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桓容» 189.第一百八十九章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桓容 - 189.第一百八十九章字體大小: A+
     

    寧康元年七月,氐寇南侵的急報送抵建康。一同到達的,還有梁州刺使楊亮請發援兵的上表。

    相隔不到三日,荊州、幽州的上表送至三省,建康朝廷尚未安穩多久,當頭又下一記驚雷。

    「氐寇南侵漢中,當發州兵御之!」

    無論平時有何,面對外敵來犯,朝中多數文武能站在客觀立場,以邊境安穩為主要考量。

    「梁州與氐寇接壤,相隔渭水即是洛陽。賊踞陰平、武都、扶風諸郡,駐數千甲兵,今賊寇舉兵南犯,如漢中不守,則梁州諸郡縣危矣。相鄰之益州、荊州皆危!」

    「吐谷渾王陰險奸狡,遇此時機,定當派兵劫掠錢糧人口!」

    「昔有宣武公北伐氐寇,復漢中,遷民三千,鞏固邊境。胡賊忌憚宣武公之威,不敢輕易南犯。今宣武公逝去不久,氐寇悍然發兵,豈非弱視朝中文武,以為我晉地無人!」

    宣武乃是桓溫謚號。

    永和十年,其率步騎四萬北伐前秦,生擒前秦大將,擊退前秦淮南王。后因氐人增兵,且糧草不濟,被迫撤返江陵。

    此戰之後,氐人終於意識到,東晉不如想象中孱弱,祖逖之後,仍有能帶兵的大將。至此之後,梁、荊等時有叩邊,卻沒發生太大的戰亂。

    如今桓溫已死,氐人選在這時南下,不得不讓滿朝文武慨嘆,無論桓元子生前如何,有他在,對北邊的胡人即是威懾!

    而由昔日帳下參軍郗超出言,更添幾分舊事唏噓之感。

    回到建康后,郗超十分低調,每逢朝會,非必要絕不輕易出言,多數時間保持沉默。以致大部分人忘記,郗侍郎胸懷韜略,曾被誇讚有曠世之才。

    今日議賊寇南侵、發州兵禦敵之事,郗超一掃往日沉默,起身侃侃而談。即便是與他有隙的文武官員,也不免被他語意所激,年輕些的甚至熱血上涌,恨不能披甲執銳,立即率兵往北。

    謝安沉吟不語,神情微動。

    王坦之掃過郗超兩眼,微微皺眉。

    郗愔位在天子之下、百官之首,見出言的是自己那個坑爹的長子,握住笏板的手下意識緊了緊。

    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郗超繼續道:「賊寇貪婪殘酷,入漢中之地,必當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萬千百姓必會罹難。梁州刺使亮不能敵,急報送至,朝廷理當發兵馳援。」

    「北府軍駐揚州,西府軍駐武昌,捍衛建康東西門戶,不可輕易調動。且二者距漢中較遠,調兵必耽擱時間。」

    「荊州同氐賊接壤,非萬不得已,不能分兵馳援,以防賊寇趁機叩邊。相鄰益州疲敝,去歲剛經天災,糧秣不豐,又需防備吐谷渾,亦不可輕動。」

    話說到這裡,郗超頓了頓,略微提高聲音,終於現出真意。

    「唯幽、豫兩州糧豐兵強,可馳援漢中,解邊境之危。」

    圖窮匕見,滿殿寂靜。

    桓容有糧、有錢、有兵,此次又主動上表,發幽、豫州兵實乃水到渠成之事。只不過,朝中文武各懷心思,尤其同桓氏不睦之人,實不願見桓氏勢力進一步壯大。

    現如今,桓氏掌握荊、江、豫、幽四州,桓沖領北府軍、鎮姑孰,桓豁、桓容手下州兵加起來數量過萬。

    益州已然投向桓氏,益州刺使能夠手掌官印,全賴桓氏推舉。

    寧州同樣與桓氏交好。

    州內官員背後的家族、郡縣內的豪強都與桓氏有聯絡。不提其他,單是每年同幽州生意往來,從中獲取的利潤,加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

    長江上游的州郡,只有梁州還在硬抗。

    刺使楊亮始終不肯低頭,更不肯接下桓氏拋來的橄欖枝。

    然而,今非昔比,兵臨城下,情況不容多想。

    氐人一旦南下,漢中一旦被奪,荊州和益州都將面臨賊寇鐵蹄。荊州尚能自保,益州就很難說。

    更重要的是,天子登基不到一年,朝堂的風波剛剛平穩,如被賊寇佔去邊境州郡,世間會如何評價?

