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都市言情 » 澳洲崛起錄» 第453章 再次和談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澳洲崛起錄 - 第453章 再次和談字體大小: A+
     
      第453章 再次和談

      擊垮同盟國的並不止美國參戰,還有緊接著發生的莫西尼斯之戰。(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這是尼維爾攻勢的計劃之一,由英國遠征軍作為主力,在佛蘭德斯方向打開德軍防線的突破口。

      英國遠征軍的進攻方向是佛蘭德斯的伊普雷斯,而伊普雷斯最南端有一塊環繞伊普雷斯的高地,附近有一座被命名為莫西尼斯的小鎮。

      莫西尼斯小鎮是德軍陣地的突出陣線,只要能夠攻克這座小鎮,就能為協約國接下來的春季攻勢占據極為有利的地形。

      德國人在此部署了兩個步兵師超過三萬人的兵力,他們對於自己防線的穩固沒有任何懷疑。

      讓整個同盟國都沒想到的是,英國遠征軍及少部分澳大拉西亞軍隊,僅用了幾個小時就攻下了莫西尼斯小鎮,從進攻到結束用的時間讓德國人猝不及防。

      戰役的負責人是英國普魯莫將軍,普魯默將軍因為思慮周全和謹慎可靠,在整個英國遠征軍都有不小的名聲。

      從1916年開始,普魯莫將軍就安排士兵在德軍塹壕戰線之前埋設地雷,如今終於派上了用場。

      在充分利用火炮,坦克和飛機的情況下,普魯莫將軍不僅很快占領了莫西尼斯小鎮,並且一連多次打退了德國人的反撲。

      成功占領莫西尼斯之後,英法聯軍立即決定,展開伊普雷斯會戰,從而攻占整個比利時地區。

      當然,因為法軍主力還在進行春季攻勢,因此伊普雷斯會戰的參與者仍然是英國遠征軍。

      1917年6月17日,伊普雷斯會戰正式發動。英國遠征軍出動了第五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並且有著法國第一集團軍的輔助,對於伊普雷斯地區的德軍發起全面進攻。

      英國人調集了高達3000門大炮進行了持續十天的炮擊,並且在十天之後的6月27日,在一條長達18公里的前線上發動了總攻。

      英國遠征軍所面對的是德國第四集團軍,該集團軍司令是希科斯特·馮·阿姆尼將軍。

      雖然長達十天的炮擊看起來規模很是嚇人,但同樣給戰線內的德國軍隊足夠的準備時間。

      大部分英國軍隊在進攻的路上都遭到了德國軍隊的攔截,主攻方向的英國軍隊也收穫甚少。

      在德國人的英勇反抗之下,這場會戰又變成了消耗戰,短短三天的時間已經造成了超過七萬人的總傷亡。

      再加上大雨的原因,戰場上已經變成了一片血紅色的沼澤,也變相的拖延了英國遠征軍進攻的速度。

      為了不讓軍隊被阻擋在伊普雷斯地區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海格當機立斷,決定將伊普雷斯會戰的指揮權交給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普魯莫,也就是之前打贏莫西尼斯之戰的將軍。

      普魯莫接手前線軍隊之後,拋棄了海格之前決定性突破的計劃,決定另闢蹊徑,將進攻的規模縮小,不再追求全面擊破德軍防線,而是逐個打擊一些小型目標,逐漸蠶食敵人的有生力量。

      這也讓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海格發動的所謂扭轉戰局局面的制勝戰爭變成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消耗戰,海格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讓普魯莫依計行事。

      接下來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之間,英國遠征軍在東南部戰場和德國軍隊進行了漫長的戰爭。

      普魯莫運用自己的才識,通過發動大量的小規模襲擊,蠶食了德國人在前兩年占領的大部分陣地,成功讓英國前線在伊普雷斯地區推進了八公里。

      但無論是英國遠征軍還是德國軍隊,雙方的傷亡都比較慘重。英國人在這一個多月的傷亡高達30萬,德國也少不了多少,高達26萬人。

      英國人在比利時地區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法國人所負責的春季攻勢的主要戰場,並未取得太大的進展。

