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玄幻奇幻 » 景泰太子» 第142章 權貴子弟入宮修習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景泰太子 - 第142章 權貴子弟入宮修習字體大小: A+
     
      以朱見深來到乾清宮辦事為契機,朱見濟於次日下達了一道新的詔令,「在京文武官員子弟,年十五而上不曾入仕參軍者,皆送入宮中內書堂修習。逾年考核,可者入乾清宮辦事參政,並褒賞父祖,封賞先人,賜同進士出身,不可者送還其家。」

      幫著朱見濟擬定詔書的彭時聽說朱見濟的意見後,起初是不願意的,當場就道:「陛下下此詔書,天下苦讀詩書之學子怕是以為陛下為權貴高官開方便之門,再無公平可談矣。」

      是呀,人家辛辛苦苦十年寒窗苦讀,一路童子試鄉試會試殿試上來,最終才得到一個進士出身。如今權貴子弟只要在宮中內書堂混個文憑就能夠自動獲得進士出身,你要是尋常士子,心中定然也不會滿意。

      朱見濟解釋道:「權貴子弟若是一心向學,家中吃喝不愁,又是滿屋藏書,不說必中進士,一個舉人的身份還是不難的,日後亦可為國家做貢獻。若是紈絝不訓,為非作歹,那可就是一方之害。與其任由其為害民間,不若拘之皇宮,嚴加管教,去其鋒芒,使其不敢禍害百姓。此外,朕這同進士出身可沒有這麼好得,每年權貴子弟能夠獲得進士出身者不會超過十人,凡是脫穎而出者必是飽讀詩書之輩,愛卿自無慮也。」

      朱見濟點明了自己的目的,同時承諾會嚴格約束賜予進士出身的名額,不會濫賞。由此算是初步說服了彭時,讓他幫自己擬定詔書。

      只不過,朱見濟的真實心意可沒有這麼簡單。昔日為東宮太子之時,朱見濟不曾與外臣交遊,導致如今繼位之後,身邊可用之人唯有潛邸之臣,人數不多,勢力自然不大。儘管師傅們門生滿天下,但是朱見濟用著並不順手。將權貴子弟召入其中,方便培養自身班底。包括之前設置乾清宮行走,也是一樣的道理,將天下年輕才俊召入宮中,在近處培養,加深感情,以備日後重用。

      此外,將權貴子弟召入宮中,不僅僅是像朱見濟說的那樣約束其頑劣心性,同時也是將他們作為質子籌碼,以此最大限度地調用他們父祖的力量。只不過這一點就不必直言了,估計那些臣子心知肚明。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

      朱見濟這道詔令一經發出,天下騷然,首先而起的輿論就如同彭時說的那樣,許多士子認為朱見濟這是為鞏固自身權位而討好權貴,由此犧牲他們的利益。哪怕是放出風聲來,權貴子弟取得同進士出身沒有這麼簡單,難度甚至超過科舉考試,但是依舊沒有平息士子們的憤怒。科舉考試是為掄才大典,是大明朝最為重要的幾項制度之一,如今被天子公然破壞,即便是朱見濟本人也無法承受這股壓力。

      士林清議,在全國各地都在進行著,因為這關乎這每一個讀書人的切身利益,他們必須要發聲。

      朝中百官對此自然也是議論紛紛,不過依照官員品級,他們的態度大相逕庭,非常有意思。

      這裡簡單說一下明朝官場的情況。明太祖廢宰相,權分六部,朱元章如同不知疲倦的耕牛一樣工作,把所有權力攬在自己身上。他的子孫後代自然沒有他這般辛勤。朱棣本人五征蒙古,沒有這麼多時間來處理政事,同時出征在外最是重視後勤保障相關,不宜任意更換後方主官。他的那套班底基本上沒有改,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朱棣沒有干。

      此後仁宣之時,三楊當政格局確立,這個格局一直延續到朱祁鎮前期,等朱祁鎮親政也只是提拔幾個宦官為抓手,並未更改外朝格局,文官循資排輩的跡象非常嚴重。等到朱祁玉統治時期,老臣請辭多次從來不曾同意過一次,更是阻礙了朝廷官員的更換。

      和皇帝一個個短命不一樣,明朝的文官壽命相當長久,胡濙歷任六朝,如今已經八十多歲了,超長待機。其他如王直高谷等人,也都是七十多歲的人物了。王文稍微年輕一些,也有六十多歲。一圈看下來,于謙59歲竟然是最年輕的一個。

      一方面是老臣不退,另一方面老臣精力確實在下降,必須要補充新鮮血液。所以從朱祁鎮統治時期開始,同一時間內六部尚書往往有好幾個,比如王直王文都是吏部尚書。

      中下層官員本就上進無路,前路都被這些超長待機的老臣給攔住了。如今天子還專門玩這一套,最為不忿的其實並不是舉子,而是中下層官員們,前有攔路大山,後有滔天洪水,前後受難,何時才能夠熬出頭來,成為朝中重臣。

      高層官員作為最大的受益者,此刻一個個緘默不言,得了便宜還賣乖這不是自討苦吃嗎?只有還兼著吏部尚書這一官職的王直眼下正管著這事,認為此事民意未可,請求朱見濟暫緩施行。

      朱見濟心意已決的事情,如何會輕易鬆口,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遂回道:「本朝選官本非一途,豈可偏廢一路,需得三途並用才是。若是認為朕選用非人,大可報告有司,考較高低,分個高下出來。」

      所謂三途並用,就是興科舉,重歲貢,得薦舉。科舉自不必多說,而歲貢在明朝指的是在國子監讀書的監生,也稱貢生。至於薦舉就是地方官向朱見濟舉薦人才,比如哪裡有隱士高人才華橫溢的,可不經科舉直接授予官職。前兩年胡濙舉薦道士仰彌高便是典型的薦舉。

      在朱見濟的強力推動下,當然也有高級文武官員在背後推波助瀾,這道詔令儘管惹來了不小的非議,但是依舊推行了下去。首先是京城文武官員賦閒在家的子弟都被選入宮中,年齡要求是15歲以上,35歲以下。以25歲為界,分為兩個不同的群體,住在宮中不同位置。此後地方官員子弟也先後到來,給森嚴清冷的皇宮帶來不少的生氣。

      為了教導這幫人,原本算是清閒的翰林官可是累得口乾舌燥,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發生了不少。朱見濟下朝後便四處看看,認識一下各自面孔,並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

      在接觸的過程中,朱見濟知道了許多平日難得一聞的隱秘。

      



    上一頁 ←    → 下一頁

    重生之悠哉人生鄉村小仙農冷婚狂愛野性小叔,別亂來!地獄電影院
    異世妖姬:科學家的修仙妾本驚華:彪悍小王妃佛本是道豪門小妻子情陷極品美女上司: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