    萬民必將寒心!

    晉室本就在夾縫中求生存,危如累卵。名聲進一步下落,難保不會立刻出現第二個桓溫。

    司馬曜俯視群臣,心中一陣焦急,又是一陣冰涼。

    實事求是的講,他不想幽州出兵,不想桓容的勢力進一步壯大。他仍做著掌握朝權,將幽州的銀糧全部收入口袋的美夢。

    奈何事情不是單憑想象就能實現。

    不自在的動了動,掃過屏風后的王太后,又將目光移向前方,落在不動聲色的謝安和王坦之身上,司馬曜咬住后槽牙,一股煩躁自心頭湧出,臉色漲紅,正要出聲,就聽身側宦者輕咳一聲。

    「陛下,郗丞相。」

    一句話入耳,猶如一瓢涼水當頭潑灑,瞬間透心涼。

    司馬曜攥緊雙拳,臉色由紅變白,用力咬住腮幫,終於壓下煩躁,沒有當殿發作。

    不是他突然開竅,而是他明白,自己承擔不起後果。

    郗超之後的話,司馬曜半句也沒聽入耳朵,他只知道,隨著謝安和郗愔先後表態,朝中的意見趨向統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擬好的聖旨上蓋印,以桓容為征西將軍,率州兵馳援梁州。

    何其無奈。

    司馬曜許久不出聲,忽然發現,想做一個成功的傀儡,比自己想象中難上百倍甚至千倍!

