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軍事歷史 » 醉迷紅樓» 第46章 大怒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醉迷紅樓 - 第46章 大怒字體大小: A+
     
      “環弟,你不用擔心我的。”

      賈環四仰八叉毫無形象的躺在炕上,炕邊,賈迎春憐愛的用手輕撫著他的腦袋。

      賈寶玉和林黛玉等人都已經離去了,他們沒說什么,面對賈環的請求,林黛玉也應下了。

      只有賈探春走時,深深的看了賈環一眼,賈環自然面不改色的微笑應對。

      最后,賈迎春卻留了下來,因為賈環早晨才換的衣服,因為躺在地上,又沾滿了灰塵。

      賈迎春這個當姐姐的,自然要留下來替淘氣包弟弟更換衣衫。

      換了身干凈衣服后,賈環趾高氣揚的吩咐小嬋拿去漿洗,跟個惡少似的,得了賈迎春一指。

      而后累了一天的賈環就不想再動彈了,也不拿賈迎春當外人,踹掉鞋子就上炕,躺下后瞇縫著眼,舒服的直哼哼,和某種動物很像……

      看到賈環憊賴的樣子,賈迎春既好笑又心疼,才有了方才那一句。

      賈環聞言嘿嘿一笑,道:“姐姐,你可千萬別小瞧女人的小心眼兒,我告訴你……”

      “噗嗤!”

      賈迎春好笑的看著賈環,道:“你比我還知道?”

      賈環嘖嘖出聲,驕傲道:“姐姐,不是我給你吹,好家伙,當年為了追妞,弟弟我可是下足了大功夫,專門精修了一門選修課,叫做女人的心理學。不學不知道,一學嚇一跳啊。嘖嘖嘖,這女人啊女人……”

      “咯咯咯!”

      賈迎春看著談及女人神采飛揚的賈環,忍不住笑出聲,伸手揪住他的耳朵,不過輕輕柔柔的,賈迎春笑道:“環弟,你哪里來的這么些怪話,我都聽不懂哩。只是覺得好笑……”

      賈環不笑,正色道:“姐姐,不是玩笑。今日雖然是二嫂開的口,可太太心里恐怕對咱們的意見更大。我不要緊,因為我身后還有老爺在,太太無論如何不會做的太過。可姐姐日后的日子,很可能就會難過。”

      賈迎春聞言,面色一黯,嘆息了聲,道:“姐姐也知道,可是,要眼看著環弟你受罰,我卻是做不到的。沒有關系,姐姐也不怕吃苦。再苦,又能苦到哪去?”

      賈環道:“所以,我今天先借用了寶玉的名頭,警告了一部分小人。然后又拜托給林姐姐,她是老太太跟前的紅人,別說二嫂,就是太太都要給她幾分薄面,不管喜歡不喜歡。

      姐姐,日后你要多和林姐姐親近,她也人不壞,可以交朋友。只要老太太在,這幾年內林姐姐就不會失寵,而且寶玉也護著她。

      只要過去這幾年,等弟弟我長大了,就能親自保護姐姐了。”

      賈迎春聞言,眼圈發紅,用力的點點頭,泣道:“姐姐等環弟長大,等環弟保護姐姐。”

      ……

      “你說什么?鳳丫頭,你可要想清楚再說,這種話豈是能亂說的?傳了出去,我們的賈府的臉往哪兒擱?你這做管家嫂子的,臉上就好看?”

      自從榮養后,賈母很少會用這種語氣說話,尤其很少對她喜愛的王熙鳳這般說話。

      但此刻,老太太的臉色罕見的嚴厲,一雙眼睛里放出的,竟是兇光。

      王熙鳳以往常聽賈母自夸,言老太太年輕時比她還能干。

      這個時候王熙鳳自然會湊趣的奉承幾句,可是在心里,她卻很不以為然的。

      在王熙鳳看來,賈母掌家時,頂多也就是能做到不糊涂罷了,哪里能有她這般干練。

      可現在,看到賈母的目光,王熙鳳心猛然一緊,而后臉色發白,聲音緊張到發顫,道:“老祖宗,我豈有不知這種話不能亂說的道理,可是實在是……太過了。他連我的……”

      “什么?那個孽障偷了你的什么?”

      賈母怒氣滿臉,面目猙獰,惡狠狠的道。

      王熙鳳心里既驚又喜,不過面色卻有些委屈,又有些惡心,更多的是羞惱,喏喏的說道:“汗巾……”

      “什么?!他怎么敢?這個孽障!”

      賈母面色陡然巨變,眼睛里都多了幾分血色,雖然罵的是那個孽障,可看向王熙鳳的眼神似乎是想要吃人。

      這種事,是能放在臺面上來說的嗎?

      從漢到唐再到宋,高門大戶里,包括皇宮,后.宮內瑋里的臟事是一個賽一個的惡心。

      所以真要說起來,也沒什么,只要不放在明面上,誰家又比誰家干凈?

