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席捲天下» 第780章:這是要逼死眾臣的節奏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席捲天下 - 第780章:這是要逼死眾臣的節奏字體大小: A+
     

    在諸夏成為最高也是合法的統治者有很嚴格的流程,稱帝只是宣告成為國家的統治者身份,比稱帝更應該得到重視的是登天子位。

    在那個流程之中,必須是先登天子位,預示著得到上天的承認,然後才是舉行稱帝儀式。要僅是稱帝而沒有登天子位,或是先稱帝再登天子位,要麼是割據政權要完蛋之前的瘋狂,要麼就是純粹在搞笑。

    諸夏敢隨隨便便稱帝的人不少,可是真沒有太多人敢隨意登天子位,尤其是一些在亂世中得勢的人,他們不管是英雄還是梟雄,走的流程就是先稱王,隨後根據情勢的發展再走其它的流程。

    割據政權之所以沒敢隨意登天子位,那是他們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麼回事,天子位是一種權力天授的表示,另外一層就是想成為天子也要看別人承不承認,別人不認可皇帝身份沒什麼,可要是登天子位又不被承認可,後果絕對比不被承認帝位嚴重。

    雖然有因為迷信的關係怕老天爺震怒,但事情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一些人可能不清楚既然是皇帝了,為什麼又要搞出一個天子的身份出來,必須說的是皇帝是皇帝,天子是天子,皇帝是統治者沒有錯,天子卻是諸夏一族族長的專用詞。

    諸夏的統治者必須要有兩種被承認的權威,如果說皇帝是外在的話,天子就是核心。皇帝有治理國家的權力,天子則是管束萬民必須要有身份,律法管不著的地方,身為族長處理族人還要什麼法?尤其是在諸夏這種有特殊文化的地方,族長等於家長,那種情份真不是那麼好說明白的。

    想要登天子位,某個王朝的第一代創業者要是沒統治諸夏舊地全境,真不敢也沒那個臉去登天子位,倒是隨後的繼承者不用有那個顧慮。

    諸夏很早以前就有天子,不可考究的夏朝雖然是王爵,可另一層身份就是天子,商朝同樣,到周室……乃至於是後面的歷朝歷代皆是,因此其它或許出現了斷層,「天子」在諸夏的王朝真的沒有過斷層,是一直被延續了下去。

    「寡人登天子位是率神州之人共擊胡虜。」劉彥當時其實被東晉小朝廷噁心到不行,登天子位未嘗不是憤怒之後的舉動:「南方小兒何德何能可為天子?」

    紀昌能說什麼?本身不是會拍馬屁的人,發達之後沒少看書,只能引經據典來承認劉彥所說的正確性。

    不但丟了中原半壁江山,更丟了所屬臣民,甚至是丟掉了祖廟,司馬一家子在歷朝歷代的地位絕對是最差的一個,後人要是了解那一段歷史,誰不是對司馬一家子咬牙切齒?

    劉彥與紀昌已經不在宮城內,他們是帶了一些侍衛,本來就是穿著便服,連衣服都不用換就直接出了宮城。

    宮城之外的四面皆有一片空曠的廣場,地面是鋪著磚石,沒有栽種任何的樹木花草,倒是相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動物雕刻款式的台柱,那些台柱其實就是放置火盆的承載物,用來在夜晚提供光線。這個是必要的放空區,會修建那些台柱也真的不是為了美觀。

    劉彥身邊擺在明面的護衛不會少於二十人,紀昌身為丞相其實國家也有安排隨身護衛,包含他們在內就是接近三十人,走出宮門的時候就已經受到矚目。畢竟已經下午,二三十人在這個時候能出宮門本身就不顯得簡單。

    宮城外的廣場之後就是新長安的市區,臨近宮城的基本都是佔地非常大的府邸,又根據道路進行劃分,每一座府邸都有著圍牆,他們沿著圍牆走了十來分鐘還是圍牆,可見被圍起來的府邸到底有多大。

    道路兩旁移植了一些樹木,以柳樹居多,又有綠化帶,甚至是道路本身也是由磚石砌成,相隔一段距離還有提供駐腳的涼亭,亭子的建造款式是很純粹的諸夏特色,裡面還放著一些石墩子和一張石桌。

