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穿越大唐之一統天下» 第5章 出使盧龍2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穿越大唐之一統天下 - 第5章 出使盧龍2字體大小: A+
     
      翌日,李燁便召集軍隊高級將領於大殿,他要開始獠虎牙了。李可舉忠心不代表下面的將領就沒有反叛之心,畢竟李可舉此時已經三十五六歲了,在現代這個年齡還屬於年輕人,在古代人均壽命不足三四十歲的年紀,李可舉當屬於中老年了,但是穩重可靠。

      一眾將領來到大殿,分列兩邊,按照職位高低前後排列,依次向壽王李曄致敬。李曄環視眾人,朗聲說道:「諸位將軍,本王初來乍到,還望各位將軍支持本王整頓軍隊,把我軍打造成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什麼是威武之師?就是要善於打仗,敢於打仗,我們要建立榮譽制度。當前局勢,黃巢叛賊到處流竄,百姓流離失所,叛賊所到之處,吃人肉,用大磨子把人碾碎,在嶺南,逆賊軍隊吃人肉成風,遇難百姓達到三十萬之眾。陛下苦我百姓遭此磨難,派遣本王來到幽州,擔任盧龍節度使,就是要訓練一支強大的軍隊,一支威武之師,打敗黃巢逆賊,解黎民於倒懸。所以我們這支軍隊要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本軍隊建立的榮譽制度包括:

      宰殺敵軍十人以上的,獲得青龍勳章,賞賜良田十畝,官升一級;

      宰殺敵軍五十人以上的,獲得青龍勳章,賞賜良田五十畝,官升升兩級;

      宰殺敵軍一百人以上的,獲得白虎勳章,賞賜良田一百畝,官升**;

      宰殺敵軍五百人以上的,獲得朱雀勳章,賞賜良五百畝,官升四級;

      宰殺敵軍一千人以上的,獲得玄武勳章,賞賜良田一千畝,官升五級;

      宰殺敵軍兩千人以上的,獲得龍皇勳章,賞賜良田兩千畝,官升六級;

      至於金錢賞賜方面,本王絕對不會虧待大家,但是要記住大唐的軍隊要以保境安民,為大唐老百姓服務為己任,升官可以,但絕對不是為了發財!這才是真正的大唐軍隊,大唐軍人應有的風采!

      本王也會稟明陛下,在京城長安建立榮譽紀念碑,將諸位將士的名字鐫刻在將軍碑上,萬世流芳。」

      「對於陣亡將士,軍隊將有專人負責記錄陣亡戰士的豐功偉績,供萬世敬仰,同時陣亡將士家屬將由朝廷負責奉養,未成年子女由本王興辦學堂免費學習,成年後願意參加軍隊的一律優待,不願參軍的,可以推薦到地方官府任職」

      「文明之師又是什麼意思呢?本王的軍隊其實都是來自於百姓,我們吃百姓的,穿百姓的,自然要以保護百姓為使命,任何禍害百姓的行為都會得到嚴厲懲處,戰爭中無論勝負,都不准搶劫百姓財物,一旦發現,革除軍籍,取消在軍隊內部享受的各項優待,並交給懲戒處處置,情節嚴重者,抄家滅族決不輕饒。

      「最後一條,軍隊內部,官兵平等,軍官一律不許隨意毆打士兵,上級軍官一律不准隨意毆打下級軍官,下一步,本王將制任何定軍隊具體管理制度,一旦違法,將由軍事監察機關查處,任何人不得私自審訊,甚至動用私刑處罰。」

      「以上制度還請各位將軍傳達到每一位士兵知曉,本王將下部隊抽查,凡是發現有士兵不知道的,別怪本王手下無情」。

      李燁一口氣把之前醞釀好的說了一遍,眾多將領不發一言,但卻都在沉思。

      李燁心裡也自知肚明,這個盧龍節度使其實就是一個燙手洋芋,自安史之亂平定後,數易其主,單從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起,盧龍節度使劉總自請入朝,邀請張弘靖接替,,其後朱克融因張弘靖私自截留朝廷賞賜,籠絡士兵支持自己把持軍務,朝廷無奈授朱克融為檢校左散騎常侍,盧龍節度使,其後826年5月,幽州軍亂,將士殺朱克融及其子朱延齡,另立其子朱延嗣為盧龍節度使,但朱延嗣為人凶暴,不恤將士,很快就為都知兵馬使李載義所殺。李載義是唐太宗李世民長子恆山愍王李承乾之後。太和元年(827年),李載義以討伐李同捷之功加封司空。太和四年(830年),契丹騎兵入寇,李載義將其打敗,俘獲其首領茹羯送往長安,以功加太保。

      太和五年(831年)春,朝廷賜給李載義功德碑。李載義請使者參觀球賽,不料後院兵馬使楊志誠作亂,乘機驅逐了李載義。文宗本想出兵討伐,但宰相牛僧孺指出朝廷已經無力進行討伐。文宗於是允許楊志誠接管盧龍,但只任其為節度留後。