      關鍵是得要藏住揶住,哪怕暗地里已經流傳開了,明面上卻萬萬張揚不得,尤其是自己人不能開口不能認。

      否則,一旦擺放在明面上,立刻就是潑天的大事,甚至是大禍。

      漢家天下,以儒治國。

      講究修身齊家,而后才是治國平天下。

      可見修身和齊家的重要性。

      家族門閥起源于漢,鼎盛于唐。

      在唐朝,五姓七家之清貴,就連皇族都想要公主下嫁與之聯姻。

      然而卻很少能得逞,因為皇族李家的漢家血脈只余三分,公主嫁進門那不叫下嫁,那是妄想高攀……

      五姓七家為何如此清貴,最重要的是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家風清正。

      自此以后,所有能夠累世相傳的家族,往往都會以嚴苛的家規來約束族人,肅清家風。

      有一個好家風的家族,好處之大,絕對超乎尋常。

      首先一條,就是出身這個家族的子弟做官會有名聲加成。

      其次,就是方便和其他高門聯姻。

      這么大的好處,誰不想得到?

      賈母自然不例外,她不在乎子孫是否有能力,是否上進,更不在乎他們娶多少個小老婆,這些都不算事,富貴人家嘛,更何況真名士自風.流……

      守著榮國公傳來的世爵,坐擁偌大的家財,賈府的子孫就不會過苦日子。

      只要保持有一個好的家風,在外能有一個好的名聲,那么賈家的子孫就能不斷的和其他高門子弟聯姻,那么日子也只會越來越好。

      她如今榮養了,諸事不管,但這是有一個底線的,那就是她要保住賈家良好的家風和名聲。

      誰破壞了這個,誰就是她的大敵。

      她怒視著王熙鳳,就是因為王熙鳳做錯了事。

      這種事,發生了也就發生了,如果王熙鳳心里真的委屈和憤怒,找個法子收拾一頓,狠狠出口氣也就是了。

      犯得著說出來嗎?

      王熙鳳看著賈母苦笑道:“老祖宗,我何嘗不知道這種事只能私下處理,我原也只是私底下敲打了一下,可……可這兩天不知怎地,消息忽然就在婆子丫鬟之間傳開了,這些人很多都是府上幾輩子的奴才了,哪一個是好相與的?如今看我的眼神都是怪怪的,我……”

      王熙鳳眼睛里流下了兩行委屈的淚水。

      賈母咬牙切齒道:“到底是哪個亂嚼的舌根子?”

      王熙鳳搖頭嘆息道:“亂哄哄的都在傳,哪里還能查出是誰開始的……”

      賈母皺眉道:“我是說,這件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到底是哪個爛嘴巴的亂嚼的舌根子?”

      王熙鳳聞言一怔,不解的看向賈母,迎上的卻是一道冰冷如霜的目光。

      她打了個激靈,身子一顫,結巴道:“老……老祖宗,我……我也不知道。”

      賈母聞言,眼神微微和緩,道:“那就去查,一定要查出是哪個在造謠。吃里爬外的東西總是有的,歷朝歷代都少不了,對于這種人,我們一定不能心軟。對了鴛鴦……”

      一旁站了大半個時辰,跟木頭人一樣一言不發的鴛鴦聞言,立刻“活”了過來,躬身道:“老祖宗?”

      賈母和藹的看了她一眼,道:“我隱約記得,趙丫頭身邊的丫鬟好像是個大安分的,她們主仆兩人成天嘀嘀咕咕,怪毛病多的很。那個丫鬟叫什么來著?”

      此言一出,王熙鳳和鴛鴦的臉色均是一變。

      鴛鴦面色隱隱有些復雜,聲音也變得有些輕忽起來,道:“好像是……好像是叫小……小吉祥……”

      “唔,大概就是她吧……使人打一頓板子……算了,直接攆出去吧。咱們賈府容不得這種亂嚼舌的蹄子,留在府里白白壞了風氣。”

      賈母淡淡的吩咐道,說罷,看了眼面色復雜的王熙鳳,皺眉,而后又嘆了口氣,捏了捏眉心,道:“那個孽……環哥兒不是要從武嗎?怎么樣了?我恍惚聽說,他鬧的動靜挺大,驚了好多人?”

      王熙鳳面色又一變,低聲道:“是,清早起吼了一通,擾的半個府的人都沒睡好。中午又帶著寶玉去鬧了一通,太太都驚住了,摔的頭上起了個包。”

      賈母厲聲道:“這還了得?淘氣也不是這個淘氣法!”

      王熙鳳嘆息道:“又有什么法子?他說是在練功,我們又不能攔著。”

      賈母沉吟了會兒,道:“倒也是這個理兒,不過,總不能因為他一個人,就攪合的闔府不寧,沒有這個道理。

      這樣,我記得府上在城南有一個小莊子,就撥給環哥兒吧。練武也是要耗費錢糧的,剛好,莊子上的出息就不必上交官中了,全給他,就算日后分家提前分給他的這一份。

      告訴他,好好練,練不好就不要回府……初一、十五可以回來看看他老子,至于我這里,暫且算了,我等他從武有成了,讓他再來領賞……

      至于趙姨娘,想來也放心不下環哥兒身邊沒人照顧,就讓她跟著一起去吧……”

      ……

      PS:感謝清風秦緣兄的打賞,感謝經典含劇大長莖還有雨落起風兮以及血之誓言兄的打賞。很感激大家的支持,無以為報,只能努力寫好書相謝!

      12CC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12CC!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頁 ←    → 下一頁

    我當道士那些年滄元圖大明帝國日不落帝道獨尊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
    重生校園女神:明少,太最強仙府升級系統妾歡龍王殿大唐貞觀第一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