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霓裳鐵衣曲» 第六十二章 錦貴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霓裳鐵衣曲 - 第六十二章 錦貴字體大小: A+
     
      第521章 錦貴

      吐蕃人並沒有出動大軍攻取,但各種收買、威脅、暗殺、劫掠等手段卻層出不窮,其目的只有一個,將生活在這一廣袤地域的大量羌胡部落編入吐蕃帝國,使其成為吐蕃大軍的一部分,威脅成都平原這一唐帝國西府,從三面夾擊唐帝國的隴右、關中之地。而面對吐蕃人咄咄逼人的行動,大唐劍南道駐軍的反應就軟弱遲鈍多了,他們很少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而是將那些受到吐蕃人威脅的羌胡部落遷徙到更靠近內地的州郡,以避免為吐蕃人所用。

      「為何不出兵應對?」王文佐問道。

      「什麼?」興許是因為口音的緣故,李晉沒有聽清楚王文佐的問話,側耳詢問道。

      「為何不出兵應對?」王文佐提高了嗓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道理,前任都督總該明白吧?」

      「王都督,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李晉苦笑道:「兵來將擋就得有兵有將,而眼下松州那邊恰恰就是沒兵也沒將,自然只能吐蕃人進一步,我們就讓一步了!」

      「沒兵沒將?」王文佐皺起了眉頭:「這怎麼可能?我來時的路上都看到了,成都這邊人煙稠密,士民殷富,不要說洛陽,便是長安周圍都有所不及,怎麼會沒兵沒將?」

      「王都督你是有所不知呀!」李晉長嘆了一聲:「這裡的確有錢有糧也有人,但確實無兵,松州那邊是關中隴右來的客軍,人數不多,戰心也不夠,自然抵擋不住吐蕃人!至於為什麼?你知道劍南道一共有多少折衝府嗎?一共11府!」

      「11府,這麼少?」王文佐嚇了一跳,他一路上都把時間花在研究松州周圍的兵要地理上了,對於劍南道的兵府數量倒是沒太在意,畢竟他只是松州都督府都督,又不是劍南支度營田處置兵馬經略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11個折衝府的確少的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了,雖然他也知道唐的府兵集中在隴右、關中、河東這幾個地方,但劍南道地域遼闊(囊括了今天西南幾個省大部分土地),治下少數民族多,情況複雜,弄到和江南道(7府),淮南道(9府)、嶺南道(6府)駐軍數量一個水平線,還沒山南道(15府)多,著實有點駭人聽聞。

      「是呀,只有11府!王都督,你現在知道我的難處了吧?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王文佐點了點頭,對眼前這個看上去有些頹廢的老者的觀感有所改變,當然折衝府的多少並不能全部代表當地駐軍的數量,還有藩兵、義從、募兵以及其他省份的調來的府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體現的。劍南道所轄北至劍門關、甘南,西至雲南瀾滄江、哀牢山,南至貴州省、廣西省北部,東至三峽,可能是大唐天下十道中土地面積最遼闊,少數民族最多,地形最複雜的一個,這麼大的地盤,如此複雜的情況,只有區區11個折衝府,就算全是上府,撐死也就一萬多不到兩萬軍隊,夠幹什麼?也難怪他面對吐蕃咄咄逼人的進逼,表現的這麼消極了。

      「王都督,朝廷都說蜀兵羸弱,不堪戰!確實蜀兵及不上關中隴右驍勇,那也主要是因為馬匹不如,馳突掩擊比不上關中隴右,但若論步卒跋山涉水,其實並不亞於關中、三河之士。但再好的士卒也要教習武藝,申明法度,堅甲利兵,然後才能堪戰,而這方面——」說到這裡,李晉嘆了口氣,便沒有說下去了。

      王文佐聽到這裡,已經猜出了六七分對方的沒有說出來的話了,唐代的折衝府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在平時農閒期間訓練檢閱府兵:如何使用武器、各種隊形,如何識別旗號金鼓,講明軍法,這樣上戰場之後才是可戰之兵,而不是烏合之眾。不難看出,折衝府的數量不但決定了當地的實際兵力,還決定了當地受過軍事訓練的兵員數量(因為實際上曾經受過訓練的人數肯定超過了折衝府的額度,因為有退伍兵的存在,而且一般都還有餘裕),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某地的軍事潛力。

