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霓裳鐵衣曲» 第二百零九章 遠見和謬誤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霓裳鐵衣曲 - 第二百零九章 遠見和謬誤字體大小: A+
     
      第668章 遠見和謬誤

      老者威望甚高,眾人魚貫退下,堂上只剩下盧照鄰和那盧十二還在。老者冷哼了一聲:「十二郎,你剛剛是怎麼說,你不想去便不去,為何要說那些昏話?」

      「俺只是不想大伙兒中了關西天子的圈套罷了!」那漢子道。

      「朝廷開科取士,明明是好事,怎麼成了圈套了?」眼見得堂上只剩下三人,盧照鄰耐不住性子反駁道:「還有,現在大唐已經奄有天下,你卻稱其為關西天子,若是讓外人聽到,只怕便是一場禍事!」

      「不過是嘴上說的好聽罷了!」那漢子冷笑了一聲:「李家天子和宇文家、楊家的天子一般,都是把我們這些函谷以東的人都視為奴婢,唯有關西的才為良人。這不是關西天子是什麼?至於開科取士,更是荒唐可笑!我們崔盧趙李王諸姓自從魏晉以來,世居關東,長於經史,從來只有出題目考別人,哪有自己去參考求一官的道理?」

      「這個——」盧照鄰被問的啞然,結結巴巴的答道:「朝廷也要看看所選之人是否良材嘛!參考也不能說不對!」

      「那能考過的就是良材,考不過的就不是?全憑關西天子說了算了?」盧十二郎冷笑道:「若是如此,那我寧可在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了此一生!」

      「盧十二你到底是什麼意思?」老者冷聲道:「照鄰賢侄也是一番好心,你也不必這麼拿冷話嗆他!」

      「小侄的意思很簡單,以眼下的形勢,去長安應試與我等未必是好事!」

      「為何不是好事?」盧照鄰反駁道:「平日裡大家抱怨朝廷偏袒關西士人,我等河北士子仕途艱難,現在朝廷真的給出機會了,你卻又不去?只要考中了就能入昭文館,這機會還不好?」

      「進昭文館就是好機會?」盧十二郎冷笑道:「想必你忘記了崔浩是什麼下場了吧?」

      盧照鄰聞言一愣,盧十二郎口中的崔浩乃是南北朝時清河崔氏的著名士人,歷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心腹謀士,屢次力排眾議,抓住了難得的戰機,使得拓跋燾對抗劉宋北伐,滅亡胡夏北涼,擊破柔然,是北魏一統北方的首席功臣,受命修北魏國史,這對於士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耀。而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崔浩惹來彌天大禍,不但自己被下獄處死,清河崔氏以及與其聯姻的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也被連坐滅族,史上被稱為「國史之獄」。

      「十二郎你這話也有些過了,崔伯淵後來落得那等下場也要怪他自己言行不謹吧?太武帝讓他編修國史,他卻把人家祖宗的污穢之事也盡數錄入其中,還刻在石碑上公之於眾,不死何待?」

      「你以為崔浩他謹言慎行就能自保?」盧十二郎冷笑道:「崔浩他之所以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就是因為功業太盛而根基太淺,身懷重寶而豺狼環伺,不死何待?你們以為去了長安,可以憑藉腹中的才學入昭文館,得天子賞識,博取功名富貴。如果你們考不中,或者中了之後只能得個小官還好,如果真的如你們所願,登了龍門,十有八九落得和崔浩一般下場,不但自己丟了性命,還會牽連族人!」

      盧照鄰被對方這番話說的面色慘白,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他熟讀史書,當然知道盧十二說的並非虛言。按照史料上的記載,崔浩在監修國史之前極得拓跋燾的信任,拓跋燾曾下令各部尚書若有難決之事,應該先徵求崔浩的意見,並且經常前往崔浩家,以常禮交往,崔浩本人也可以隨時進入寢宮。但與其他鮮卑大臣不同的是,崔浩的權力完全來源於北魏皇帝的信任和賜予,他雖然出身清河崔氏,但並沒有與其他鮮卑大人聯姻,也沒有自己的部曲軍隊,而且他力主舉薦河北士族直接出任州郡守官,這就直接觸動了北魏鮮卑貴族的利益。結果拓跋燾一旦被激怒,便群起而攻之,也無人替他說情,結果死於非命。與之成為鮮明對比的是同樣參與編修國史的中書侍郎高允,因為其是太子的老師,卻保住了性命。當時朝中少有河北出身的高官,而多有出身關隴的官員,他們對河北士子多懷有敵意,與崔浩的情況頗有相似之處。