      雖然法國人在此投入了大量的軍,但面臨的是德國主力部隊的全面抵抗,縱使是法國人,也根本無法推動前線一絲一毫。

      雖然德國人的局面已經進入負於頑抗的狀態,但誰也不能否認,德國人的反撲是可怕的。

      哪怕法國人在前線每天的傷亡就高達近兩萬人,德國人仍然沒有後退一步。

      也導致被法國總司令尼維爾寄予厚望的春季攻勢,側面戰場取得的成果倒是不錯,正面戰場則沒有任何進展。

      戰果如此懸殊,讓一些對於尼維爾將軍寄予厚望的法國人有些坐不住了。

      法國人本想著尼維爾將軍的上任,能讓法國軍隊一雪前恥,甚至直接促進戰爭的勝利。

      但沒想到,法國軍隊仍然付出了大量的傷亡,卻沒有任何的戰果,戰士們的鮮血都白流了。

      法國一直以來又有著革命的傳統,已經有大量的工廠和街道開始罷工遊行,大有政府不給個解釋就推翻政府的意思。

      對於這些暴躁的法國民眾,法國政府沒有任何好辦法。畢竟,這些民眾可是真敢推翻政府的。

      如果法國政府沒有一個好解釋,法國民眾絕對敢讓所有政府官員嘗嘗被吊上路燈的滋味。

      法國政府無奈,只能催促軍隊儘快取得戰果,同時要求美國人儘快加入戰爭。

      和法國人有些悲慘的狀況不同,澳大拉西亞國內仍然處於一片平靜。

      民眾們對於國家利益沒有太多長遠目光,他們只能看到因為美國的加入,同盟國的潰敗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澳大拉西亞的人們已經在期待著戰爭結束後的生活,期待著澳大拉西亞瓜分同盟國的利益,真正成長為強大列強的時刻。

      正是因為美國加入戰爭的困擾,讓澳大拉西亞軍隊進攻奧匈帝國的步伐加快了許多。

      因為奧匈帝國主力軍隊全部去抵擋義大利人了,澳大拉西亞遠征軍對於克拉根福和格拉茨地區展開了全面進攻,並且在經歷了大半個月的大轟炸之後,順利在七月初攻占了克拉根福。

      克拉根福的陷落,讓奧匈帝國國內震動不已。克拉根福北上維也納只有200多公里的距離,一路上除了格拉茨之外,再也沒有任何軍事重鎮防守。

      這也代表著,如果沒有任何反制手段的話,維也納的陷落已經是時間問題。

      雖然奧匈帝國的主力軍隊在因斯布魯克和特倫托地區,隨時能夠回援克拉根福。

      但在尚未打敗義大利主力軍隊的前提下,如果倉促回援克拉根福,很有可能會被澳大拉西亞軍隊和義大利軍隊合圍。

      如此一來,奧匈帝國的處境反而會更加糟糕。喪失了任何反抗實力的奧匈帝國,只能任由協約國的宰割。

      對奧匈帝國來說還有一個壞消息,那就是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處境也不太良好。

      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不僅面臨羅馬尼亞的進攻,北部的加利西亞地區還遭受著俄國的虎視眈眈。

      在奧匈帝國陷入困境之時,俄國人終於忍不住了,出動了一個集團軍入侵了加利西亞,試圖找回之前在加利西亞地區挫敗的面子。

      這導致奧匈帝國目前面臨三面夾擊,並且三個方向的主攻力量都是列強之一。

      哪怕是全盛時期的奧匈帝國,都不一定能夠抵擋三個列強國家的圍攻。更不要說是經歷了君主換代,軍隊還遭受過大敗的現在了。

      俄國人發動進攻的消息讓匈牙利王國政府震驚不已,也讓整個匈牙利王國政府變成了堅定的主和派。

      匈牙利王國政府甚至宣稱,如果帝國政府不願意和協約國和平,那麼匈牙利王國政府就會單獨和協約國簽訂和約。

      如果是在老皇帝弗蘭茨一世統治時期,這樣的話堪稱大逆不道,匈牙利王國政府也沒有膽量說出這樣的話。

      但現在不同,如果加利西亞丟失,接下來遭受俄國進攻的可就是匈牙利地區了。

      這讓匈牙利王國國內大量的農場主和資本家聯合起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帝國政府屁都不是。

      重要的是,目前帝國政府的主力軍隊在和義大利的前線,帝國各處都遭受著協約國的進攻,帝國政府的威望已經大受損失,壓制不住像匈牙利這樣強大的邦國。

      匈牙利人也一直不滿帝國政府對自己的剝削,如果處理不好,匈牙利獨立也不是不可能。

      匈牙利政府的公開聲明,讓奧匈帝國國內的混亂變得更加嚴重,也讓皇帝卡爾一世更加堅定自己的主和意圖。

      沒辦法,如果繼續支持戰爭,匈牙利脫離帝國政府已經是必然。到時候,威望不高的卡爾一世,說不定還會被帝國政府推出來當替罪羊,強行為政府和軍隊背上戰爭失利的黑鍋。

      匈牙利王國政府的話語不僅在奧匈帝國內部流傳,同樣也被協約國所得知。

      對於協約國來說,這是一個讓奧匈帝國退出戰爭的好機會。當然,如果奧匈帝國執意不退出戰爭也沒關係,相信匈牙利王國更加樂意和協約國合作。

      只要奧匈帝國不願意看到匈牙利獨立,就必須得同意協約國的要求。

      要不然,有著協約國支持的匈牙利政府,實力不一定會比現在的奧匈帝國弱。

      對於在巴爾幹地區有著巨大利益的俄國和義大利來說,同樣也願意看到奧匈帝國就此陷入內亂,甚至直接四分五裂,成為一個個小國家。

      當然有願意看到奧匈帝國四分五裂的,自然就有想讓奧匈帝國繼續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的。

