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一世為臣» 第43章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一世為臣 - 第43章字體大小: A+
     
      第四十三章 雪夜靜宵雙雄初爭風 流水落花宰輔首議親

      待宮中這些大事忙畢,也到了上元節了。乾隆一心想衝衝宮裏宮外的晦氣,顯出份泱泱大國的尊榮氣度,因而奉母上正陽門“俯恤萬民”與民同樂一事更是不論破多少錢都要辦地體面風光。

      午時正牌一過,隨著驚天動地的三聲炮響,天子車駕從長年封禁的午門出天安門,數千羽林軍簇擁護衛著浩浩蕩蕩,黃燦燦地一片旌麾蔽日湧出皇宮。京城老百姓哪個不想觀瞻聖顏,早已經將皇城禦道兩側擠地水泄不通,順天府衙門各堂官小吏扯著嗓子維持秩序,卻哪裡能阻的住百姓爭看皇家威儀的迫切?正在忙亂不堪之時,再聞丹陛大樂雄然大作,數十排明黃華紫的蓋傘儀仗飄搖隱現,之後是五色金龍旌旗下的六十四名乾清宮一等侍衛金盔銀甲威風凜凜地跨刀騎馬,身後無數錦紅衣著的太監圍著黃金龍輿,轔轔有聲地出了天安門——這便是天子車駕了——正是萬眾矚目時候,百姓原本已經看傻了眼不辨南北,此時才爆發出一片山呼海嘯的歡騰: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后千歲!”

      乾隆與太后同在龍輿之上,太後坐在九龍華蓋之下的玉座上,已是笑不攏口,乾隆恭恭敬敬地在旁侍立,穿著明黃勒絲金龍團褂,外套著金面玄狐大麾,瑞罩下一串光鑒日月的東珠朝珠,好一番輝煌人物,帝王氣度,他一手扶著太后,一手向車外黎民揮手致意——

      太后聽地四周裏都是一片響徹雲霄的山呼萬歲,眉開眼笑樂地無可無不可:“好。。。兒子,萬民景仰普天愛戴,這是你的德政,也是為娘的體面!這些百姓,都如此的忠君感恩,該賞!”乾隆立即呵聲應了,轉念一想,這人擠地黑壓壓地一片萬頭攢動,若按往常例子賞錢,當街不是立即就會踩踏死人,反而不美。正在猶豫間,和珅遠遠地見乾隆神色不豫,忙拍馬奮力擠了過來,乾隆見了他神色才是一松,把事一說,和珅笑著揖了一禮道:“早準備下了新制的乾隆通寶預備著太后賞人,還提了十萬貫預備著晚上正陽門燈會用——皇上放心,賞錢擠不死人,奴才有辦法。”

      乾隆但笑不語,輕拍了拍他的肩便又回車輿中去。和珅才打馬去了,吩咐皇帝車駕先行之後順天府人封路分區編號領隊發賞錢,一小塊一小塊地料理妥當,才在禦街上面南三跪,起身頒了聖旨,朗聲道:“奉皇上聖諭,太后懿旨。皇輦迎接人等皆我大清教化之下忠順子民,無論老幼男女一例賞賜,著順天府依次按發賞錢!”人群中頓時象平靜了許久的湖面陡然掀起軒然大波,猛地膨脹著瘋狂起來,山崩地裂一般地狂呼萬歲,捧著新錢著了魔似地又哭又笑,又跳又叫,一片頌聖喊恩,就在這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富貴氣象中 ,禦輿在喧鬧聲響中緩緩行駛到了正陽門,和珅已經從後趕上來了,連汗都沒顧地上擦,就第一個翻身下馬,在禦輿前扶下太后與乾隆,又賠笑道:“老佛爺,您還是乘轎上城門罷?看著這箭樓也老高的,奴才不放心。”太后笑著擺手:“不用,我能上去,你也來攙著就成。”這是天大的體面,和珅忙應了一聲,在乾隆含笑注視下,與他一左一右地扶著太后上樓,一轉眼正巧瞥見永琰也扶著皇貴妃魏佳氏隨後下輿過來,二人的目光在空中偶然相遇,和珅不由地對他露齒微微一笑,永琰一怔,竟連腳步都忘了邁,惹地令皇貴妃狐疑地橫他一眼:“怎麼了?”