    三省的動作很快,朝會散去不久,擬好聖旨就送入太極殿。

    司馬曜獃獃的坐在屏風前,看著宦者攤開竹簡,送上玉璽,怒火陡然暴漲,終於當場爆發,一把掃飛竹簡,摔碎兩件玉器,又狠狠兩腳踹在宦者身上。

    「奴敢欺朕!」

    宦者沒有躲閃,實打實的挨了兩腳,當場咳了幾聲,踉蹌倒退數步。只是在倒退過程中,仍小心捧著玉璽,不敢輕易脫手。另有宦者撲到地上,接住攤開的竹簡。

    「你們……」

    司馬曜還想再動手,殿門前忽起一陣響動,繼而是宦者宮婢跪地之聲。

    緊接著,內殿門被推開,王太后邁步走了進來。

    看到殿內一片狼藉,王太后僅是勾了下嘴角,「官家好大的火氣。」

    無需吩咐,立刻有宮婢移走地上碎玉,請太后移步上座。

    司馬曜怒氣難消,胸中似有烈火在燃燒,卻不得不壓制怒氣,上前端正行禮。

    「阿母。」

    「恩。」王太后讓宦者送上竹簡,簡單看過一遍內容,淡然道,「落璽吧。」

    「諾!」

    宦者捧起玉璽,蓋到聖旨之上。

    整個過程中,壓根沒人詢問司馬曜,任憑他站在一邊咬牙。

    「阿母,朕沒同意!」司馬曜硬聲道。

    王太后仍不理他,命宦者將聖旨送去三省,「命侍中抄錄,並告郗丞相。」

    宦者領命退下,直至退出殿門,才抬手擦過嘴角的血沫。

    與他同行的宦者取出一隻陶瓶,隨手塞了過去,低聲道:「先服一丸,好歹撐過半晌。等從那邊回來,再尋醫者診脈。」

    「多謝。」

    「不用。」給出陶瓶的宦者笑道,「咱們都是為太后辦事,只要忠心,好處絕不會少。」

    捧著聖旨的宦者點點頭,暫將聖旨交給旁人,當場打開陶瓶,服下一顆指腹大的丸藥。感覺稍好些,即加快腳步,不敢再做耽擱。

    太極殿中,司馬曜鼻孔翕張,幾息過後,臉上的怒色終於褪去,恢復平日里的憨厚模樣。

    王太后看著他,嘴角的諷笑更深。

    「官家,可知我為何事來?」

    「朕不知,還請母后明示。」

    「我聽人上稟,官家去了偏殿,將那罪奴放了出來?」

    此言一出,司馬曜登時一凜。

    「母后,李淑儀終歸生下朕,請母后體諒。」

    「李淑儀?」王太后收起笑容,「我明明記得,她因罪被降位,何時又稱了淑儀?」

    司馬曜的嘴唇抿成一條直線,臉頰繃緊。

    「我還聽人說,官家把那罪奴安置在太極殿?」王太后沉下表情,「官家,任性也不是這麼個任性法!」

    司馬曜張口欲辨,殿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嚷和哭泣聲。

    緊接著,兩名粗壯的宮婢拖著李陵容,任憑她如何掙扎,始終不鬆手,強行將她拖入內殿,按跪在王太后和面前。

    「阿子、阿子救我!」

    李陵容本就生得不好,同美貌不沾邊。在偏殿磋磨這些時日,臉上爬滿皺紋,竟似古稀老嫗。

    看著眼前這對母子,王太后不禁冷笑。

    「官家,罰她是先帝旨意。你要違背?」

    司馬曜看向王太后,又看了一眼哀聲哭泣的李陵容,終於狠下心,背過身去。

    「阿子?!」李陵容不敢置信,太過驚愕,一致忘記了哭泣。兩行淚水掛在臉上,無法相信的的看向司馬曜,「你不管我了?」

    「區區罪奴,何敢此喚官家?」王太后冷聲道,「掌嘴,送回偏殿。」

    宮婢和宦者應諾,將再次嚎啕的李陵容拖了下去。

    未知是否是故意,整個過程中,無人堵住她的嘴,任由她發聲大哭。哭到後來,聲音沙啞,幾乎不似人聲。

    司馬曜愣愣的站著,茫然看向殿中眾人,突然間發現,在台城之內,自己似乎真成了孤家寡人。

    「官家。」

    王太后出聲,司馬曜下意識打個哆嗦,看向前者的目光明顯帶著畏懼。

    「前朝有前朝的規矩,后-宮有后-宮的規矩。」王太后嘴角帶笑,半點不受到之前事的影響,「官家垂及冠婚,行事理當有度。這樣的事莫要再做,不然的話,傳到朝堂民間,天下人會如何看官家?」

    背負不忠不孝之名,至死都洗不掉!

    「諾。」司馬曜低聲應諾,手抖得厲害。

    他終於明白,朝堂不掌於他手,台城也是一樣。

    父皇能分化朝臣,壓制褚太后,一度將台城握於手中,是因他做了多年丞相,手中握有權柄,又是晉室長輩,有著天然優勢。

    換成自己,郗愔可以廢他,滿朝文武可以將他視為傀儡,王太后……司馬曜咽了口口水,嘴唇都開始發抖,王太后甚至可以無聲無息的弄死他!

    想到這裡,司馬曜猶如泄了氣的皮球。

    他心中清楚,今天不過是個警告。

    下一次,被拖下去的會是誰?

    台城全握於王太后之手,天子暴斃的理由實在太好找。即使他死了,照樣有司馬道子可以繼續做這個傀儡。

    有他沒他,當真不差什麼。

    「母后,兒定遵守母后教誨!」

    司馬曜害怕了,真的害怕了。

    認清自己的地位和境況,心中的怒火消散無蹤,留下的全是恐懼。

    他甚至開始羨慕司馬奕。

    後者還能囫圇個離開台城,雖說爵位一降再降,且終身不得自由,好歹不用時刻擔心項上人頭。換成自己,是否能活著離開台城,當真是個未知數。

    司馬曜額頭冒汗,嘴唇青白。

    王太后滿意頷首,自始至終,情緒沒有太大起伏,反而讓司馬曜更加害怕。待她離開太極殿,返回長樂宮,司馬曜才敢長出一口氣。

    坐在內殿,看著低眉斂目,貌似恭敬的宦者和宮婢,不由得連連諷笑。

    虧他以為自己能忍,能熬過郗愔,能算計桓容,能超過歷代先帝,執掌朝堂權柄!到頭來,不過是黃粱美夢。

    夢醒得實在太快,看清自己才是被人按在拇指下的螻蟻,他竟開始羨慕司馬奕。

    瘋狂?