      「那十二郎你覺得我們盧氏子弟就這樣下去便行了?」老者問道。

      「叔伯!」盧十二答道:「吾宗之祖子干公(盧植)起家顯名於漢末,傳承至今已有四百餘年,其間比吾姓顯赫的大有人在,而傳至今日,可與盧氏並稱的也不過只有崔、王、趙、李寥寥數家罷了。究其原因,吾宗深固根本,而不求一時之榮華,長安洛陽之三公固好,不如州郡之別駕從事,這才是吾家傳承四百餘年的要訣!」

      聽到這裡,老者也不禁頷首,捻須嘆息。盧十二郎說的那句「長安洛陽之三公固好,不如州郡之別駕從事」說透了我國從東漢到中唐時期這段時間的政治邏輯。西漢建立以來,隨著戰國末期、秦漢時期的以來的血統貴族的衰落,以掌握經學學術為條件、世代出仕官職的新貴族逐漸走上了歷史舞台,這就是魏晉士族的前身,比如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汝南袁氏等。

      這些新貴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極其看重郡望,因為漢代主要採取徵辟制度選拔官員,不管你官做到什麼級別,你的後代要走入仕途,都離不開家鄉所在地的官員的舉薦徵辟。為了確保權力能在家族內部不斷傳承下去,哪怕你在洛陽當三公,也不能放棄對故鄉的郡守的控制。而當時的地方政治制度更強化了這一點,兩漢魏晉的地方官制里,除去太守、州牧這些長官是由中央任命,其他的屬官基本是由太守州牧等自己任命的,向中央報備一聲就可以了。由於太守州牧一般都是從外地調來的,為了確保行政效率,通常都會選擇州縣內的郡望子弟出任,別駕、從事就是這種屬官。

      由於太守和州牧來了又走,幾年一任,又在當地沒有宗族,所以實際的權力往往是在以從事、別駕為代表的屬官手中。兩漢滅亡之後,王朝更迭如燈籠,變幻無常,這就更加劇了地方強宗大族為的力量。以北魏為例,由於其建立者是鮮卑貴族,所以他們占領河北之後,通常讓鮮卑貴族出任州郡刺史太守,而州郡的從事別駕就是河北當地士族,比如范陽的一般就是盧氏,清河就是崔氏。這樣就同時確保了北魏國家和漢人士族高門的利益,而後來崔浩一下子任命冀、定、相、幽、並五州士人,直接出任郡守,這就等於直接搶了鮮卑貴族的飯碗,自然下場悲慘。

      因此在像盧十二郎這種士族子弟看來,剛剛建國不過半個世紀左右的唐朝不過是又一個北魏罷了,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經歷過石趙、慕容鮮卑、前秦符、北魏拓跋、北齊高、北周宇文、隋楊的河北士族們自然不會對大唐李氏有什麼神聖感和忠誠感。在他們看來,既然李家天子不把我們當回事,那我們也沒必要上趕著去長安當狗,反正自古沒有不滅的王朝,長存的只有姓氏宗族的傳承。過不了多久,長安天子就自然就會有人取而代之。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確保自己對河北這片土地的控制,誰當州郡官不要緊,只要下面的屬官都是他們的,盧氏自然就能長盛不衰。

      從一個後世者的眼光來看,盧十二的看法是錯誤的,也是正確的。錯誤的是唐王朝並沒有像石趙、慕容鮮卑、前秦符、北魏拓跋、北齊高、北周宇文、隋楊這些短命王朝那樣迅速滅亡,而是存在了近三百年,在這三百年時間裡,像清河崔、范陽盧這些歷史悠久的士族子弟們必須在故鄉和洛陽——長安這對政治軸心之間做出選擇。