      “沒,皇額娘走好。”永琰忙正了容色,唇邊卻不自覺流露出一抹暖入人心的笑意。

      直到了戌時,正陽門外自東向西綿延百里已是火樹銀花一片燈海,更畢衣的乾隆母子並後宮女眷,在鼓樂大作中從正門出來,接受百官朝賀。乾隆扶著太后居中站了,暢音閣的供奉們忙挑弦齊奏《慶升平》,笙歌四起間萬掛鞭炮齊聲大作,轟然炸成一片,東直門西直門,左安門右安門同時燃起煙花,在鼎沸的爆竹聲中毫不示弱地盛章華彩地怒發張揚!天上萬紫千紅流光異彩,人間萬民百姓仰頭爭看,太后看遍歡呼騰越,一聲“賞”字,銅錢如雨般地漫天撒向人群,頃刻之間十萬貫賞錢化為烏有,正是說不出的皇家氣度數不盡的富貴風流——這場奢宴直鬧到了近子時才罷,皇帝奉已經筋疲力盡的太后回宮休息不提,負責善後的百官卻依舊不得閒,忙著打掃收拾疏散人群,又是人仰馬翻。

      劉庸大步流星地跳簾子進來,一面掃去肩上的落雪,一邊剁著腳怯寒,抬眼就見紀昀還在啪嗒啪嗒地抽著旱煙,就道:“你不是不知道三爺聞不慣這味兒——還抽!”紀昀剛被阿桂請旨從烏魯木齊調回來沒有多久,臉色還是晦暗未明,雙眼也較年前凹陷了幾分,越發顯得老邁,但聽得如是說,忙將煙灰磕去,福康安原本一直坐著扶膝沉思,此時才回過神來,一手阻了他道:“曉嵐公抽便是了,有什麼打緊——誰不知道你是個‘大煙鍋子’?皇上都不介意,難道我介意?”

      劉紀二人聽了都是一笑即收,紀昀先感歎道:“我雖然依舊回了四庫全書任了總編纂,可再入軍機只怕。。。是難了。。。”劉庸也提袍坐了,搖頭道:“如今於敏中死了,桂中堂被調離了京城,和珅聖眷優渥無可比擬,偌大個軍機處,只怕都是他說的算了。”

      “他也的確厲害,我紀某人一生還沒見過如此八面玲瓏洞達世情的能人——圓明園,避暑山莊修了,浙江的海棠,江南的漕運,都是大工程,說修也就修了——沒他能成?今晚的上元賞燈會能有如此規模?當初他一個毛頭小子跟著三爺進傅府的時候我何曾想過他有今日?”紀昀忍不住又重重地吸了口煙:“就連我,他要沒點頭,我連四庫全書都回不去——他如今就是四庫全書的正總裁!這才幾年的光景?哎。。。”

      劉庸從來是個冷心冷面思慮周全的謀國老臣,聽了紀昀的牢騷,便冷笑道:“可他手段也太狠了,借刀殺人逼死了於敏中不說,阿桂,海蘭察,兆惠都被他明升暗降調離京城,就為了能只手遮天,只怕沒多久,咱們幾個都要無處立足了。”

      福隆安見話說地頹唐忙一笑擺手,看了自己三弟一眼,才道:“崇如公言重了,何至於此?”

      只要還有福康安,傅家的聲勢就不會真的一蹶不振——他和皇上的關係,又豈是和珅能夠離間的了的?

      正巧阿顏覺羅氏著人送來熱騰騰的元宵供他們宵夜,門一打開,福隆安眼尖瞥見走廊上一閃而過的身影:“長安,又剛回來?!”

      被點名的浪蕩公子只好頭一低,進門請了安,賠笑道:“二哥,三哥,各位大人安好。”

      福二爺對自己這個幼弟也實在沒辦法,聰明是盡有的,原也一般地上進好學,這些年卻越發浪蕩不羈,不僅不求功名,連自己的終身大事都一誤再誤,明明世家子弟,卻仿佛無事上心時時放蕩,他若有三弟一半強勢,他們傅家黨人也不至如此凋零。但當著劉紀二公實在不好多說,只得含恨瞪他一眼:“別時時就知道渾玩兒——也要學著理事了,前段時間讓你去戶部掛職,沒幾天就甩手不幹——”

      福長安一面哼哼哈哈地答應,一面偷眼看向自己越發深沉的三哥,諸兄弟中原是他倆最親厚的,可事過境遷,他與他,早回不到當年的兩小無猜——與他,又何嘗不是——福長安忽然凝了神色,猛地坐直身子——萬沒想到此時居然又聽到了那個人的名字!