    徐正和李壇就在一座涼亭,他倆本來是閑聊,遠遠地就看到劉彥和紀昌,兩人想站起來走過去卻是被劉彥先擺手制止,他們的那些護衛則是朝向劉彥所在的位置單膝跪下並低著頭。

    漢國的重臣和勛貴的住宅區本來就是在這一片區域,就是不知道府邸相鄰的徐正和李壇為什麼不選在家中,會在道路邊的涼亭。

    出了高級住宅區就是一片休閑區,劉彥和紀昌走的方位是往城東而去。這一片恰好就有一座跑馬場,遠遠看去能看到一棟佔地非常大的建築物,要是真要說點什麼,其實就是一種類似體育館的建築,差別是古色古香罷了。

    「寡人允許他們有血脈留下,是秉承炎黃之論,不斷血食。」劉彥有說這個的底氣,之前任何朝代的內戰,真就不存在趕盡殺絕,王霸如始皇帝還留下各國宗室也留下宗廟,時節到了還允許祭祀呢。他想到了什麼,就納悶地說:「他們治理江山不行,殖民倒是很有一手。」

    紀昌苦笑不說話,司馬一家子的嫡系當然是要被監控,一些旁支卻是去了中南半島,聽說混得還挺不錯?

    始皇帝會留下六國宗室旁支其實也不是仁慈或手軟,更不是想要留下後患,是諸夏本來就有這個規則。而這個就是諸夏「禮」的核心價值觀,既是尊重祖先,尤其是有成就的人不該沒有後人提供血食,算起來魏、趙、韓、齊、楚、燕也真的是對諸夏有過貢獻。

    諸夏歷史上最沒底氣卻又登天子位的就是宋主趙氏。趙氏不記恩情先欺負孤兒寡母就甭說了,偏偏趙家兩兄弟還來了場「燭光斧影」的大戲,趙匡胤一脈又被趙光義一脈清除得一乾二淨。

    宋主趙氏地位是那麼來的,對外也沒有什麼功業,甚至漢家舊土也沒能收復,結果兩宋的趙家皇帝就難有強勢者,那是統治地位先天上就不足,又有一些五代十國遺留下來的問題,怕武將奪權,又沒有真拿的手的功績卻等天子位,真沒那個底氣去和文官集團叫板吶!

    「臣等必然尋出線索。」紀昌是咬著牙在保證:「已貼出告示,又派人尋訪大儒。」

    劉彥的稱帝儀式當然不能按照司馬一家的模板來,他又不是篡了誰的位,是正兒八經地完成驅除胡虜恢復華夏。因此就不是簡單的鄙視司馬一家,是真不能按司馬一家的儀式來。

    「大儒?」劉彥略略困惑地說:「大儒不是全來了長安?」

    「有隱士未出。」紀昌苦惱地說:「或是消息傳遞不便,或是隱士不為名利所動。」

    劉彥對於民間會有傳頌的隱士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態度,既然是隱士就該是默默無聞,誰都知道那還叫隱士嗎?還特么不為名利所動,是尼瑪等著足夠份量的人去請,好給自己造勢吧!

    對那些誰都知道人,偏偏還自詡為隱士,劉彥對這一類人的警惕心很高。他所知道的是,但凡這一類的隱士都是抱著搞大事的決心,不出來倒也罷了,要是出仕絕對會攪動風雲。

    自春秋戰國之後,躲起來做學問,自認為有本事開始造勢成名,那一類人出現就是國家動蕩的開始。他們或許是真的有遠大抱負,也可能是真的是相當有本事,可在先漢之後就沒有誰做出對國家有益的事情出來,通常還埋下亡國的禍端。

    「天不生XX,萬古長如夜?」劉彥不斷地冷笑:「造勢邀名之輩,縱有才,又如何。」

    紀昌沒搞懂劉彥怎麼會是這樣的態度,本來還想要請示,隨後再以足夠的禮節去請一些隱士,這一下不得不暫時熄了那念頭。

    劉彥不得不對那些傢伙警惕,他所知道的例子有許多,任何有信心那麼搞又得權搞的,真就是春秋戰國之後變法者和國家都沒有好下場。

    漢國不需要那種全面更改的大動作,要的是繼續打地基,偏偏打基地絕對不是轟轟烈烈乾的事,不說雨潤無聲吧,可真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偏偏那些造勢邀名之輩就是抱著搞大新聞的心態。

    現如今的漢國不需要一條鞭法,也沒有攤丁入畝的空間,劉彥可不希望誰就那麼蹦出來。

    兩人走著走著已經來到天壇附近,那是一座用土夯起的人工山,形狀與金字塔沒有太大的區別。

    稱帝的日程逼近,漢國中樞卻是被搞得不上不下,與天災一塊被視為兩個極度焦頭爛額的事。

    現在能夠借鑒的真不多,有篡位模板的稱帝,又有禪讓模式的稱帝,這兩個模式都是從先前那個被取代的王朝手裡接班,都不適合劉彥在稱帝儀式上使用,劉邦的稱帝模式倒是可以借鑒,問題是找不到相關的記載。