      如果留在故鄉,雖然能保持對宗族和田產的控制,但也意味著在政治上被邊緣化,唐代特有的科舉制度下,如果一個士子不能長期在以長安洛陽為軸心的核心地帶活動,他能夠獲得仕途上的發展概率是很低的;而如果你選擇了去長安、洛陽一帶發展,隨著仕途的持續,用不了兩代人就會和故鄉的宗族莊園失去過往的緊密聯繫,從州郡士族變成完全依附於封建國家的官僚貴族。這也是唐末黃巢起義軍殺進長安之後,許多傳承數百年的士族就此中衰,而不能像漢末、魏晉南北朝的先祖們一樣率領宗族部曲堅壁自守,甚至迫使新的中央政權承認他們的政治經濟特權。從這個角度上看,盧十二又是對的。

      「十二弟,你有句話說錯了!」盧照鄰道:「我們河北士子這次去長安,是有人扶持的!」

      「你是說天子嗎?」盧十二笑道:「天子之言豈可輕信?他畢竟是關西人!」

      「不,我說的是王大將軍,王文佐!」盧照鄰道:「他是青州人,娶的妻子也是清河崔氏青州房,這次的事情也是他在背後使力,否則也不會有這等事!」

      「王文佐?你是說擁立今上登基的王文佐王大將軍?」盧十二饒有興致的問道。

      「不錯,就是他!我這次能從長安脫身,也是多虧了他的援手!」盧照鄰笑道:「後來我也去了一趟百濟和倭國,這位王大將軍的器量甚大,絕非一介尋常武人!」

      「你怎麼知道這次的事情有他在背後使力?」老者問道。

      「在長安時大將軍就曾經親口和我提到過這件事情,而且還說要免去禁止祭拜夏王竇建德的禁令!」

      「哦?還有這等事?」老者神色微變,他捋了捋頷下的鬍鬚,目光閃動,顯然是在思忖,盧照鄰不敢打擾了,只得靜心等待。

      「哈哈哈哈!」盧十二郎突然大笑起來:「這麼說來,這王文佐還真是個人物!罷了,我也隨你們去一趟長安,不過我不是為了考什麼詩文,而是為了會一會這位王大將軍,看看他是不是真英雄!」

      「既然是這樣,那就去看看吧!」老者終於開口了。

      「是!」盧照鄰神情興奮的站起身來:「侄兒這就去和其他人說說,不過那盧十二——」

      「也一起去吧!」老者笑了笑:「他從小就是這樣子,你攔也攔不住他,只能隨他的意思!」

      「其實也不會!」盧照鄰笑道:「其實十二兄的是極聰明的,無論是讀書還是習射都是出挑的,只是他不喜歡詩文,不然早就聞名當世了!」

      「這也未必不是好事!」老者笑了笑:「他這樣的人若是得志了,天下必然不太平,讓他鬱郁一生,總比天下大亂的好!」

      ——————————————————————————

      陝州,水陸轉運使府。

      「上官!」狄仁傑向伊吉連博德拱了拱手:「從洛陽調配而來的最後一批布帛已經送到了,還請查點!」

      「嗯,坐下說話!」伊吉連博德指了指右手邊的椅子:「你一路上辛苦了,先喝口茶水!」

      「多謝上官!」狄仁傑應了一聲,他這一路上著實是渴的壞了,見茶水送了上來,也不客氣,徑直喝了兩口,他這才注意到伊吉連博德正伏案細看一張草圖,看上去應該是一條船。

      「上官若是有事,那屬下就先告退了!」狄仁傑站起身來。

      「懷英坐下,坐下!」伊吉連博德招了招手,苦笑道:「這是大將軍送來的新船草圖,說是可以無需帆槳便能在水上進退自如,我卻看不太明白,正好你來了,一同參詳參詳!」

      「無需帆槳便能在水上進退自如?天底下竟然有這等船?不可能吧?」狄仁傑笑道。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激情燃燒的歲月驚世毒妃:輕狂大小姐三國之最強皇帝從我是特種兵開始打卡快穿之我才是女主
    鳳唳九天長生界我想與你共度餘生焚天之怒靈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