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國士» 473.第473章 濟南戰場的三架馬車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國士 - 473.第473章 濟南戰場的三架馬車字體大小: A+
     

    局勢的發展,建奴在黃河以北的軍事行動猶如疾風暴雨一般,忽爾京畿,忽爾河北,如今又襲到山東。整個大明朝就如同光著頭站在曠野中的孩子,在這種打擊中震顫了,喘不過氣了。

    接連幾場大敗,損兵折將。尤其是孫承宗和盧象升的以身殉國,一個前內閣首輔帝王師,一個督師的陣亡,更是開了明朝和建州開戰以來的先河。

    如今,山東濟南也是岌岌可危。或許,大明朝將迎來一座省會城市的陷落。這種打擊,更是讓朝野輿論,讓長居深宮,對世事人情一無所知卻銳意進取的天子無法承受。

    也如此,朝廷一道接一道旨意下來,勒令關寧、宣大和洪承疇的陝軍儘快帶兵入魯,解濟南之圍。

    但遠在北京的崇禎卻有不知道,陝軍雖然如已經退出明軍作戰序列湮沒於歷史塵埃中的天雄軍一樣,乃是大明朝最能打的部隊。可他們這幾年同農民軍打得艱苦,又遠道而來,一刻也得不到休整,軍心士氣已然疲乏。如今,大隊軍馬尚布置在京城宛平、蘆溝橋一帶,遠水救了近火。

    要想解濟南之圍,還得靠關寧和宣大兩軍。

    問題是,宣大軍經過兩次分兵,經過臨陣換將之後,新任總督陳新甲不能服眾。再加上盧象升以身殉國,眾人都心中悲憤,軍心已然不穩。再加上兵力薄弱,這樣的部隊又如何是十萬建奴主力的對手。只能在旁邊敲敲邊鼓,裝個樣子。

    所以,這一戰要想打得像模像樣,還得靠關寧軍。

    關寧軍到現在不但基本保持完整,且還有後勤補給源源不絕而來,表面上看來,實力不減反增。

    但現在關寧軍的問題好象更加嚴重,盧像升殉國的賈庄之戰時,關寧軍距離天雄軍不過五十里,若是全力來援,快馬突進,兩三個時辰就能趕到戰場。只可惜,高起潛同盧象升、楊延麟有不協,關寧軍諸部畏帝如虎,為了保全自己,竟坐視天雄軍全軍覆沒。其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行徑,實是令人髮指。

    所謂報應來得極快,當日,多爾袞多鐸挾大勝之勢,帶兵直趨雞澤,關寧軍未發一箭,再次崩潰。幾萬人馬,一日之內竟潰逃上百里。

    這一戰輸得實在太慘,高起潛畏懼國法,竟將盧象升的死訊隱匿不報。楊嗣昌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先是想誣陷盧象升遇敵退卻不戰的罪名,後來有懷疑他是否真的以身殉國了,派人驗視。

    還好有楊延麟帶人在戰場上尋到盧象升的遺體,再加上順德知府於穎據實上報朝廷,這才弄清楚這一戰的實情。

    消息一傳回京城,朝廷一片大嘩,這一戰還真是前所未有的慘敗。

    崇禎皇帝為人異常精明,很自然地就知道這一仗的責任在楊嗣昌和高起潛身上。不過,這兩人都是他最最親信之人,又是自己一手提拔到高位上的。他又是一個好面子的人,就保持了沉默,並沒有處分這兩人。

    而且,在他看來,現在也沒辦法招高起潛回京。

    高起潛畢竟帶關寧軍有一段時間,同軍中將士磨合得極好。如今,朝廷的軍事首要任務是解濟南之圍。現在再換人,只怕又要重蹈當初以陳新甲代替盧象升的覆轍。

    即便如此,高起潛的無能還是讓皇帝大為失望。他也知道,單靠此人,這濟南之圍還真就解不了。

    於是,高起潛在一剎間失去了節制關寧薊鎮諸軍的權力,變成一個純粹的監軍。皇帝聖旨上雖然對高起潛和關寧諸將溫言撫慰。但所有人都知道,高起潛這次是大失聖望,他和自己在軍中扶植的力量已經遭到失敗。這個司禮監首席秉筆、御馬監管事牌子,內相中少有的知兵之人的前程只怕要走到盡頭了。未來他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誰也不猜不出來。