    是的,劉邦的稱帝也僅是可以借鑒而已,也真的不能是完全仿著來搞,那是全然不同的背景決定了的前提。

    劉彥不是和天下各諸侯一起去推翻誰,不需要得到那些諸侯的認可,一些諸侯承認統治地位的流程就走不了。

    越是重大和重要的儀式就越不能亂來,刪刪減減什麼的更是不存在,等於是改了一個地方就全亂了套。而誰都承擔不起亂了套的責任。

    紀昌所知道的事情就有,太常崔幸已經快被稱帝儀式給逼死。

    崔幸既是太常也是劉彥的老丈人,太常是管禮儀的官職,也管祭祀和選取博士,還管著太史、觀星、曆法等許多部門。這是一個根本就沒有什麼油水的官職,承擔的責任卻是無比的重要,一旦出現什麼幺蛾子就不會是小事。

    不止是崔幸在發了瘋地查閱史書,中樞的重臣是有一個算一個,只要是有時間了就撲到史書的堆裡面去,他們可不想自己參與建立的國家到了重要的登極大典鬧出什麼笑話,要不然可要被嘲笑萬萬世。

    就是登極大典。與登基大典存在區別的就是,登極大典是創業者的首登極。「極」不就是頂端、最高點、盡頭的意思嗎?代表著一個人成為至高無上的存在,皇帝的話就是成宗做祖。登基卻是從前任手裡接過棒,繼續執掌前任轉交下來的權利。

    諸夏屢次遭遇浩劫,許許多多的典籍是一再遺失或是被毀,流傳下來的典籍是極少的一部分。

    先秦橫掃八荒六合之後進行甄選,那一次甄選是毀掉了秦帝國認為不應該存在的一批。

    秦帝國崩潰之後,項羽不但燒還沒建成的阿房宮,還逮著石渠閣這個秦帝國最大的藏書庫就是燒,搞得劉邦建立漢國之後,歷代漢家天子得慢慢從民間收錄典籍,有些還是從一些學者依靠記憶給默錄來的。

    先漢搞了很久的文1化1運1動,西漢假借某個誰為名份搞「假書」是一種普遍的行為,例如《尚書》就是孔子十世孫孔安國給搞了出來,究竟是不是上古時期的《尚書》誰也說不準,可孔家掌握著輿論,不是也得是。

    到了東漢,那個時候的大儒又開始搞文1化1運1動,他們比西漢時期的前輩可是更牛氣,任何一人都是門閥之主或是嫡系,推翻一些書籍打假書是平常事,看不慣就一些大儒湊堆自己撰寫,寫完了再吼嗓子「那是誰誰誰的原本,還是獨一無二的孤本,俺是在某個山溝的旮旯地方的某條縫裡找到的」,誰敢質疑就先噴一頓再弄死,還得再起問一句「還有誰」,然後如此循環的弄死再問,直至無人不服。

    東漢末年,董卓撤離洛陽的時候來了個火燒全城,掌管典籍的蔡邕救了一部分,比較悲劇的是後面董卓被誅殺,受了董卓恩惠的蔡邕去哭喪,結果是被新上位的王允給弄死。

    蔡邕死之前大肆散財……呃,是分發替漢室保管的典籍,其中的陳氏、荀氏和鄧氏就成車成車地搬,沒被搬走的是毀在了後面的「義從之亂」。

    那個「義從之亂」其實就是王允沒威風幾天闔族被誅殺,李傕和郭汜接管了董老大之前的勢力,他們肯定是要報復幹掉自己老大的那些人,最囂張的王允肯定是要被殺全家和滅全族。

    後面是漢獻帝出逃,長安陷入大亂導致一些為漢室效勞的胡人大搶特搶和大燒特燒,此便是「義從之亂」。在這一場動亂中,南匈奴的劉豹不但搶走了蔡昭姬,還順帶將蔡家給燒了,那些沒被蔡邕散出去的典籍也就毀了。

    在使用竹簡為主要文字載體的年代,很多典籍壓根就是孤本,一旦毀了也就等於失傳,劉彥是在一片廢墟之上建立新的國家,胡虜肆虐數十載之久,想要找到記載正統登極的儀式真的太難了。



    上一頁 ←    → 下一頁

    神級反派醫毒雙絕:冥王的天才寵權少誘歡,寵妻成性末日輪盤權武風云
    大聖傳龍符修真聊天群他與愛同罪明日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