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奇幻 都市言情 武俠仙俠 軍事歷史 網游競技 科幻靈異 二次元 收藏夾
  • 放肆文學 » 武俠仙俠 » 問鏡» 第107章 當年觀照 似非我輩(上)
  • 熱門作品最新上架全本小說閱讀紀錄

    問鏡 - 第107章 當年觀照 似非我輩(上)字體大小: A+
     

    從魔靈甦醒後的記憶可以看出,它對無量虛空神主的熟悉、執念,包括對碧落天闕的推論都很有道理,尤其是碧落天闕未必就是實有其物,而是從天魔殿演化而來,更和餘慈的某些推測暗合。

    但這無法解釋,黃泉夫人的用意。

    埋下一顆種子,讓它在一千兩百年後發芽?

    說不通啊!

    不過,要想知道……眼下就有個最好的機會。

    “你這招,可以用在黃泉夫人身上吧。”

    “如果主上在魔染他化上的造詣足夠……呃,定是可以的。”

    只看萬魔池,趙相山就知道自己說了廢話。

    餘慈躍躍欲試,不過,他暫時忍下來,決定事情還是按部就班地做。

    他去看第二條魔蟲。

    這條寄生在匡言啓身上的“星芒蟲”,非但將一個較當年餘慈都有所不如的修士,強推上六慾天魔的水準,還能使之運使無量虛空神主的法力,通達無礙,若真是同源,那魔靈的進步,也是到了讓人無法直視的地步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星芒蟲”,餘慈感覺到,其上已經有了生靈獨有的情緒,大約是忌憚、恐懼之類,還略顯簡單,卻也絕非是魔靈剛出世時,純粹的理性思慮。

    這就非常可怕了。

    受情緒的影響,餘慈的“內化”也受到了抵抗,星芒蟲也有自毀的手段。還好餘慈有了從前面一條星芒蟲身上得來的信息,先期便先應用了幻術和情緒神通,在魔蟲決絕自毀之前,總算是得到了還算足量的信息,將整個脈絡都給捋順下來。

    兩條星芒蟲,確實是同源而出。

    時至今日——至少是在寄生在匡言啓身上之前,魔靈尚在黑袍身邊。

    更準確地說,現在的黑袍,已經成爲了它的傀儡和寄生的對象,餘慈甚至從模糊的信息中,看到了自己——那還是在東華虛空的時候,以黑袍的視角收集到的。

    而且,在近年來,趁着天地大劫肆虐,魔靈影響範圍有擴大的趨勢。

    像是匡言啓,就是受害者之一。

    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匡言啓寄身的魔門東支竟然仍矇在鼓裡……

    不過,這也是因爲柳觀的名聲太惡,從不按常出牌之故。匡言啓這樣的非常情況,也沒引起疑心,大概都以爲是柳觀使了“黑手”。

    事實上,餘慈覺得,柳觀確實是下了黑手,起碼是在魔靈下黑手的時候,視若無睹,且在事後有所遮掩,給魔靈行了方便。否則不能解釋,匡言啓的這番變化,如何能瞞得過魔門東支上下。

    這一點,魔靈也有察覺,雙方有一層默契,卻肯定不是合作。

    近些年,魔靈飄忽不定,也有躲着柳觀的意思。

    柳觀則使喚匡言啓不遺餘力,什麼地方危險,就扔到哪兒去。還真讓他辦成了幾件事,在魔門東支的地位頗是見長。

    這次又把他派來,與魔潮中的兵災魔王聯手,可終究還是把他葬送。

    柳觀這麼個態度,不像他慣常的做法——好吧,餘慈也不知道慣常的柳觀會使出什麼手段。

    但這味道不對。

    結合前面的猜測,餘慈就想,是針對黃泉夫人嗎?柳觀在其中發現了什麼端倪?

    餘慈不是柳觀肚子裡面的蛔蟲,但他還有別的渠道。

    揮手將魔蟲僅存的一點兒餘氣揮散,他灼灼的視線轉向沐浴在靈光中的黃泉夫人。

    目前,靈光中還只是個大概的輪廓,真想生死轉換,還需要一段時間,過幾道關口。可靈樞在此,一應的記憶應該都在,憑藉“內化”法門,大可先睹爲快!

    要說移轉靈樞之後,一切都盡在掌握,黃泉夫人的秘密也就不再是秘密。

    但一來餘慈的耐性總有個度;二來,他現在的感覺非常微妙,有種心血來潮式的徵兆。

    任何一個修行有成的人,都絕不會忽略掉這種感覺。

    那麼……就順着感覺來好了!

    餘慈調整了下心緒,意念投注到黃泉夫人靈樞之上。

    靈樞者,中央之樞要也。

    具體來講,就是人之所以爲人的根本法理,還有“某人”之所以爲“某人”的一整套習慣法度。

    這套法理和法度,雖然玄虛,卻是以具體的人爲根本,衍生出來。尤其當人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在天地間留下形神的烙印,化爲了確切的“實物”,不管這份烙印有多麼微小、虛弱,總是給了人操作的空間。

    某種意義上,它屬於突破了“物”與“理”界限的層次;化爲具體手法,就是真文道韻級別的無上神通。

    但餘慈執掌生死法則,又身具“自闢天地”的能耐,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就能將這件事的難度,降到最低。

    當然,不管難度怎麼降,事關生死,都是要慎之又慎。

    虛生也好,血府老祖也罷,之前的兩個成功例子,其實還有一層非常關鍵的因素:

    信力!