      和俄國有著利益衝突的英國,自然不希望俄國統一整個巴爾幹半島。

      奧匈帝國如果存在,在巴爾幹半島仍然對俄國是個威脅,也能阻止俄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

      但不管怎麼說,這對奧匈帝國來說是個嚴重的危機,如果處理不好,這個多民族多地區聯合起來的國家就此四分五裂也不是不可能。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協約國各國的外交部門都有了一個統一的任務,那就是和奧匈帝國取得聯繫,或者和匈牙利王國政府取得聯繫。

      德國也在緊急聯繫著自己的盟友,他們也不想看到自己目前唯一的盟友退出戰場,因為那將代表著德國再也沒有任何獲勝的機會。

      奧匈帝國如果存在,至少能為德國拖住100多萬協約國的軍隊。

      但如果奧匈帝國退出戰爭,德國將面臨所有協約國的圍攻。協約國目前的總軍隊數量高達1000多萬,隨著美國的加入,軍隊總數量還在不斷的增長。

      這樣的軍隊數量是德國人永遠不可能比擬的,哪怕是消耗戰,也足以讓德國人流干血液。

      1917年7月17日,奧匈帝國政府再次和協約國展開會談。

      和上一次的會談有著明顯不同的是,這一次協約國掌握著絕對的主動權,奧匈帝國官員臉上的色彩十分陰沉,因為這場會談註定是一場利益分配會談。

      或許是因為春季攻勢沒有任何進展,法國人也希望促進奧匈帝國退出戰爭,讓所有盟友集中全力進攻德國,來緩解自己的壓力,減少自己的傷亡。

      因此,和談一開始,法國和俄國對於奧匈帝國就咄咄逼人,大有一副奧匈帝國不同意和談,就支持匈牙利王國獨立的意思。

      偏偏奧匈帝國對於這樣的態度沒有任何辦法,因為匈牙利王國和奧匈帝國政府不和是真,匈牙利王國政府想要獨立也是真。

      這就相當於協約國已經清楚奧匈帝國的所有底牌,甚至連褲衩子都被看的一清二楚,只能任由協約國擺布。

      當然,願意和談只是基礎,協約國更看重的是奧匈帝國的土地和各種龐大的利益。

      奧匈帝國也不可能任由協約國分割自己的土地,一場好比菜市場講價的爭吵就此展開。

      雖然己方處於劣勢,但奧匈帝國的外交官員絲毫不會退讓,任何有關奧匈帝國的利益都據理力爭,展現出了外交官員應有的氣魄。

      但這絲毫不能阻止奧匈帝國退出這場戰爭,以及奧匈帝國的土地和利益被協約國各國所瓜分。

      美國應該是最不願意看到奧匈帝國此時就退出這場戰爭的,因為這代表著美國幾乎分不到任何利益,畢竟美國沒有在對奧匈帝國的戰爭上出上任何一份力。

      但偏偏最願意看到奧匈帝國退出戰爭的就是法國和俄國,也正是支持美國加入協約國的兩大列強。

      第一天的會談各國都提出了離譜的要求,比如俄國要求加利西亞和斯洛伐克,義大利要求因斯布魯克到的里亞斯特的奧地利地區,塞爾維亞要求波士尼亞地區,英國要求達爾馬提亞地區,羅馬尼亞要求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等等。

      這麼一來,奧匈帝國的領土只剩下奧地利,捷克和匈牙利地區,奧地利還被瓜分了一半。

      奧匈帝國自然不可能接受這樣的要求,英國也不願意看到俄國吞併如此大規模的領土。

      至於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的要求,他們的要求或許會得到滿足,但絕對不是現在。

      像這種小國家的要求,基本都是最後被滿足的,甚至會被直接無視。

      在不違背各大列強的利益的前提下,同時還要各大列強都點頭,這些國家才能實現自己的要求。

      否則,他們的要求不會被任何人重視,除非他們強大到可以讓列強重視的地步。

      但很明顯,就連目前的美國都不被協約國幾大列強重視,更不要說已經在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吃過肉的巴爾幹諸國了。