      “桂中堂在浙江已經查出陳輝祖偷天換日,暗中把犯官王擅望的家產以次易好,將金折銀,貪污了幾百萬兩銀子之事已是罪證確鑿——這事本也這麼了了,錢灃也不知受了誰的指示,這個結骨眼上書參‘十督撫貪污案’居然說我大清江南十省總督都是貪官豈非駭人聽聞!桂中堂自然駁了回去不予受理,誰知道錢灃不屈不饒,還鬧到了皇上那裏,說桂中堂有‘包庇縱容’之罪——看看這局兒,我看又是和珅的主意!不把桂中堂從這首席軍機的位子拉下來他豈能甘休?”

      和珅若是以此計壞阿桂前程,那就勢必得罪十省督撫,代價未免太大了——還是說他為了達到位元極人臣的目的,已經什麼都不在乎了?

      值得嗎?和珅,我真是越來越不懂你。福康安合了雙目,腦海中全是今日在正陽門上他扶著乾隆第一個踏上城門俯瞰萬民的神情容色——如此耀眼,如此。。。非凡 ——仿佛他原就因此刻而生——重重地歎了口氣,按下翻滾的思緒——為什麼他總是無法壓抑自己對他已經全然複雜化的感情,嫉妒,惱恨,傷心,憤怒還有。。。若有似無卻永難磨滅的愛。

      只可惜物是人非——站在他身邊的,甚至已經不是他了——即便一世為敵,也留不住他永恆而絕決的目光?

      他忽然睜眼,匆匆起身抓過袍子,甚至來不及注意四弟與自己一般激越難抑的神色,只道:“我出府一下。”

      福康安沒料到是這個情景。

      從窗外望進去,只能看見一個伏案的背影在昏黃而又落寞的燈影下淺眠。

      想起方才順天府的人告訴他的話——和中堂在上元節籌備的一個月裏,幾乎從未回過家,幾天沒合眼更是家常便飯,就算今日慶典結束,他依然得留在正陽門善後脫不得身。

      這是今日得以睥睨天下的代價嗎?福康安悄聲走進屋子——案牘上壘著尺來高的卷宗帳本兒,攤開的那一份似乎依舊汁水淋漓墨蹟未乾。

      他知道軍機處的人即便阿桂已去也依然不會完全聽命於他,據說五軍機上朝辦公甚至從不與和珅一處批理奏章——所以他才事必躬親萬事不敢假手於人?萬端思緒都化作一聲悠長寂寞的歎息。或許也惟有此刻,他才能暫時收起彼此間的爭鋒相對,才能放下傲氣尊嚴家族利益,靜靜地看一眼他。

      。。。他睡著了還好,至少他能如此地接近他,不再劍拔弩張。

      為了地位權勢,你真地已經不惜一切了嗎?

      包括。。。搖了搖頭,此刻,他已不欲再想。

      和珅似乎已經熬了一夜,長睫覆下,眼下暗影越發重了幾分,光潔的下巴也隱現青色的胡渣——他忍不住伸手輕觸,絨毛一般模糊而輕柔的觸感——猶記當年情濃伊始,他還曾每每以此打趣——笑他是個長不出鬍子的姑娘,哪似個軍中漢子?

      福康安臉上石刻般的紋路也有了一絲鬆動,猶記當年,卻轉眼成空——兜兜轉轉,最終對面為敵成了彼此間唯一的執念,是宿命還是老天最無情的玩笑?

      他解下自己身上的披著的玄色錦袍,輕輕覆上他的背,靜夜良宵似乎只聽見窗外的雪簌簌落下的聲音——以及他逐漸蔓延開來的心跳。

      可即便是這樣微末的幸福,又能持續多久?