    做個瘋子至少能活下去!

    他呢?

    他又該怎麼辦?

    夕陽西下,司馬曜獃獃的坐著,許久未動一下。

    建康城,青溪里中,一輛牛車行過長路,跨過兩條溪水,停在丞相府門前。

    趕車的健仆收起長鞭,躍下車轅,上前叩響輔首。

    門房應聲,見來者竟是郗超,不由得大吃一驚,立即往前院稟報。

    朝堂上下皆知,郗超仕於桓溫,同郗愔決裂,幾近水火不通。郗愔更越過他這個長子,直接將京口交給郗融,足見父子關係實難迴轉。

    郗超回到建康之後,除當日拜訪,這還是第二次上門。

    郗愔得知,當即面色一沉,有心不見,卻又很快改變主意,命人將郗超帶去正室。他倒要看一看,不孝子此番上門,究竟有何必意圖。

    與此同時,幽州點齊兵將三千,備好兵船,準備沿水路西行,增援漢中。

    朝廷旨意仍在路上,然時不待人,桓容採納賈秉和荀宥的建議,先出兵,擊退氐人為上。

    「楊刺使求援在先,漢中軍情十萬火急。事急從權,明公掌幽豫兩州諸軍事,先一步發兵並無不妥,縱有人指摘,亦可據理力爭。且消息傳出,世人必贊明公,反倒是尋釁之人,必會百姓唾罵。」

    桓容沒說話。

    賈舍人的意思,分明是期待有人藉機挑釁,以此襯托桓容的「大公無私」「憂國憂民」。很明顯,之前那把暗火併不讓他十分滿意,尋到機會,必要在建康堆柴,繼續將台城架到火上烤。

    不知為何,桓容忽然有些同情自己的對手。

    遇上得毒士真傳的賈秉之,真心是不跪也得跪。

    州兵點齊,另有五十輛武車運上兵船。

    公輸長和相里兄弟發揮所長,武車內部做了更多改進。見過一次「萬箭齊發」,桓容都覺脊背發涼。

    這樣的大殺器,結合嗷嗷叫著準備立功的人形兵器,外帶高岵帶出的兵陣,他有信心請氐人喝上一壺,好好喝上一壺!

    桓使君準備亮出肌肉,遠在昌黎的秦璟也有了行動。

    接到黑鷹帶回的消息,秦璟決定結束養傷,尋機帶兵出征。

    「養了足足大半年,傷勢已無大礙。」撫過站在肩頭的黑鷹,面對秦玓稍顯不確定的目光,秦璟笑道,「阿兄放心,書信送到西河,阿父必會點頭答應。」

    「阿弟準備帶多少甲士,是否需要請阿父增兵?還是從他郡抽調?」

    「不用。」秦璟搖搖頭,修長的手指擦過鷹羽,引得後者蓬鬆胸羽,發出一聲滿意的鳴叫。

    「不用?」秦玓皺眉。

    「染虎所部一千鮮卑足矣。況氐寇借路草原,我為何不可?」

    「借路草原?」秦玓愈發糊塗,「阿弟,如此行事,及時攻下郡縣,恐也無法佔據。」

    染虎所部善於進攻,守城卻差上一截。帶他們進攻起秦地,固然能速戰速決,後續處理卻是麻煩。

    「我之意非是攻城略地,」秦璟勾起嘴角,鬢髮烏黑,唇色似血,「只為一事。」

    「何事?」

    「殺人。」

    秦玓瞪大雙眼,當場倒吸一口涼氣。



    上一頁 ←    → 下一頁

    重生落魄農村媳金手指販賣商都市最強裝逼系統修羅武神史上最牛輪迴
    超能小農夫我的合租老婆絕色毒醫:腹黑蛇王溺寵辰少的霸道專寵:強婚8陰間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