      為何劍南道明明有充足的人力財力,卻只有區區十一個折衝府呢?這就涉及到大唐對手下若干道的定位了,關內道是根本,隴右河東是屏護兩翼,河北、淮南、江南是糧倉和財源,河南是保證漕運和東都洛陽屏護,劍南道是天子私庫,提供絲帛、金銀銅各種特產,養關中隴右軍隊的。在這種定位下,劍南道不需要也不應該有太強的軍事潛力,否則一來需要消耗地方財力養兵(府兵雖然不用發軍餉,但平時也要對大批青壯人口免稅免勞役),減少了上貢中央的財稅;二來地方軍事潛力太強,一旦壓榨過頭了造反不好收拾,一個富裕而又羸弱的劍南道才是符合大唐整體利益的。

      所以唐初的劍南道本土就只設置了11個折衝府,但唐帝國創始者們沒有想像到的是,吐蕃人的崛起使得成都府不遠的松州變成了前線。而大唐和吐蕃人的角逐影響到了地處西南洱海周圍的六詔之地。永徽四年(653年),為獲得唐帝國的支持,南詔王細奴邏派子邏盛炎出使唐帝國,唐高宗封細奴邏為巍州刺史。其他五詔與河蠻部落,受吐蕃威脅,常棄唐歸附吐蕃。南詔始終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經過近一百年的苦戰,南詔王皮邏閣終於統一六詔之地,成為西南強國。

      而南詔和唐的良好關係並沒有維持太久,天寶十年(751年),鮮于仲通率兵八萬出戎、巂州,往擊南詔,閣邏鳳遣使謝罪請和,請還其所虜掠,表示願意歸附於唐朝,若不允許則「歸命吐蕃,雲南之地,非唐所有也」。鮮于仲通不許,進軍至西洱河,兵臨南詔首都大和城,被南詔擊敗,唐兵死六萬人。南詔方面亦損失慘重,雲南自曲、靖二州以下東爨居地被唐兵破壞。[11]此年南詔倒向吐蕃,吐蕃冊封閣邏鳳為「贊普鍾(意為贊普之弟)。至此,劍南道變成了大唐僅次於隴右的前線,在接下來的上百年時間裡,南詔吐蕃唐在西南的三國演義一直在持續,直到唐滅亡,吐蕃和南詔也幾乎是同時滅亡,可謂是同始同終,難兄難弟。

      「那松州都督府一共有多少兵馬?」王文佐問道。

      「兵額是2800人,另外可以徵調羈縻州的番兵!」

      「要徵調番兵要麼發餉,要麼就要賜賞,這都要花費錢帛!我一路過來看到州郡富庶,那有沒有協餉什麼的呢?」

      「是有一點,不過不多!」李晉苦笑道:「東西兩川每年要上繳關內道的錢帛稅賦可是不少,拿不出多少來賞軍了!」

      「沒有錢帛?」王文佐吃了一驚:「蜀錦天下聞名,劍南道怎麼會拿不出錢帛賞軍?」

      「王都督不信可以去市面上看看,成都的蜀錦可比長安的蜀錦還要貴一兩成,伱道是為何?」

      原來蜀地通往關中沒有水路,陸路也十分崎嶇難行,運輸成本極高,所以和江南、江淮、河北這些地方運送糧食入關中不同,蜀地的稅賦都是先把糧食換成重量輕,單位價值高的錢幣和錦緞,然後再押送去長安的。其結果就是明明蜀錦產於成都,可產地的蜀錦比長安的蜀錦還價格更貴,官府不缺糧食缺錦緞和錢幣。王文佐想要招募番兵,可那些番部的長老首領們要的是銅錢,布帛尤其是蜀錦,番兵們來也是圖的賞賜,糧食他們的興趣是不大的。

      聽到這裡,王文佐已經被大唐奇葩的財稅政策弄的無語了,幸好自己出發前從天子李治手裡薅了一把羊毛,搞了幾千匹蜀錦來,不然自己眼下連給番部首領的見面禮都拿不出來,俗話說:手上沒把米,叫雞雞都不來!振臂一呼,幾句熱血口號喊喊,就能讓別人替你賣命,這種事情可不是現實生活會發生的。