      永琰命太監止步,自己接過他手中的提籃跨進門去——好不容易今晚上元節宮禁大開,他心裏哪放的下和珅,早藉故溜出宮來探他——他今天指揮統籌忙裏忙外又是個要強爭臉之人,只怕早累壞了,若自己不來只怕三天不進食都有可能。因而見和珅伏案歇息也不見怪,將帶來的吃食放到一邊,便滿帶笑意地坐下等他醒轉,卻在甫見到他肩上的玄色披風之時僵住了臉。

      他忍不住輕顫著手撫向它,無意間觸到了和珅的耳垂,但見他微一皺眉,將臉埋進披風中深嗅了一口氣,才含糊嘟囔了一句:“瑤林。。。”

      永琰與他貼地極近,這話自然聽地真切,他只覺得有把刀忽而插進了他的心窩子裏再狠狠地絞上一圈!他騰地站起,卻不願驚醒累極了的和珅,走到屋外才叫來侍衛,冷著問:“方才誰來過?!”

      “是。。。是福三爺,見和中堂睡著了也沒叫他,坐不大會兒就走了。”

      “剛走?”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永琰冷冷一笑,快步追去——他已經顧不上這一舉動是否明智,有一股火燒地他幾乎連最後一絲冷靜都消失殆盡——

      福康安正拾級下了箭樓,忽然聽到身後急促的腳步聲,剛回頭就愣在原地。

      永琰住了腳,居高臨下地看了他一眼,忽然將手中的物事甩了過去:“夜深雪重,福公爺還是把禦寒的衣物穿上為好。”

      福康安接過那玄色的披風,手及之處隱有餘溫,他眸色一暗,靜靜地望向永琰。

      “和中堂說了,福公爺的東西他受不起。”永琰也緩緩下了樓,在他身側站定,冷冷地橫了他一眼,“你又何必枉做小人?”

      你為什麼時時刻刻都要和我爭!不論是之於乾隆還是和珅,你都要擋在我面前!

      福康安與他對視許久,才輕輕拂落自己肩上的落雪,看向腳下隱在暗夜中影影幢幢的北京城,:“王爺,我與他之間的事,何勞費心。”

      永琰幾乎是立即提起了福康安的衣領,狹長的鳳眼中第一次如此肆無忌憚地迸裂出狠厲之色:“不管你們之前是什麼關係,從今往後最好都斷個乾淨!”

      “我和他不過是同殿為臣的關係,王爺卻要我斷什麼?”尊嚴與驕傲,始終是他一世的弱點,他說不出口,更加恥於承認他——受制於他。福康安闐黑的雙眸如望不見底的深灘,無懼地迎視過去:和珅即便此刻依附於你也不過礙於情勢,如今的他,唯一樂衷的只會是權勢地位!待到他真能位極人臣傲視天下之時,除了一國之君就再沒有人能壓制的了他——所以他寧破壞,不放手,又何止是為了傅家聲名?!

      而這個情根深種的皇阿哥,顯然還看不透他。

      輕輕捏住永琰的手,福康安使了個巧勁就擺脫了他的鉗制——而後一提袍角,端端正正地跪在雪地上:“王爺,請恕福康安不便相陪了。”

      永琰眼中殺機一閃而過,卻最終平和了臉色,聲音漫漫揚揚地響起,冷過此時的冰天雪地:“起來吧。”

      朝廷剛剛熱鬧喧嘩地過完元宵,乾隆為平衡後宮勢力,果然就晉封嘉貴妃之子十一阿哥永星為成郡王,並命年紀尚不足十三的十七阿哥永麟跟著封王了的三個哥哥一起“入軍機處學習行走”,而開春不久,得到和珅首肯示意前往江南查“十督撫貪墨案”的錢灃就在浙江呈上奏章言泰半總督實有貪墨之行,田莊宅院不計其數,貪銀過百萬之數,江南官場之風氣可見一斑,建議乾隆從重從嚴處置以正官箴。而阿桂身負欽差重責任,卻姑息養奸縱容包庇,想以陳輝祖一人息事寧人以結十督撫之歡心,其心其志可見一斑,也必嚴懲以儆效尤。

      乾隆將奏章輕輕丟在案上,抬眼望著站了一地的樞臣:“你們怎麼看?”

