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皇子妃奮鬥史» 第100章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皇子妃奮鬥史 - 第100章字體大小: A+
     
    第100章

      說實話, 如今「楊澤」的行為很有些出格, 天下側目, 野心昭然若揭。

      若楨泉軍和濟王真被引到平陽,魏景與之大戰,軍士疲乏軍備大耗。這當口,皇帝再下旨怒斥楊澤不臣,而後命北軍安王合兵圍剿,恐大幾率能打魏景一個措手不及。

      措手不及還不是最關鍵。

      最關鍵是魏景來不及造勢,將在大義上完全落於下風;另外益州道狹, 增調軍隊和軍備很不方便,剛大戰一場還沒來得及補充的魏景,恐處境堪憂。

      最大程度削弱魏景實力,趁機一舉殲之。

      不得不說, 這戰策不錯, 齊田等人連續多天紮根皇宮,也不是沒有效果的。

      只是, 魏景怎麼可能讓自己落入這般困頓的境地?

      他冷冷一笑。

      「伯言所言甚是。」

      趕在皇帝出手之前, 將身份公告天下,是目前己方最佳的破局之法。

      其一,傅皇后母子的冤屈天下皆知,檄文寫得好了, 大義上完全不落下風。

      其二, 楨泉軍和濟王。

      這兩方如今實力雄厚, 故而皇帝才打著讓其削弱魏景站力的好主意。但這主意吧, 前提得是二者不知魏景身份才能用。

      敵人的敵人即使成不了朋友,存在也是利大於弊的。

      毫無疑問,楨泉軍和濟王一旦知悉魏景真實身份,必然會選擇坐山觀虎鬥。

      少了這二個勁敵,即便皇帝召天下諸侯來援,效果也差得遠了。

      不齊心,不盡力。

      魏景壓力將大減。

      他本是此意,之所以前兩日沒提出來,概因邵箐母弟未曾安全抵達,他不欲刺激魏顯。

      魏景沉聲道:「我意,即日擬檄文,三日內佈告天下。」

      ……

      對策議定,魏景卻不急著討論檄文內容,他垂目撚起一紙信箋,盯了片刻。

      邵箐一看,正是那張匿名信。

      她問:「也不知這送信者,究竟是何人?」

      是啊,究竟是誰呢?

      說實話,這封匿名信來得太及時了。

      若非它,他們固然能從蛛絲馬跡之中抽絲剝繭,繼而推測真相,但到底需要時間,很容易就晚了。

      檄文造勢,需要醞釀過程;傳信回益州,增兵和糧草的籌備,都得消耗時間。

      一步慢,步步慢,一旦失去先機,形勢必將更加嚴峻。

      這究竟是誰?第一時間就送來了這麼一封準確的情報,他是出於什麼目的呢?

      邵箐為什麼會用「他」?

      因為她看過很多次這紙信箋,其上筆勢開闊,剛勁有力,透於紙背,隨意揮墨不過短短十來個字,屈金斷鐵的氣勢躍然而出。

      不是邵箐長他人志氣,一般女子寫不出這麼一手力道氣勢皆十足的字。

      這也正正切合當初的猜測,這人應當時身處安王大營,而且不是個尋常兵卒。

      問題回到原點,誰?

      張雍忍不住說:「呃,會不會是徐蒼?」

      當年張雍認識的徐蒼,也是個能託付於後背的好兄弟。義薄雲天,鐵骨錚錚硬漢子,拋頭顱灑熱血。往昔情誼絕不摻假,對方愧疚難忘舊主,偷偷通風報信,可能性不小。

      且除了徐蒼,張雍也實在是想不出還有誰了。

      他們在安王陣營中真不認識多少人啊。當初北軍中上層遭遇大清洗,是有那麼幾個人僥倖不死被貶往西南。後安王奉旨接手荊州南陲兵馬,這幾人順理成章就成為他營下武官。

      但其中,益州諸人熟悉的就一個徐蒼。

      畢竟當年越親近魏景者,下場就越糟糕,不是人人都有徐蒼背景的。徐家中立且樹大根深,他這才幸運不但沒死,貶謫後還能繼續當武官。

      「我認為並非徐蒼。」

      接話的是季桓。

      就是因為徐蒼這背景,所以季桓認為不是他。

      徐家五代同堂,一府上下數百口。當初徐蒼會因為家族不得聽從安王之令,在黔水兩岸搜捕魏景。那到了今時今日,他還能在這個風口浪尖,冒著滿門傾覆的危險,給魏景傳信嗎?