    虛生和血府老祖都是壽元將盡,前路已絕,又受餘慈神通所攝,自然敬畏且依仗,由此生出信力,主動將餘慈的神通“內化”,佔據核心主位,故而如水到渠成,順暢得很。

    相比之下,黃泉夫人是生生被餘慈掐死的……

    一則以內,一則以外,由不得餘慈不謹慎處置。

    此時施展“內化”之術,他也是小心翼翼,淺嘗輒止,絕不會干擾靈樞的運化過程。

    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餘慈漸有所得。

    目前的黃泉夫人沒有神智可言,這樣的好處在於,只要是找準層次、位置,她的記憶就彷彿是已經大開門戶的庫房,任由余慈進出。

    餘慈才一“進來”,就有些發愣。

    黃泉夫人是個細緻人,但餘慈可沒想過,連着她的記憶,也同樣如此。

    感應所及,一切信息都分門別類,次序齊整,像是百寶格,又就像是朱老先生當年坐鎮的書樓,萬千法門、秘籍,一部部,一卷卷,以類相從,排布有序,搭眼一看,心裡就大致有了數。

    只是,是不是缺了點兒什麼?

    餘慈再次檢視,大略看過去,從黃泉夫人幼時,一直到現在,都很齊全的樣子……

    一時想不起來,他心念微動,不再觀其大略,而是搜檢有關黃泉秘府的信息,準備仔細看一看黃泉夫人在北荒的作爲。

    在清晰的分類之下,真的非常好找,可纔看了小半段,餘慈便覺得怪異絕倫

    好像,全是別人……

    他的意思是,看黃泉夫人的記憶,就像看一出大戲,你能夠清楚地知道,當時的情境是怎樣、戲中人幹了什麼、有怎樣的喜怒哀樂。

    可是,這份理解是“餘慈”的,而不是“黃泉夫人”的。

    黃泉夫人是怎麼想的?

    就現兩人同時看戲,戲臺上唱作俱佳,而在你身邊看戲的人面無表情,永遠不可能知道她在想什麼。

    不……不止,應該說,身邊根本就是一片空無。

    餘慈能透過黃泉夫人的視角,知道當時發生的一切,唯獨不知道作爲一切的核心,黃泉夫人的所思、所想、所感。

    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出大千世界,本身卻無思無感。

    這怎麼可能呢?

    餘慈想起扼死黃泉夫人之前,那一份獨特的情緒感受;又想起趙相山剛剛所說的一句話:

    無別有情之心,世間唯她一人而已。

    現在非但無情,連“思維”也沒了,又算什麼?

    明明是在自家心內虛空之中,餘慈卻覺得心頭隱隱生寒。

    他再顧不得其他,心神切入黃泉夫人靈樞運轉的深處,要看個分明。

    便在這裡,熟悉的,至少可以稱爲“生命”的感覺重新顯現。

    所有的情緒,或曰靈性,都融在生機之中,除此以外,再無牽涉旁移。

    這一刻,如果黃泉夫人冥冥之中還有意識,那麼:

    除了生死,再無他物。

    察覺到這層面,餘慈也有所悟:

    也許黃泉夫人的記憶中,本來是有情緒、思維存在的,可是在移轉靈樞之時,自然就“內聚收縮”,完全投注到當前的核心問題上去。

    這是怎樣的控制力、又是怎樣的本能啊!

    而且,這還帶來了另一個問題。

    世人所謂“情景交融”,可以這麼理解:

    無當時之環境,自然沒有當時之情感思慮。

    三十年前的餘慈和現在的餘慈,面對同一件事,其思維方式、生髮的情感,與現在相比,肯定有大大小小的差別,正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就是這些差別,纔有人之所以爲人的情感思維的變化、起落,才能獲得種種不同的體驗和經歷。

    可在黃泉夫人這裡,“情”、“景”,還有“思”,好像完全是分開的。

    情緒是情緒,思維是思維,當時環境,也僅僅是個環境。

    恍惚中,餘慈便有這麼一份感覺:

    黃泉夫人就像是現在的他,進入了“別人的視角”,完全抽離於世間之外,持一份特有的情思,進行觀照。

    所不同之處在於,餘慈的情思只存在於“現在”;

    而對黃泉夫人來說,情緒思維便在那裡,無論時間怎樣流逝,均獨立不改。

    千年之前是這樣,千年之後亦應如此。

    餘慈想到了件寶物,是當年薛平治給他的那件忘情寶扇。此時應該已經丟在了少陽劍窟內,不知給誰撿了去。

    寶扇之上有言: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餘慈無論如何都不能將黃泉夫人劃在“我輩”之列。

    然而,她究竟是更接近“不及情”的最下之輩呢?

    還是“忘情”的“太上”?



    上一頁 ←    → 下一頁

    儒武爭鋒校花狂少修仙歸來當奶爸寒門崛起諸天神魔種
    玄門敗家子重生八萬年都市至強兵王獨家公主絕版愛廢土崛起