      養心殿東暖閣的窗戶上一例裝著玻璃兒,明堂堂地照著眾人,似乎一點點神色異動都纖毫畢現。幸而眾人都是久經歷練城府萬千之人,許久之後,才見八阿哥永璿站出來怯生生地道:“阿桂乃國之棟樑,似乎不宜這點誣告之事就橫加貶斥,以令百官寒心。”

      他說出了傅家黨人想說不便說的話,乾隆聽完卻看了永璿一眼,不冷不熱地道:“錢灃是個正人,他考慮事雖未必周全,但都是肺腑實誠的話,況且參十督撫貪墨他確有實據,難道反白為黑反治他的罪?!”

      和珅見八阿哥受了斥責大氣不敢出地退到一旁,鎮定如常地出列奏道:“皇上說的是,錢灃一案告倒十省督撫天下皆知,若草草處理敷衍了事豈不令天下人恥笑,為振我大清清廉浩氣,十督撫非治罪不可。”

      十督撫治罪就意味著阿桂有失察包庇之錯,看來和珅為了正式取阿桂而代之,不惜得罪那些連阿桂都不敢招惹的封疆大吏了。劉庸見到了不說話不行的地步,忙開口道:“可十督撫位高權重,真聽了錢灃的話一併處置了,江南必亂——十省的缺空出來,那可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和大人難道就立即有了人選能一一補上?”

      劉庸不愧老辣,幾句話就暗責和珅暗中收納黨羽廣布眼線,另一方面又暗拉了十省督撫一把,和珅一笑:“劉大人掌管刑名多年,我大清豈有反坐禦史言官之罪?錢灃查案罪證確鑿,獲罪的反而是自己,豈非絕天下士人百姓之望?于我皇上的千秋名聲又有什麼好處?”

      這是和珅最聰明厲害的一著,阿桂與於敏中畢竟不同,他根基太深太廣,朝中明裏暗裏站在他這邊的實在太多,整他,就不能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否則就必成百官公敵——因而是錢灃,只能是錢灃,這個剛正不阿甚至從來不去分析朝中局勢事態如何走向的諫臣,只要眼裏見到一絲不平一點不法,就定要追根就底查個清楚明白——這樣的人,有時反而更容易衝動,為了“武死戰文死諫”的青史流名,他一介儒生就敢冒天下之大不惟狀告權傾天下的十省督撫!

      可你,接著要如何收場呢?——誰都知道此事歸根究底是和珅起的頭,可真要得罪了十省督撫,和珅接下來無論任何政令都將舉步維艱,“令不出京城”這也是歷年以來所有稟政的軍機大臣都忌憚各省督撫的原因——福康安沉默著,他甚至有些想看看和珅究竟還會在這瞬息萬變的官場朝堂之上,如何翻雲覆雨。

      眾人也都沉默著,靜靜地看著乾隆。

      執政四十餘年的皇帝慢慢地轉向和珅,略帶灰白的長眉下的眼依舊藏著人臣猜不透的心思:“十督撫,要懲辦——依你的意思,如何辦理。”

      眾人心中都是一驚,乾隆是公開支持和珅要拿十省督撫開刀了?!但聽和珅似行雲流水般娓娓而道:“臣以為惟八字而已‘大事小辦,小事緩辦’。十督撫位高權重,又是封疆裂土,雖偶有貪墨但畢竟巡撫治理各省民生軍政著功顯赫——人孰無過?其實說句實在話,咱大清好比一大家子人鐘鳴鼎食赫赫揚揚,而臣如子君如父,一子不孝可以趕,十子不孝若都趕走了,整個家就會散了——”舔了舔略微發澀的嘴唇,和珅繼續道,“所以臣斗膽建言開‘議罪銀’制度,誰犯了事兒,要查,但允許他們預交一筆銀子贖他們的罪讓他們留任將功贖罪——給他們一個悔改的機會!”