    其實,大明朝邊軍與建州交戰,丟城失地也是常態。對於統軍主帥的敗績,朝廷的容忍度還是很高的。即便盧象升的死和他有莫大關係,可這也沒什麼打緊。

    問題是,關寧軍連續兩場不戰而潰,而盧象升卻力戰而亡,天雄軍麾下寧鄉軍卻連續打了兩場漂亮的大勝仗,相比之下,高起潛就顯得如此地不堪和卑劣。

    高起潛大約也知道自己有大麻煩了,得到解濟南之圍的命令之後,一反常態地督促關寧諸軍不要命地朝山東趕來,到如今,已經完整成建制地到了地頭。

    就在這個時候,陝西三邊總制洪承疇到了德州,手握尚方寶劍,以德州為中軍行轅,主持對敵作戰事。

    在魯各軍主將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立即動身趕去德州和新任軍事主官見面。

    孫元也不例外,大戰在即,也不是他傷心之時。收拾好心情之後,立即隨大學士劉宇亮一道,帶著黃佑和幾個護衛披星戴月動身。

    自從劉宇亮將行轅設在寧鄉軍之後,孫元好象轉了運。有這個可以直接上達天聽的閣老在身邊,寧鄉軍中但凡有一點功勞,都會被老劉頭誇大十倍,以八百里急遞送往京城。

    很快,泊頭鎮大捷就得到了朝廷的認可,有聖旨下來了。孫元終於得到升職,他的武勛從從三品的輕車都尉升為正三品的上輕車都尉,軍中有功將士也得到了封賞。

    聖旨中,崇禎皇帝對劉宇亮和孫元大加讚賞,勉勵二人今後要奮勇殺敵,為國家出力云云。

    最後,皇帝還賜給孫元一套兵器,刀槍斧鉞十八般兵器都齊全了。不過,其中還有一物叫孫元大惑不解,卻是一口銅涮鍋。

    見孫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前來頒旨的太監才小聲說:「萬歲爺說了,孫將軍你雖然是樊儈再世,可這天寒地凍的老吃生肉卻是不妥,須防備傷了身子。就賜下這口涮鍋,命將軍熱食。」

    孫元瞠目結舌,又氣憤難平:誰他娘造謠說我孫元是吃生肉的蠻夷了,這不是毀我名節嗎?

    後來,劉宇亮才提醒孫元。孫元這才想起自己以前在寧鄉所做千戶將軍的時候,因為江蘇一地靠近大海。這個時代的黃海還沒有受到任何工業污染,海鮮也是異常鮮美。他尤其喜歡生蚝和海膽,這兩東西一般都是生吃的。後來到渤海所的時候,實在是讒了,就叫人去天津衛購買,估計自己吃生肉的名聲就是這麼傳開來的。

    看到孫元氣憤的模樣,劉宇亮忍不住撫摩著頜下鬍鬚哈哈大笑。老劉這幾日也異常開心,他雖然沒有得到爵位和皇帝賞賜,可自己的名字卻被錄入邸報,頒發天下。如今,可謂天下人都知道他劉宇亮知兵善戰的名聲,自己這個內閣閣老的位置算是保住了。

    在孫元看來,在崇禎皇帝的心目中已經將他當成一個純粹的粗魯不文的武將了。

    其實,皇帝對自己的這個印象孫元並不喜歡。有明一朝文貴武輕,即便是崇禎也不能免俗。自他登基以來,內戰外戰就沒停過。可仔細一想,帶兵的統帥基本都是文官,孫承宗、袁崇煥、楊鶴楊嗣昌父子、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莫不是兩榜進士出身。武官就算再能打,前程也有限得緊。

    但這次崇禎皇帝破格地賜下這麼多東西,尤其是那口小火鍋,已是十分親密的表現。這可是極大的榮寵,是天子近臣才有的待遇。

    看來,盧象升和劉宇亮所說,夜襲之戰之後自己已經簡在帝心一事確屬事實。難怪當初盧象升當初死活不肯讓寧鄉軍加入天雄軍,這也是對我孫元的一種保護啊!

    想起盧象升孫元一陣心酸的同時,胸口突然好象有一塊大石壓著,喘不過氣來。武將,終歸還是低人一等啊,能夠簡在帝心的機會是如此難得,一道得到,就得牢牢把握。這也是盧象升為什麼要這麼做的緣故,即便知道有寧鄉軍和孫元的加入,天雄軍的實力將得到全面提升。

    督師的深情厚誼,這輩子是沒辦法報答的,孫元眼睛又濕了。

    第一次接到聖旨,第一次受到朝廷嘉獎,讓寧鄉軍上下大受鼓舞。除了孫元,眾人都是深深感念聖恩,發誓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粉身以報。

    大約是看到朝廷對孫元的態度發生了三百十六度的轉變,陳新甲心中雖然不願意,還是表彰了寧鄉軍,剋扣下的軍餉軍糧也如數補全。只不過,他現在發下來的這些東西,寧鄉軍自拿下泊頭得了岳托的財物之後,根本就不放在眼裡。

    明軍這邊關寧、宣大、薊鎮、大同、山東軍,清兵入關的全部主力如今都匯聚在齊魯大地,雙方兵力加一起,超過二十萬。

    泰山以北濟南以東區域除了兵還是兵,雙方見天都放出去上百斥候,小股遭遇戰每日總有發生十數起。

    高起潛已經失勢,洪承疇一到德州,就全面主持對建軍務事。

    如今的山東戰場這邊,明軍洪總制統御大局,高起潛負責具體實施,而劉宇亮則監督監察,搭起了一個類似於三架馬車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勢子。



    上一頁 ←    → 下一頁

    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天才兒子腹黑娘親英雄聯盟之指尖浮生火影之禍害首都是地球
    一號紅人蒼穹之上極道特種兵都市劍說九道神龍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