      在朝廷立場,魏景是逆王,一旦消息走漏,觸動洛京皇帝那根敏感的神經,徐家必遭滅門之禍。

      益州等人已知曉徐蒼曾協助搜捕魏景了,因為這是安王當初啟用徐蒼的最大理由,在安王大營那是人人都知,無任何隱秘可言。

      張雍季桓各執一詞,兩人辨了幾句,張雍撓撓頭: 「呃,那先生你說,會是誰啊?」

      「我也不知。」季桓搖搖頭。

      不過他道:「只是,這世上任憑是誰,所作所為總不會無緣無故。此人心思不出三種。其一,不滿安王;其二,不滿皇帝朝廷。其三,……」

      他聲音變得凝重:「其三,便是算計我等。」

      不要以為消息準確就必定是好事。第一次准,第二次准,三四次也准,在你放鬆警惕的時候來一則假消息,足以致命。

      「伯言說得沒錯。」

      魏景扔下信箋:「不管此人是誰,有何目的?日後若再有信箋,我等亦不可輕信。」

      一切得相信自己的判斷。

      魏景對這個送信者,一直持審視態度,既然沒有線索,那就暫且擱下。

      他抬眼看張雍:「日後汝等若對陣徐蒼,萬不可鬆懈警惕之心。」

      話罷,魏景又看了陳琦等人一眼。

      雖說對陣無父子,但未免諸人因信箋生出微妙好感,他特意敲打一番。

      張雍等人肅立拱手,忙道:「謹遵主公之令。」

      季桓贊同,一事罷,他又問:「主公,這檄文您欲如何擬?」

      季桓本想著這檄文是自己負責起草的,但誰知魏景聞言,頓了頓,卻道:「我親擬。」

      如烏雲蓋日,他眸中頃刻有暗色覆上,暗暗沉沉,冰冷陰鷙再窺不見深處。

      ……

      三月十六,魏景發檄文告天下。

      天下震動。

      「蓋聞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國之衰,民之難。吾生為魏氏之嗣,當內以匡扶父兄安萬民,外蕩平外寇護社稷為己任,並為此殫精竭力,已二十載矣。然不知人心之險惡,……」

      「……慈母胞兄慘遭屠戮,東宮毀於一炬,悲哉痛極。母后賢德,皇兄愛民勤政,然尚不得善終乎?……」

      魏景先追憶了昔日理想,並陳明他為此付出的努力。話鋒一轉,他痛陳昔日母兄之慘死,一心驅逐敵寇後所遭遇的背叛。

      以上所作所為,概出於先帝之手,但檄文中並沒有半句涉及先帝。

      魏景一氣呵成的草稿,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他恨極那位禽獸般的皇父,口誅筆伐,恨不能將其掘棺鞭屍。

      是季桓勸住了他,可以陳冤屈,可以鳴不平,但用事實來陳述更合適。先帝再心如蛇蠍,那身份也是君父,言語過激,很容易遭遇衛道士的攻訐。這就與發檄文的目的有所悖逆了,達不到最佳效果。

      必須得有個度,引起人的憤慨,卻不讓人反感。

      道理魏景不是不懂,但他只是過不去心裡那一關,心腹和妻子反復勸說,他最後妥協了。

      但後面有關當今皇帝的部分,就沒那麼客氣。

      接著魏景的著墨重點,乃黔水刺殺極搜捕一事。他痛陳當今心思陰險,惡毒無信,欺騙天下臣工百姓。黃河大堤,事涉百萬黎民,然其為了些許私心,竟腰斬治河良策,致使大堤崩決,汪洋澤國,浮屍遍地,瘟疫處處,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

      如此無信無德之人,難配君位,他當秉承胞兄遺志,取天下而救萬民。

      洋洋灑灑一大篇,到了最後,已不僅僅是個人仇恨,為了先太子遺志,為了天下萬民,魏景當破舊立新,還九州一個朗朗青天。

      慷慨激昂,振聾發聵。

      傅皇后所出二嫡皇子,視民若子如皇太子,勤政務,用賢能,文德綏海內;驍勇善戰如齊王,驅韃靼,滅胡虜,武功赫赫名揚天下。

      昔日這二位的隕落,多少人痛心疾首,捶胸頓足。

      雖說君權至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如此作為,如何不教人暗下憤慨?

      尤其是新帝登基這幾年,戰亂頻發,民不聊生,兩相對比,越發讓人追惜前者。

      魏景的檄文一發,如同輻射一般迅速擴散,所過之處,無不引起滔天巨浪。

      振臂一呼,回應者眾。

      有本仰慕太子齊王者,又憂心這幾年天下大亂黎民受苦,遂大喜過望,立即收拾細軟,往平陽而來。

      也有亂世尋明主者,認為齊王乃諸雄之最,可一展其志。

      還有昔日不滿先帝所為而憤而辭官者,或和新帝意見不和的致仕老臣,或果決,或略猶豫,很大一部分都攜家眷老小,奔往平城。

      其中有一位,是前太子之師,三朝元老龐曾。

      龐曾年六旬,當年大變他重病在榻,聞驚訊竟好了一半,掙扎著爬起來上朝力爭。當時新帝初登基,要一不做二不休殺了魏景,就是龐曾率著一群諍臣苦苦相爭,這才爭取到流放西南兩千里的折中之法。

      聞得他至,魏景親自迎了出來。

      「殿下,殿下!」

      鬚髮皆白的龐曾跪下見禮,被魏景親自扶起後,痛哭流涕:「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啊!」

      哭聲雖帶哀痛,但更飽含歡欣,蒼老嘶啞卻觸動人心。魏景忽想起當年黔水之畔,妻子曾經對他說,「你並非孤身一身,你至少還有我,還有一干竭力出言護你的諍臣」。

      心潮湧動,他回頭看了她一眼。

      邵箐眼角微微濕潤,卻目光瑩瑩,正含笑看著自己。

      魏景深深看了他一眼,這才轉頭,勸慰龐曾。

      到底歷經三朝風雨,龐曾人雖老,心智卻堅,很快止住老淚,神色一肅,對魏景道:「殿下,臣得訊天子震怒,當有大戰即興,您需慎之又慎啊!」

      不是所有人,都對魏景未死的消息歡呼雀躍的。

      這頭一個,就是當今天子,魏顯。

      


    上一頁 ←    → 下一頁

    王者榮耀之最強路人王邪風曲媽咪17歲:天才兒子腹影視世界旅行家特種歲月
    斗羅大陸隨機懲罰一名幸運觀眾洪荒歷異界極品紈?我修的可能是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