      一言驚四座——這不是等於公然地賣官鬻爵授受賄賂嗎——還是堂而皇之地以國家的名義來實行!福康安至此才真地坐不住了,他此時才真切地感受到和珅玩弄權術手段之精深——他要打壓阿桂不假,但卻從沒想過要真地得罪十督撫,那些大員們出那點子議罪銀子是九牛一毛,誰犯了錯立即交議罪銀給國庫抵罪?這不是無形中助長貪墨的歪風麼?和珅立這個制度根本不為懲罰他們反而是大大地拉近與他們的關係!他起身道:“皇上,臣以為萬萬不可——此風一開,各省官員更加肆無忌憚,原本貪墨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如今用銀子就能一筆‘議罪’,這還起什麼約束作用!“

      和珅轉過身來,平平靜靜地看著他道:“皇上將他們從微末小吏提拔為封疆大員,若有敢搜刮民脂民膏就是辜負聖恩——皇上既然可以讓他富,自然也可以讓他窮。他貪墨是取之於民,皇上如今就再取回來充之國庫——誰貪的多就罰的多,這不也是警醒吏治麼?所以臣以為,這議罪銀制度,但凡總督巡撫以下四品以上官員都應通力實施!”

      行了。乾隆一見這二人又要爭鋒相對就頭疼,一擺手止了議論——“和珅說的有理,阿桂還是老于軍事疏於務啊~否則也不會比那些地頭蛇給騙了,還上書要懲錢灃辦他個妖言惑眾的罪,真准了他的奏,還不天下譁然言路閉塞?不小懲大戒只怕不能服眾。紀昀擬旨罷,阿桂罰俸三個月,撤去大學士一職,保留其一等誠謀英勇公的爵位,還是調去江南綠營練練兵罷。”頓了頓,似沒看見眾人呆若木雞的表情,又道:“只是福康安說的也對,事關重大,容不得一點差錯,否則這議罪銀制度就成了朝廷一大弊端,須得一個可靠實城之人經手才好。”

      “奴才推薦一人,足以勝任。”和珅恭身揖禮,“此人已在隆宗門外侯旨,只待皇上宣召。”

      所有人不解詫異的目光中,只聽得皂靴聲響,一道瘦削的身影掀簾而入,在眾目睽睽下對著乾隆伏下身子,三跪九叩:“奴才福長安見過皇上!”

      ——和珅側過身子,隔著長安與福康安只對望了一眼,便目光淡然地越過了他,看向不知名的遠處。

      他原也沒想到長安會主動來找他。

      當年的事他從沒忘記,可年少時的諸多糾葛,再也不是他如今汲汲追求的及至——如今的他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有用之人的投誠與示好。

      福三爺,雖然和琳在你手下做事我放心的很,可畢竟今非昔比,我的手上也得有一個與此相若的籌碼才是,對嗎?

      和珅操軍機權柄於一身,忙地越發腳不沾地,幸而乾隆親自頒旨命人在軍機處與養心殿間指了一處宮室供他起居,恩寵待遇一如皇子,撥了八名太監伺候,為首的便是與和珅識于微時的小貴子,如今在宮掖之中也是當紅不讓隱有後來居上的架勢,抬頭見了嘉郡王,忙極漂亮地打了個千下去:“奴才給王爺請安!”

      永琰平日在宮裏素來是嚴謹持重的,待太監更是不假辭色,但此刻卻似乎心情不錯,一擺手命他起來:“和中堂呢?”一面抬腳就走,小貴子知道和珅辦公時候不喜人打擾,起碼也得通報一聲,可就是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去攔永琰,只得點頭哈腰地跟在後面:“和中堂他剛剛才用了膳——”

      “小貴子,退下。”和珅聽到聲音已經打簾子出來,似乎並不意外見著永琰,淡淡地笑著打下千兒去,早被永琰一把攙起,扶進屋去,拍著他的肩笑道:“你今日好威風呀——議罪銀,虧你想的出來!”

      和珅見他一臉熱切喜悅似發自肺腑,不由苦笑一下:“我這也是沒法子的事——皇上七十大壽之前圓明三園要全線竣工,戶部早撥不出一點銀子了,十五爺,大清這家難當,我也只能和你說這句掏心窩子的話——別看如今錢灃捅出這案子天下大嘩,實則大小官員貪污之數量規模遠不止此!可即便將十省督撫一併撤換,這大清吏治也根除不了,望嚴重裏說,這是大清自上而下的陋習,自乾隆初年改嚴為寬以來這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坐定了的!如今天下大富可國庫沒錢,我這麼做有什麼不對?貪墨大家都有,誰捐的少就說明拿回自己口袋裏的多,我就查他辦他!”

