譚家。

    章和侯譚家的老祖宗,是八月十四的大壽。

    去年那位老祖宗六十六大壽,壽禮都預備下了,結果出了安南國那麼回事,就耽誤下來,沒辦。

    今天等於補辦去年的。

    這一年,顧家在京裏的名聲逐漸顯赫,地位也逐漸提高。和宋盼兒來往,那些高門大戶不再視爲自降身份,反而是榮耀。

    請宋盼兒的人也越來越多。

    一般能推的,宋盼兒都推了,只送禮,人卻不去。

    這次意外收到了譚家的請帖,宋盼兒愣了愣。

    章和侯譚家,那是京城第一世家。

    皇帝的先皇后,就是譚家的大小姐;如今宮裏沒有皇后,地位最高的譚貴妃,也是譚家的;長皇子也是譚家的外甥。

    夏首輔是譚老侯爺的人。

    朝中一大半的文官,都是譚老侯爺的門生。

    他不在朝廷,可依舊能掌控朝中局勢。

    這樣的門第,顧家是得罪不起的。

    “幹嘛請咱們?”宋盼兒拿着請帖,心裏非常明白,卻還是說了這麼一句,有點抱怨之意。

    她忙着辦中秋節的宴會,分身乏術。

    可譚家又得罪不起,做壽的又是老祖宗,不管用哪一方面,推辭都顯得太過於狂妄。

    顧瑾之和宋媽媽、丫鬟們都沒有接話。

    宋盼兒便將請帖給顧瑾之,問她:“也請了你。去不去?”

    “去吧。”顧瑾之道,“他們家是老祖宗做壽,不去顯得咱們輕浮。要是其他喜事,推了就推了。”

    老祖宗的壽宴,應該給面子。

    宋盼兒點點頭。

    下午的時候,她給譚家回覆了。

    “順便把咱們家請帖也送了去……”宋盼兒笑着道。

    她原本和譚家沒有來往,就沒打算聽譚家的人。

    如今譚家先遞了音兒。宋盼兒就不好不請了。

    譚家那邊也很快給了回覆,說顧家的宴會,他們定會來。

    “……譚家門第深。”宋盼兒對顧瑾之道,“咱們不能兩眼一抹黑,什麼也不知道。你去問問你大伯母,去譚家做客有什麼要忌諱的。我這裏走不開……”

    顧瑾之道是。

    她準備出門,二門上的丫鬟突然進來說,老宅那邊來客了。

    宋盼兒微訝,繼而笑道:“是你大伯母來了吧?真是心意相通……”然後又小丫頭,“是大夫人來了嗎?”

    “不是。是三少爺來了……”小丫鬟道。

    宋盼兒頓時大喜。猜測着問:“你三哥這個時候來。不會是你三嫂真的懷了吧?快請進來。”

    小丫鬟道是,出去吩咐。

    片刻之後,顧晴之快步跑了進來,臉上有壓抑不住的喜悅。

    他給宋盼兒行禮。然後開門見山對顧瑾之道:“七妹。你去給你三嫂瞧瞧。她怕是有了身孕……”

    宋盼兒和顧瑾之便知道他們猜對了。

    “我也要去瞧瞧。”宋盼兒將手裏的事都交給了宋媽媽和海棠,帶着顧瑾之出門,去了老宅。

    她也很高興。

    三奶奶夏氏進門。已經一年多了。

    到了老宅,顧晴之對宋盼兒和顧瑾之道:“三嬸和七妹直接去我那院子吧。大伯母和大嫂一早便再那裏陪着了……”

    讓宋盼兒不用專門繞去正院給大夫人問安。

    宋盼兒笑了笑,說了句好,由顧晴之帶路,去了他的院子。

    大夫人、二夫人、大奶奶林蔓菁、五姑娘顧珀之都在。

    大奶奶林蔓菁挺着大肚子,人豐腴了很多。

    三奶奶則坐在牀上,雖然高興,卻沒有確定,神色忐忑。

    大夫人同樣喜歡。

    只有二夫人,臉色不明。她極力想裝作高興,偏偏又裝不出來,表情有點僵硬。

    看到顧瑾之進來,大夫人忙把牀邊的位置,讓給了顧瑾之。

    顧瑾之見大家都着急,就沒顧上先行禮,徑直坐到了三嫂的牀邊,替她診脈。

    她的脈象滑而有力,是喜脈。

    “恭喜三嫂,的確是喜脈。”顧瑾之診斷之後,對三奶奶道。

    三奶奶眼底的忐忑盡斂,高興就浮了上來。

    頓時,滿屋子歡喜。

    顧晴之眼睛卻有點澀,他尷尬撇過臉,抹了抹眼角的淚光。

    他的舉動被五姑娘看在眼裏,忍不住笑着打趣他:“三哥哭了!”

    顧晴之更加尷尬,一時間恨不能尋個洞鑽了進去。

    衆人鬨笑。

    笑聲裏,都帶着喜悅。

    顧晴之乾咳一聲,轉身出了內室。

    “瞧他喜歡的!”大夫人對衆人道,“當初蔓菁懷惜姐兒,也是折騰了兩年,我也沒見辰哥兒哭。足見,咱們晴哥兒最疼媳婦孩子。平日裏不言不語,都在心裏呢!”

    三奶奶心裏似灌了蜜,臉上卻發燒,羞紅了一片。

    看了一回三奶奶,確定了她身子健康,胎兒安穩,衆人便起身告辭了。

    宋盼兒趁機問了大夫人譚家的事。

    大夫人對譚家還算熟悉,就事無鉅細的告訴了宋盼兒。

    宋盼兒一一記下,又和顧瑾之回了家。

    等她們娘倆到家的時候,慕青在二門口等她們。

    “出了什麼事?”宋盼兒微訝。

    “王爺回來了,到處找姑娘呢。奴婢們說姑娘去了老宅,王爺非要去。海棠姐姐哄着他,奴婢就來迎迎……”慕青笑道。

    回來得挺快的。

    顧瑾之笑了笑,和母親一起快步進了內院。

    朱仲鈞坐在炕上,神色不虞。

    丫鬟們拿着糕點哄他。

    看到顧瑾之進來,他猛然從炕上跳起來,鞋也沒穿就拉住了顧瑾之的手:“小七,小七我回來了!”

    逗得大家都笑。

    顧瑾之也忍不住笑。

    “挺快的。”顧瑾之笑道,“大哥和林先生呢,他們也回來了吧?”

    朱仲鈞眼底就有陰霾一閃而過。他對顧瑾之一見面就先問其他男人很是不滿。

    “嗯,都回來了。他們去了鋪子。”朱仲鈞依舊裝傻子,回答着顧瑾之的話,“我們趕回來過中秋節!”

    **(未完待續……)



    上一頁 ←    → 下一頁

    仙王的日常生活抗日之特戰兵王聖墟邪王嗜寵:鬼醫狂妃快穿女配逆襲:男神請上
    最強醫仙神荒龍帝夜少的二婚新妻腹黑娘親帶球跑青蓮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