      澳大拉西亞對於奧匈帝國的領土沒有任何興趣,阿瑟十分渴望奧匈帝國國內的各大工廠以及技術工人和科技等等。

      作為進攻奧匈帝國功勞最大的國家,澳大拉西亞不參與領土的分配是一個好消息,各國也都願意讓澳大拉西亞率先挑選奧匈帝國國內的工廠技術和工人。

      雖然奧匈帝國的實力在戰前也只是中等列強,奧匈帝國的工業水平遠超義大利這樣的低等列強,各大工業行業遍地開花。

      特別是捷克地區和奧地利地區的工業,在整個歐洲也算是名列前茅。

      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僅擁有充足的礦產資源,同樣還擁有煤炭,十分適合工業的發展。

      歷史上一戰後誕生的捷克斯洛伐克,也正是因為擁有強大的工業而被德三覬覦。

      如果能夠吸收奧匈帝國一部分工業實力,不僅能夠極大程度加強澳大拉西亞的工業水平,還能拉進和老牌工業強國的實力差距。

      反正一戰後各國吸收德國工業的方式,也就是通過搬遷和搶奪。

      在歷史上有大量的德國工廠的機械被拆裝到協約國國家,實在帶不走的,就直接砸毀,避免戰後的德國因為這些工業設備而迅速崛起。

      早點退出戰爭也是奧匈帝國所希望的。除了緩解匈牙利地區已經越來越嚴重的獨立危機之外,保存現有的軍事實力,也是奧匈帝國所希望的。

      目前奧匈帝國還有100多萬的作戰軍隊,這也是奧匈帝國在戰後還能維持獨立,統一的保障。

      有著這100多萬軍隊,匈牙利王國政府就算跳的再歡,也不敢光明正大的發動獨立反叛。

      在任何時候,國家的軍事力量都是第一位的。一個國家會因為軍事力量被別人重視,但絕對不會因為之前的威望被別人重視。

      如果奧匈帝國在戰爭中損失了大部分軍事實力,就算這次的和談保住了大部分地區,後來也絕對會被其他國家慢慢蠶食瓜分。

      從19世紀開始,國際社會一直以來都以實力為尊,強者制定規則,弱者被規則瓜分。

      哪怕是看起來親密無間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只要奧匈帝國的實力太過弱小,也免不了被德國瓜分甚至吞併的結局。

      國家與國家之間利益高於一切,國家與國家的關係又以實力來決定。

      在和談進行的同時,奧匈帝國國內進行的戰爭並沒有停止,這也是奧匈帝國感到焦急的地方。

      雖然奧匈帝國曾以和談已經開始為藉口,請求協約國暫時停止在奧匈帝國國內發動的戰爭,但都被協約國拒絕。

      協約國也不傻,正因為目前的戰爭才讓協約國掌握了主動權,在沒有獲得足以讓自己滿意的報價的前提下,協約國是不可能主動停止這場戰爭的。

      為了儘快促進和談的達成,協約國內部也召開了會議,對於各國的要求都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首先是胃口大開的俄國,無論如何,加利西亞和斯洛伐克是不可能同時被俄國吞併的。

      這兩塊地區不僅代表著大量的土地面積和人口,同樣也富含礦產資源,工業十分發達。

      損失了加利西亞和斯洛伐克的奧匈帝國將再也沒有對抗俄國的實力,這是大英帝國並不願意見到的。

      在經過一番爭吵之後,俄國將自己的目標改為了加利西亞,以及奧匈帝國所占領的部分波蘭地區,包括克拉科夫。

      這對於英國人來說還能接受,畢竟奧匈帝國還保留著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等工業區,損失雖然慘重,但也不至於沒有一戰之力。

      羅馬尼亞所要求的整個特蘭西瓦尼亞地區,自然不會被列強允許。

      最終,羅馬尼亞改為了邊境以西20公里的土地,這片土地只是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突出的一塊小角。

      塞爾維亞所要求的波士尼亞被協約國允許,但克羅埃西亞地區仍然處於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中。

      除此之外就是義大利了,義大利人所要求的因斯布魯克到特倫托地區以及伊斯特拉地區,也被縮減到了特倫托地區和伊斯特拉地區。

      除此之外,達爾馬提亞地區為英法共管區,並且奧匈帝國的海軍被協約國瓜分。

      除了這些土地方面的要求之外,奧匈帝國還需向協約國賠付150億英鎊作為戰爭補償。

      其中,協約國戰爭花費80億英鎊,傷亡士兵撫恤35億英鎊,戰爭造成損失25億英鎊,撤兵賠款10億英鎊。

      這150億英鎊分50年還清,其中第一年賠付2億英鎊,並且必須立即償還。

      剩下的148億英鎊將分為50年,每年償還96億英鎊,需要要一直償還到1968年才能還清。

      6000字二合一章節,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我真沒想重生啊權謀:升遷有道紈?棄少秦吏校園絕品狂神
    茅山捉鬼人早安,總統大人!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天才兒子腹黑娘親英雄聯盟之指尖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