      楊志誠後被授為檢校工部尚書,不久又授檢校吏部尚書,又封他為右僕射。楊志誠得任右僕射後,躊躇滿志,秘密製作天子袞冕,驕侈淫暴,釀成眾怒。太和八年(834年)冬,盧龍軍亂,楊志誠和監軍宦官李懷仵被逐,兵馬使史元忠被推為留後。

      史元忠將楊志誠的天子袞冕,全部交給朝廷,由朝廷處理這件事,朝廷任命史元忠為留後,並傳旨再貶謫楊志誠,令他戍守嶺南。後又任命史元忠為盧龍節度使。會昌元年(841)九月,盧龍軍亂,陳行泰發動兵變,殺死節度使史元忠,但眾心不服。唐武宗在宰相李德裕建議下沒有批准他擔任盧龍節度使,果然時隔僅一月,他即被牙將張絳誅殺。張絳殺陳行泰後,令三軍上表,請授予符節。

      張絳懾於雄武軍使張仲武的威名,一度請其主持軍務,但後來又改變主意,上書自請為節度使。張仲武大怒,起兵進攻幽州(北京)。為了名正言順,張仲武特派長史吳仲舒到京師長安,請求率本部兵馬征伐張絳。吳仲舒說服了宰相李德裕,經過權衡考慮,唐武宗任命張仲武為盧龍軍兵馬留後,允許他率軍平亂。張仲武以精兵八百、土團五百襲擊幽州,一舉攻克,誅殺張絳,平定了暴亂。並於次年正月,正式就任盧龍節度使。

      張仲武任盧龍節度使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獎勵耕織,發展經濟,實行軍墾,保護民生,並嚴格操練兵馬,裁老減弱,獎優罰劣,使盧龍治下面貌煥然一變,軍隊士氣驟漲,戰鬥力提高,成為唐末諸鎮中的勁旅。會昌二年(842年),張仲武派大將石公緒兵進契丹、奚族兩部,盡殺回紇監使八百餘人,從而恢復了唐王朝對兩個部落民族的管轄。大中三年(849年),張仲武病死於任上,軍中擁立其子張直方繼位。

      張直方被擁立為盧龍留後,不久任副大使。因嗜酒凌虐士卒,軍中大亂,後以打獵為名,逃回長安,軍中乃擁立周綝為盧龍留後。大中四年,周綝死後,朝廷以張允伸為留後,累進檢校司徒、兼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允伸得風疾,以其子張簡會為留後。

      不久,張允伸死去。張允伸所部的平州(在今河北秦皇島)刺史張公素率平州軍來參加葬禮。幽州的士兵都尊敬張公素,張簡會擔心自身的處境。就逃到長安。

      張簡會逃到長安後。唐懿宗就任張公素為留後,隨後又任他為節度使。張公素任節度使後殘暴而粗魯,常以白眼示人,故被稱作\"白眼相公\"。

      乾符二年(875年),李茂勛計劃反叛,襲殺深受信服的納降軍使陳貢言,奪其軍權,進軍幽州,自稱是陳貢言的先鋒部隊。張公素迎戰,兵敗逃到長安。當李茂勛進入幽州,人們才知道這不是陳貢言,但李茂勛此時已有八千兵馬,人們也只能支持李茂勛了。朝廷即降符節,詔拜節度使。不久,李茂勛以疾告老,授右僕射致仕,舉薦其子李可舉由節度副使、幽州左司馬加右散騎常侍升為節度留後。短短六十餘年時間,更換了十五個節度使,並且很多父死子繼或部下殺上級取而代之,朝廷對此束手無策,朝廷尊嚴蕩然無存,除了號稱「小太宗」宣宗皇帝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並限制宗室和宦官,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在對外方面,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以收復河湟之舉,為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李忱為人明察沉斷,從諫如流,恭謹節儉,且惠愛民物。他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儘管如此,藩鎮割據這一危害大唐命脈的毒瘤並沒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

      想到此處,李燁一陣蛋疼,當初雄霸四方的大唐淪落至此,自己無論如何要改變這一歷史走向,歷史在這裡必須拐彎,走向新的輝煌,因為我是李燁,具有現代軍事思想的陸軍特戰隊軍人。盧龍節度使這個燙手洋芋又何尚不是一個機遇呢?

      幽州地處華夏北方,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學習少數民族騎兵,圈養戰馬,一度位列戰國七雄。此後列朝列代,騎兵都是戰場的驕子,擁有強大騎兵和戰馬等戰備資源,自當可以傲列群雄。

      【作者題外話】:故事會越來越精彩了喲,小夥伴們,花花舞起來,每天發現更新就點起來哈,周一到五,老狼可能更得少一些,周末時間寬裕可能會一天幾更喲!

      



    上一頁 ←    → 下一頁

    醫毒雙絕:冥王的天才寵權少誘歡,寵妻成性末日輪盤權武風云大聖傳
    龍符修真聊天群他與愛同罪明日之劫逆天神醫妃:鬼王,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