      「李公,使眾用兵,無非賞罰二道,下官這次前來,囊中空空,還請賜下帛十萬匹,錢五萬貫,以為犒軍之用!」

      「帛十萬匹,錢五萬貫?」李晉笑了起來:「王都督,我們也就不要討價還價了,帛一萬匹,錢五千貫,就這麼多了,若要再多,那老夫也就只能請辭,換個人來替老夫這個位置了。」

      聽到李晉把自己的開價一下子減了個零,王文佐一時間也說不出話來,最後苦笑道:「一萬匹絹,五千貫錢,這點能做什麼?」

      「王都督,就這些還是你才有的,換了別人來當松州都督府都督,老夫可是不給的。老夫雖然已經被從長安趕出來好多年了,但也聽說過天子,皇后都很看重你,你嫌少能去天子,皇后那邊告狀訴苦,旁人可沒這個本事!」

      王文佐被李晉這番話說的哭笑不得,倒好似自己依仗天子恩幸欺壓上官似的。只得向李晉拱手謝道:「多謝上官厚賜!」

      離開了衙門,王文佐回到驛館,準備在成都住上兩日,逛逛兩市,補充好前前往高海拔地區的必須之物再出發。畢竟成都便是當時西南第一大都會,市場裡百物薈萃,如果自己錯過了這裡,有許多東西就沒地方買了。

      「姜五百斤,蒜五百斤,鹽一百石,羊油七百斤,羊皮手套四百套,皮靴子四百雙,帽子四百頂……」王恩策手拿毛筆,飛快的在紙上記錄。

      「主上,姜蒜鹽用來吃的,那買這麼多羊油作甚?也是用來吃的嗎?」伊吉連博德問道。

      「用來塗臉塗手的,當然也可以吃!」王文佐道:「松州那邊地勢高風大天冷,臉手若是不塗羊油,寒風一吹,都是一道道口子,疼都疼死了!凍的狠了,手指頭,腳指頭都沒了,拉弓都拉不了,怎麼打仗?對了,若有好的凍傷方子,用錢買來,多準備些!」

      「這麼冷?比蝦夷地還冷?」伊吉連博德咋舌道。

      「未必比蝦夷地冷,但肯定比蝦夷地高,越高的地方風就越大。再說你是世家子弟,即便是冬天也肯定是皮裘裹身,尋常士卒哪裡能和你比?」

      伊吉連博德被王文佐這番話說的無話可說,只能嘿嘿了兩聲。王恩策抄好了名單,便帶人出去採購。那單子上各色貨物有二三十種,量又大,到了傍晚時分,還有快一半沒買完。店家賠笑道道:「公子,這單子上的貨物這麼多,店裡調貨也要時間。我們怎麼趕也辦不完,不如您留個地址姓名,明日我都湊齊了一同送到貴府上,這樣您也輕鬆!」

      「這些貨物又不是你一家的,你能都辦好?」王恩策問道。

      「確實小人一家沒有這麼齊,但哪裡有貨,哪家的成色好,小可自然比公子您清楚,只要付一百貫的定金即可!」

      王恩策聽那人這麼說,心中微動,他跟著王文佐也有些時日了,每日裡都是做些尋常差使,絲毫沒有王文佐「親弟弟」的待遇。時日一久,他嘴上沒說,心裡卻有幾分積鬱。這次又是這種辛苦差使,便點了點頭。

      「好,便依你說的吧!不過明日你一定要送到,不然可饒不過你!」

      「放心,咱家這店鋪在成都也有三代人了,有根有腳的,名聲您可以去打聽一下。」

      王恩策正準備讓人掏錢,旁邊卻有人扯了一下,回頭一看卻是王朴,問道:「怎麼了?」

      「公子!」王朴壓低聲音道:「咱們在這裡是外鄉人,人不生地不熟,還是小心些好!讓他們準備好貨物,明日我們來買就是了,不要付訂金!」

      「我決定的事情,你照做就是了!」王恩策怒道:「若有差錯,自有我去和兄長說,輪不到你多嘴!去,付定金!」

      王朴見狀無奈,只得依照王恩賜說的那樣掏出一百貫錢付帳。

      (本章完)

      



    上一頁 ←    → 下一頁

    武極天下我的左眼能見鬼我被校花逆推后神醫毒妃太囂張哥哥我要你負責
    女子監獄的男獄警妖怪系統:快穿男神,寵王牌進化修神邪尊超神制卡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