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漢末召虎» 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漢末召虎 - 第七百零五章 定製字體大小: A+
     

    張遼與幾個軍師議罷涼州與河北之事,荀彧和幾個軍師暫時沒有其他建議,只看向張遼,如今天子被曹操、劉備和於毒挾持東行,朝廷名存實亡,張遼又加封晉公,雖然暫時不建國,但麾下機構肯定要做調整,否則政令無法通達。

    這個問題他其實很早以前就考慮過,最近這一段時間在廬江養傷,更是細細進行了琢磨,本來打算過一段時間回雒陽召集荀彧等人商議,如今他們來的倒是正好。

    張遼沉吟了下,很是直白的道:「今天子東去,朝廷不存,我為晉公,雖不建國,政事卻不能耽誤,政體須有分划。如何分划,我有一言在前,權力絕對集中,必致腐化,於上不利,於官不利,於民不利。此前政令皆出尚書台,如今卻要稍作分化。」

    此前尚書令權力極大,如果不算權臣的話,完全相當於一個丞相了。

    聽了張遼所言,其他人不語,荀彧面露贊同之色,躬身道:「權力絕對集中,必致腐化,主公此言,深得為政之要,彧贊同主公之言,分划尚書台。」

    張遼臉上露出笑容,他知道荀彧素來公正允和,絕少私心,所以直接將自己的意圖說出來,果然得到了荀彧的贊同,換做其他人,恐怕還有什麼想法。

    他接著道:「從今往後,吾麾下設三省六部,未建國之前,且稱之為三司六曹。」

    荀彧等人聞言皆是一震,只從一個三省六部,他們就知道張遼這次必然是有較大的動作,當即認真聆聽。

    而張遼也說的很慢:「三省為尚書省、中書省、監察省,只對本公負責。

    尚書省主外,總覽政務,設尚書令、左右僕射,以及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侍郎。

    中書省主內,掌機要,主建言、決策、審議與擬令,設中書令、侍中、議郎,平日顧問應對。

    監察省顧名思義,主巡按監察,設監察令,下設三司使,分別監察百官、司法、鹽鐵諸稅,彈劾失職、瀆職與不法。」

    張遼頓了頓,又道:「平日三司在職責範圍內各行其職,只向本公報備便可,遇到重大事務,三司令皆可向本公提議,召集閣會共議,參議者為尚書令、左右僕射、中書令、侍中、監察令、三司使。」

    至此,張遼算是將他這一段時間琢磨的機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反覆權衡,何況他還是個外行。

    而且他這個也叫作三省六部,但除了六部外,三省實際上與歷史上後來發展的三省並不相同。

    歷史上的三省是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尚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重要政令,中書省為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門下省為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

    如今張遼將門下省和中書省合二為一,將監察提格,放到了與尚書省和中書省同等位置。

    因為歷史已經證明,歷史上那個三省六部也不是那麼靠譜,而且容易造成推諉扯皮,效率低下。

    從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演變,歷史上始於曹操。

    東漢最大的權力機構是尚書台,統領百官政事,但在體制上仍然屬於少府序列,屬於內廷機構,曹操擔任丞相后,先將尚書台吏部曹、選部曹等尚書諸曹列為丞相屬官,將尚書從內朝轉為外朝官署,這是尚書省建立的開端。

    曹操進位魏公之時,尚書令荀彧反對,讓曹操對尚書台的權力起了忌憚之心,隨後在進位魏王時,曹操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對尚書台的權力第一次進行了約束和分割。

    到了曹丕繼位時,認為尚書諸曹權力過大,遂以曹操設立的秘書令為基礎設了中書省,掌管機要,起草和發布詔令。

    到了三國後期,魏蜀吳皇帝的侍從機構地位不斷提高,西晉時,侍從機構正式成為門下省,南北朝時門下省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權機構的重心。

    隋唐時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

    隋朝建立后,正式設立三省六部,名義上有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五省,實際上秘書省類似於後來的館閣,掌管圖書、編修國史,內侍省則是一個專門的宦官機構,真正主持中央政權的就是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三省互相牽制,共同向皇帝負責。三高官官均為相職,同時,三公、三師也參預朝政,也是宰相。

    到了唐朝,三省制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轉變。這基於兩個原因,一是三省分權,勢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而是皇帝為了控制相權,逐漸將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以及左右僕射這些宰相職務進行虛置並不斷減少,而使用一些資歷較輕的官員參為「同中書門下二品」,以品級低的官員來實際行使宰相的權力,由於沒有宰相崇高的體制,所以便於控制。

    從唐高宗時,三省逐步合署議事、辦公,三省職能也逐漸趨向混同合一,自武德年間開始,中書、門下集議於政事堂,政事堂設於門下省。唐高宗永淳年間,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乃徙政事堂於中書省,自此確立了中書省的中心地位。開元十一年,中書令張說奏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其後分列吏、樞機、兵、戶、刑禮五房。自此,中書門下正式成為宰相的辦事機構,尚書省有名無實。

    到了五代之時,由於連年征戰,三省形同虛設,政事多由皇帝特派使臣辦理,成為宋代以差遣為正官的開始。

    到了宋代,雖然三省名義始終存在,但是已經混同為一省。同時由於樞密院、三司的設立,宰相的軍權、財權被剝奪,三省制度名存實亡。

    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

    明初不設中書令,仍以中書省統六部,長官稱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誅胡惟庸,廢丞相,撤銷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至此,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徹底廢止。

    清沿明制,以六部尚書任天下事,其上先後有議政王大臣會議、上書房、軍機處。

    所以真正的三省六部制實際上實行的時間很短,張遼的這個三省六部制實際上是二省加一個監察。

    在張遼看來,作為上位者,不必事事親力親為,但有幾個權力一定要抓緊,否則就要出事。

    這幾個權力分別是軍權、財權、人事權和決策權,軍權張遼始終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而且他將來也會給後人下祖制,軍權任何時候都不要放開。

    其他幾個權力,張遼就通過制衡來掌控了,決策是通過著急三高官官召開閣會來實現,至於財權、人事權,他不用牢牢抓在手裡,只通過監察的手段來扶正即可。

    明確了核心機構,接下來就是人事任命了,尤其是三高官官的任命極為重要,關係著這個機構能不能在起步初期較好的推行下去,形成定製。

    「文若,尚書令依舊由汝擔任,汝任事,吾放心。」張遼道。

    尚書令毫無疑問,還是荀彧。

    荀彧這幾年總攬政事,忠心而有能力,張遼放心的很。



    上一頁 ←    → 下一頁

    美食供應商我有超體U盤請你留在我身邊塵骨海賊之最強附身
    文明之萬界領主龍皇武神最強的系統 迪奧先生重生空間:首長的軍醫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