      “我明白。”永琰在他面前坐下,面上容色表情在搖曳燭火下朦朧地一片深沉——“任他官清似水,無奈吏滑如油”大清官場如一淌混水,靠常理清規早就轄制不了那些閻羅小鬼——所以和珅才寧負天下駡名另闢蹊徑去整治官場貪污之風——

      可哪怕世人皆謗你,憎你,毀你,也有我永遠站在你身邊,你總有一天能徹底忘掉那個不能純粹來愛你的男人——這話誠然是說不出口的,永琰從未試過如此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只為能在他身邊多留一刻的滋味,看了看和珅的氣色,永琰輕咳一聲,柔聲道:“你這一年來委實太累了,才多大的年紀,已時時帶了倦容,總是面青氣弱的——我聽人說拿不曾穿過線的南海珍珠磨成粉服了,最能調氣寧神的——”從袖子中摸出一隻沉香雕花盒,推過去,“我替你尋了一些來,這些叫小貴子早起替你現磨了拿滾白水調了吃下,另一半已經讓穆彰阿送去你府上——”

      和珅一愣,忙起身揖禮,卻被永琰佯裝生氣地一把拉住:“這是做什麼,舉手之勞罷了,你幫我那麼大的忙,什麼謝禮都是值當的。”

      其實要找那麼多桂圓大小的南珠已是不易,更何況要從未穿過孔的,永琰是千番百計從他額娘那弄了好些又拿出自己所有體幾叫內務府去四下置辦來的——但這些話自然無謂去說了。

      和珅只得接過,卻抬頭看了永琰一眼,忽然道:“爺認為如今已是穩操勝券了麼?”

      永琰先是愕然,隨即尷尬一笑,他的確覺得如今十一阿哥因著母妃位份已是低他一籌,其餘阿哥更是不堪一提。

      “八阿哥仁弱太過,只知道吟詩作對;十一阿哥熱中權位,卻叫皇上早有防他厭他之心,就如今情勢來看,爺的贏面很大。但是十五爺你忽略了一個潛在的對手。”和珅替永琰斟了一盞茶,慢條斯理地道。永琰呆得片刻,顰著眉望向和珅,見他以指沾茶,輕輕地在桌上寫了個“麟”字。

      他的同母弟弟十七阿哥永麟?!永琰吃驚不小,和珅卻捧茶吃了一口,才緩緩地道:“如今令貴妃榮晉皇貴妃,只怕何時封後也未可知,你與十七爺就都是嫡子,你在他面前沒有半點優勢——而十五爺試想,三位哥哥封王后參與理政是理所當然,皇上為什麼特特叫十七爺也‘軍機處學習行走’?——他還什麼差使都沒辦過!他如今年紀的確是小,可假以時日,若以十七爺的聖寵,你與他誰的機會更大些?”

      和珅一席話說的永琰冷汗都要出來了,他萬沒想到自己竟成了“燈下黑”,偏就是最想不到的人是自己最後的對手——

      “十五爺莫急。”和珅的笑有著奇異般的撫慰能力,“我原也準備近日來找你說這件事的——要贏十七爺不能在皇上令皇貴妃那邊下功夫,而要另外找個靠山——找個能讓你輕而易舉地贏過十七爺的靠山!”

      永琰不解地看著他。

      “蒙古喜塔喇氏——蒙古八旗中最顯赫的一支,與當年孝莊太后的娘家博爾吉濟特氏都能分庭抗禮——娶喜塔喇氏的格格為福晉,就能立即拉開你與十七阿哥的勢力懸殊!”

      和珅笑的依舊溫暖和絢,永琰卻仿佛一瞬間落入了冰窟窿中一般,周身輕輕一顫。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字夠足吧~~趕死了= =下次的更新緩偶幾天吧T T

    話說好多TX抱怨感情戲8夠,不想看政治戲了= =


    上一頁 ←    → 下一頁

    海賊之最惡新星極品上門女婿我當道士那些年滄元圖大明帝國日不落
    帝道獨尊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重生校園女神:明少,太最強仙府升級系統妾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